江峰
從我住進病房的那一刻起,對面床上的那對夫妻便一直小聲地爭吵著: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聽護士講,女人患的是膠質(zhì)細胞瘤,腦瘤的一種,致癌率極高。
從他們斷斷續(xù)續(xù)的爭吵中,一個農(nóng)村家庭的影子漸漸在我面前清晰起來:女人46歲,有兩個孩子,女兒去年剛考上大學,兒子念高一;十二畝地、六頭豬、一頭牛,是他們?nèi)康募耶敗?/p>
醫(yī)院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電話,就安在病房門外三四米遠的地方,由于手機的普及,已經(jīng)鮮有人用了。樓下的小賣部賣電話卡,幾乎每個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給家里打電話。
男人的聲音很大,雖然每次他都刻意關上門,可病房里的人還是可以聽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無巨細地問兒子:牛和豬是否都喂飽了,院門閂了沒有,別學習得太晚影響了第二天上課,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媽的病沒什么大礙,過幾天我們就回去了”作為結尾。
女人住進來的第四天,醫(yī)院安排了開顱手術。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樣子是女人的哥哥和妹妹。女人握著妹妹的手,眼睛卻一刻也不離開男人的臉。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男人的胳膊說:“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術臺,用被褥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咱不辦事兒,不花那個冤枉錢。你這回一定要聽我的??!”女人的聲音顫抖著,淚嘩嘩地淌了下來。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蹦腥苏f。
晶亮的液體,一點點地注入了女人的靜脈。隨著女人的眼皮漸漸垂下,男人臉上的肌肉一條條地僵硬起來。
護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兩個親戚也跟了出去。
只過了一會兒,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來。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來,又坐下,一只手不停地捻著床頭的被角。
“大哥,你說,淑珍這手術應該沒事兒吧?”男人臉上的神情看上去像個無助的孩子。
“醫(yī)生說了沒事就應該沒事的,放心吧!”妻哥安慰著男人。
20分鐘后,男人又出去了,過了一會兒又被妻哥扯了回來,如此反復了多次。
終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擁下被推了回來。女人頭上纏著紗布,臉色有些蒼白,眼睛微微地閉著,像是睡著了。
手忙腳亂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來時手里拎了一包東西。一向都是三個饅頭幾片榨菜便打發(fā)了一頓飯的男人,這次破天荒地買回了一兜包子。
男人不停地勸妻哥和妻妹多吃點兒,自己卻只吃了兩個,便端起了水杯。
那個傍晚,不知是忘了還是其他原因,男人沒給家里打電話。
晚上,病房里的燈一直亮著。半夜,我起來去廁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頭,像尊雕塑般一動不動地瞅著女人的臉。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她雖不能說話,卻微笑著瞅著男人。男人高興地搓著手,跑到樓下買了許多糖,送到了醫(yī)生辦公室、護士臺,還給了我和鄰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還不錯,摘掉氧氣罩的第一天,便又開始鬧著回家。男人無奈,像哄孩子似的不停地給女人講各種看來的、聽來的新鮮事兒,打發(fā)時間。
一切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每天傍晚,男人又開始站到樓道的磁卡電話旁喋喋不休地囑咐兒子,還是那么大的嗓門兒,還是那些瑣碎的事兒。
一天晚上,我從水房出來,男人正站在電話旁大聲嘮叨著:“牛一天喂兩回就行,冬天又不干活兒,餓著點沒事兒。豬你可得給我喂好了啊,養(yǎng)足了膘兒,年根兒能賣個好價錢。你媽恢復得挺好,醫(yī)生說再鞏固幾天就能出院了……”
男人自顧自地說著,我卻看得目瞪口呆。電話機上,根本沒插磁卡!
撂了電話,男人下意識地抬頭,看到我臉上錯愕的表情。
“噓──”男人的食指放在嘴邊,示意我別出聲。
“大哥,這會兒不擔心你家的豬和牛了?”我一臉疑惑,小聲問了一句。
“牛和豬,早托俺妻哥賣掉湊手術費了!”男人低低地回答,隨即沖我做了個鬼臉兒,用手指了指病房門。
我恍然大悟,原來,男人的電話不是打給家中的兒子,而是“打”給病床上的妻子!
那一刻,我的心再也無法平靜,為他,為她,為他們的愛情。
塵世間還有如此讓人動容的真情,沒有玫瑰的浪漫和海誓山盟的矯情,他們的愛早已被細細密密的歲月針腳縫合成一件貼身的衣服,體己、暖身,相依為命。這份細膩而雋永的恩情,在朝朝暮暮的相依相伴中,沉淀出了人世間最美的愛情旋律,平凡、質(zhì)樸。
編輯 尼尼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