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柏萍+趙中明
摘要:成功的結課具有畫龍點晴,水到渠成之效。文章將從“以多媒體為載體,構建多樣結課”、“結課貴在讓學生形成整體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生成動態(tài)結課”三個角度結合案例深度解析課堂結課,尋求化學課堂結課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困惑;探索;了解學生;領會教材;調整自我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1-0043-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5
俗話說“行一百而半九十”,結課是一節(jié)課的收尾,其重要性顯然而見。傳統(tǒng)課堂結課一般是新課結束時,教師以精煉的語言,通過歸納總結、實踐活動和設置懸念等方式,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及時的進行系統(tǒng)鞏固和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的過程。而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均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結課應做出相應改變,應體現(xiàn)時代的特色和新課改的精神。
一、結課現(xiàn)狀分析
隨著教學現(xiàn)代化的逐步推進與提升,教師的教學手段逐漸豐富,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走進課堂教學中。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結課環(huán)節(jié)仍然缺乏正確的認識。主要存在于以下兩方面:
1. 忽視課堂教學的結課,認為結課可有可無,無關緊要
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對一堂課結尾的設計。在課結束時,有時間就講,沒時間就不講,直接下課;或者迫于形式,草草以“本節(jié)課學習了…內容”等一兩句話而收場;還有一些教師完全用練習替代結課,根本起不到結課的目的。事實上,導課是“起調”,結課是“終曲”,完美的教學必須做到善始善終。
2. “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有效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現(xiàn)代教學技術和手段走進課堂,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然而許多教師在結課時卻無視這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設備,走傳統(tǒng)課堂結課的“老路”。盡管新課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tài)課堂。然而結課卻是教師的獨角戲,沒有學生參與的靜態(tài)結課成為許多課堂教學的缺憾。
二、結課實施策略
從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課堂教學進入結尾階段,正是學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為低下的時候,這時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來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連續(xù)性。因此,結束與導入應能做到相呼應,有始有終,使課堂渾然一體,從而對教學效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從另一個角度講,一節(jié)課的結束也是另一節(jié)課的開始,因此說:結束的終點又是下堂課的起點,那么我們在日?;瘜W課堂教學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策略來做好化學課堂教學的“收口”工作,從而使其“新足適新履”。
1. 以多媒體為載體,構建多樣結課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設計課堂結課是我們教學最重要的方式。
(1)多媒體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豐富的結課情景
提供教學情景是多媒體教學的特色,教學中需要對新課、新知識的引入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通過精心設計,引領學生思考探究。結課也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各種情景,在情景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思考中結束新課,從而使化學教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與學習的欲望。
案例1:《氯氣的性質》結課設計
(設計簡介:本課采用了一戰(zhàn)的毒氣戰(zhàn)做為結課情景,以“假若你在戰(zhàn)場,你將如何保護自己和戰(zhàn)友呢?”引領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在興奮中自然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氯氣的性質。)
在情景中結課,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結課熱情,從知識的應用中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多媒體教學可以使知識歸納簡潔明了
結課是一節(jié)課的總結,為了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需要對新舊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突出它們的異同,把新知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
案例2:《不同類型的晶體》課堂結課設計
(設計簡介:在學習了幾種不同類型晶體之后,用表格把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硬度、熔點、溶解度、導電性等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認識四種晶體的異同,深化對晶體的理解。)
用這種方法來結課,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
(3)多媒體教學可以助教師動態(tài)調控結課
課堂教學中由于種種不確定因素,教學過程往往并不能完全按預設的進行,我們不能保證每一節(jié)課均能在45分鐘恰好完成任務,所以實際教學中通常可以借助多媒體預設幾種結課方式,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結課。
案例3:《苯酚》教學課堂結課設計
(設計簡介:苯酚的教學結課設計如上所示,但實際教學中通過預設設計了以下結課思路:
①僅探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總結,并對自己反思。
②僅探討問題2“閱讀課本,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本節(jié)課未掌握的知識?”通過看書,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整體化。
③探究題可以課堂探究,也可以課后探究,根據不同時間,進行安排。
④當然,結課時也可以使用中其中的幾個問題組合。)
在教學中可以還采用超鏈接的方式,預設多種結課方式,有效地化解課堂的不確定因素導致的結課時間的沖突。
2. 結課應化繁為簡,構建整體課堂
從心理學角度說,零散的知識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結課的幾分鐘時間,把新學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從整體的高度把握知識。
(1)前后聯(lián)系,讓學生形成整體課堂
課堂教學中應前呼后應,首尾相互銜接,從而使授課主題得到升華。教學過程中常會在引入課題時提出情景問題,結課時再對該問題總結歸納,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endprint
案例4:《硝酸的性質》結課:想一想,開始上課時的實驗說明了硝酸的什么性質呢?你會做了嗎?
(設計簡介: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以實驗引入,通過課堂探究展開硝酸的教學。實驗是在濃硝酸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試液,現(xiàn)象是先出現(xiàn)紅色,用手遮住,問哪些反應溶液會變紅色?再振蕩后展示褪色的溶液,引入硝酸的教學(但這時并沒有解釋)。課堂結課時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想一想,開始上課時實驗說明了硝酸的什么性質呢?你會做了嗎?并讓學生動手做這個實驗,加深對硝酸性質的理解。這樣做既復習鞏固了硝酸的性質,又呼應了課前的引入,前呼后應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
(2)以板書為支撐,打造整體課堂
課堂板書也是重要教學手段,黑板上呈現(xiàn)的往往是本節(jié)課的主體內容,是一節(jié)課的精華,利用黑板板書結課,能利于學生所學的知識的重現(xiàn),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案例5:《苯酚的性質和應用》結課設計
(設計簡介:《苯酚的性質和應用》教學中設計了以上教學板書,結課時提出問題:①試用最少的字總結苯酚化學性質的特性;②根據苯酚的性質你想到它的應用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得出化學性質的“強”、“弱”、“易”、“靈”等特點,形成完整的板書。)
結課時通過學生的思考,在完善板書的過程中使新知識條理化、整體化。從而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苯酚的性質,掌握苯酚的應用。
3.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生成動態(tài)結課。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崇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形成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瘜W課堂結課也必然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結課,或讓學生自己結課,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形成精彩的動態(tài)結課。
(1)嘗試學生5分鐘結課,把精彩留給學生
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常常由學生自己完成,在學生自學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獲取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們也應把結課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結課的過程中展現(xiàn)他們的風采,把精彩留給學生。
教學中,預留5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討論2分鐘,然后有代表發(fā)言,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突破,總結容易考查的內容、方法及容易出現(xiàn)錯誤知識點等注意事項。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或理解出現(xiàn)偏差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內部解決。這樣每節(jié)課的最后,學生能對新知識進行思考,在討論中得到澄清,在總結中得到升華。
(2)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參與結課,形成動態(tài)課堂
新課改強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結課中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通過學生思考、探究形成動態(tài)的結課。
結課時可以采用讓學生思考“我感觸最深是什么……?我感到最困難的是……我學會了……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等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結課。讓學生動起來,深刻反思一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性地復習。
案例6:《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結課設計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這個實驗結束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在這個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操作,否則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如果實驗出現(xiàn)了操作失誤,應如何處理?
(設計簡介: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是分組實驗課,教學中讓學生結合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進行實驗誤差的分析及實驗意外的處理。在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形成動態(tài)的結課。)
這種結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時進行反思,暢所欲言,見仁見智,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梢耘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同時營造更和諧的師生關系,也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結課點滴體會
明代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寫作如此,教學也如此。課堂應有結課,但結課切忌真的結束,“結課亦如撞鐘,清音有余”。
1. 從完整性看結課
(1)從結構的完整性看結課
從課的結構來看,一節(jié)課由課題的引入、課的展開、課的結束等三個部分組成。我們往往認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過重地看待課的引入,卻忽視課結束的設計。通常在課堂上常見到精彩的課堂引入,活潑的課堂活動,最后卻草草收場,使得一節(jié)課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造成了“虎頭、豬肚、蛇尾”的課堂模式。這是一個教師的習慣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從課的完整性來說,沒有結課,就不是一節(jié)完整的課;沒有精彩的結課,就不能稱之為一堂精彩的課。
(2)從知識的完整性看結課
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說,學過的知識需要及時總結,讓學生形成整體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從知識的完整性來說,及時的總結、拓展,能使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產生同化,把新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由于時間的原因,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存在著深度、廣度的不足,利用結課,采用課外探究等形式讓學生把課堂和課后銜接起來,使課堂向外延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經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說,結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2. 從適度性看結課
(1)結課時間的適度
結課是一節(jié)課的最后階段,它不是課的主體,不應該占用很多的時間而“喧賓奪主”。從實際來看,一節(jié)課的結課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當然,結課也不宜用一兩句話匆匆?guī)н^。
(2)結課內容的適度
結課或提問或拓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結課中,但結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適度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使部分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一個好的結尾,不只是對一節(jié)課的總結,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再次推向高潮,達到“課雖終,趣不盡;言已盡,意無窮”的境界。結課有法,無定法。結課是一門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它的精心設計與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造就一種“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結課佳境,以全面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97
[2] 朱俊峰.談化學教學中的結課藝術[J].化學教學,2006,(1):22-23endprint
案例4:《硝酸的性質》結課:想一想,開始上課時的實驗說明了硝酸的什么性質呢?你會做了嗎?
(設計簡介: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以實驗引入,通過課堂探究展開硝酸的教學。實驗是在濃硝酸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試液,現(xiàn)象是先出現(xiàn)紅色,用手遮住,問哪些反應溶液會變紅色?再振蕩后展示褪色的溶液,引入硝酸的教學(但這時并沒有解釋)。課堂結課時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想一想,開始上課時實驗說明了硝酸的什么性質呢?你會做了嗎?并讓學生動手做這個實驗,加深對硝酸性質的理解。這樣做既復習鞏固了硝酸的性質,又呼應了課前的引入,前呼后應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
(2)以板書為支撐,打造整體課堂
課堂板書也是重要教學手段,黑板上呈現(xiàn)的往往是本節(jié)課的主體內容,是一節(jié)課的精華,利用黑板板書結課,能利于學生所學的知識的重現(xiàn),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案例5:《苯酚的性質和應用》結課設計
(設計簡介:《苯酚的性質和應用》教學中設計了以上教學板書,結課時提出問題:①試用最少的字總結苯酚化學性質的特性;②根據苯酚的性質你想到它的應用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得出化學性質的“強”、“弱”、“易”、“靈”等特點,形成完整的板書。)
結課時通過學生的思考,在完善板書的過程中使新知識條理化、整體化。從而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苯酚的性質,掌握苯酚的應用。
3.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生成動態(tài)結課。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崇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形成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瘜W課堂結課也必然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結課,或讓學生自己結課,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形成精彩的動態(tài)結課。
(1)嘗試學生5分鐘結課,把精彩留給學生
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常常由學生自己完成,在學生自學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獲取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們也應把結課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結課的過程中展現(xiàn)他們的風采,把精彩留給學生。
教學中,預留5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討論2分鐘,然后有代表發(fā)言,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突破,總結容易考查的內容、方法及容易出現(xiàn)錯誤知識點等注意事項。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或理解出現(xiàn)偏差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內部解決。這樣每節(jié)課的最后,學生能對新知識進行思考,在討論中得到澄清,在總結中得到升華。
(2)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參與結課,形成動態(tài)課堂
新課改強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結課中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通過學生思考、探究形成動態(tài)的結課。
結課時可以采用讓學生思考“我感觸最深是什么……?我感到最困難的是……我學會了……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等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結課。讓學生動起來,深刻反思一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性地復習。
案例6:《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結課設計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這個實驗結束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在這個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操作,否則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如果實驗出現(xiàn)了操作失誤,應如何處理?
(設計簡介: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是分組實驗課,教學中讓學生結合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進行實驗誤差的分析及實驗意外的處理。在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形成動態(tài)的結課。)
這種結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時進行反思,暢所欲言,見仁見智,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同時營造更和諧的師生關系,也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結課點滴體會
明代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寫作如此,教學也如此。課堂應有結課,但結課切忌真的結束,“結課亦如撞鐘,清音有余”。
1. 從完整性看結課
(1)從結構的完整性看結課
從課的結構來看,一節(jié)課由課題的引入、課的展開、課的結束等三個部分組成。我們往往認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過重地看待課的引入,卻忽視課結束的設計。通常在課堂上常見到精彩的課堂引入,活潑的課堂活動,最后卻草草收場,使得一節(jié)課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造成了“虎頭、豬肚、蛇尾”的課堂模式。這是一個教師的習慣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從課的完整性來說,沒有結課,就不是一節(jié)完整的課;沒有精彩的結課,就不能稱之為一堂精彩的課。
(2)從知識的完整性看結課
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說,學過的知識需要及時總結,讓學生形成整體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從知識的完整性來說,及時的總結、拓展,能使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產生同化,把新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由于時間的原因,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存在著深度、廣度的不足,利用結課,采用課外探究等形式讓學生把課堂和課后銜接起來,使課堂向外延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經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說,結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2. 從適度性看結課
(1)結課時間的適度
結課是一節(jié)課的最后階段,它不是課的主體,不應該占用很多的時間而“喧賓奪主”。從實際來看,一節(jié)課的結課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當然,結課也不宜用一兩句話匆匆?guī)н^。
(2)結課內容的適度
結課或提問或拓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結課中,但結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適度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使部分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一個好的結尾,不只是對一節(jié)課的總結,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再次推向高潮,達到“課雖終,趣不盡;言已盡,意無窮”的境界。結課有法,無定法。結課是一門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它的精心設計與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造就一種“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結課佳境,以全面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97
[2] 朱俊峰.談化學教學中的結課藝術[J].化學教學,2006,(1):22-23endprint
案例4:《硝酸的性質》結課:想一想,開始上課時的實驗說明了硝酸的什么性質呢?你會做了嗎?
(設計簡介: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以實驗引入,通過課堂探究展開硝酸的教學。實驗是在濃硝酸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試液,現(xiàn)象是先出現(xiàn)紅色,用手遮住,問哪些反應溶液會變紅色?再振蕩后展示褪色的溶液,引入硝酸的教學(但這時并沒有解釋)。課堂結課時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想一想,開始上課時實驗說明了硝酸的什么性質呢?你會做了嗎?并讓學生動手做這個實驗,加深對硝酸性質的理解。這樣做既復習鞏固了硝酸的性質,又呼應了課前的引入,前呼后應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
(2)以板書為支撐,打造整體課堂
課堂板書也是重要教學手段,黑板上呈現(xiàn)的往往是本節(jié)課的主體內容,是一節(jié)課的精華,利用黑板板書結課,能利于學生所學的知識的重現(xiàn),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案例5:《苯酚的性質和應用》結課設計
(設計簡介:《苯酚的性質和應用》教學中設計了以上教學板書,結課時提出問題:①試用最少的字總結苯酚化學性質的特性;②根據苯酚的性質你想到它的應用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得出化學性質的“強”、“弱”、“易”、“靈”等特點,形成完整的板書。)
結課時通過學生的思考,在完善板書的過程中使新知識條理化、整體化。從而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苯酚的性質,掌握苯酚的應用。
3.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生成動態(tài)結課。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崇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形成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化學課堂結課也必然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結課,或讓學生自己結課,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形成精彩的動態(tài)結課。
(1)嘗試學生5分鐘結課,把精彩留給學生
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常常由學生自己完成,在學生自學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獲取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們也應把結課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結課的過程中展現(xiàn)他們的風采,把精彩留給學生。
教學中,預留5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討論2分鐘,然后有代表發(fā)言,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突破,總結容易考查的內容、方法及容易出現(xiàn)錯誤知識點等注意事項。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或理解出現(xiàn)偏差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內部解決。這樣每節(jié)課的最后,學生能對新知識進行思考,在討論中得到澄清,在總結中得到升華。
(2)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參與結課,形成動態(tài)課堂
新課改強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結課中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通過學生思考、探究形成動態(tài)的結課。
結課時可以采用讓學生思考“我感觸最深是什么……?我感到最困難的是……我學會了……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等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結課。讓學生動起來,深刻反思一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性地復習。
案例6:《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結課設計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這個實驗結束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在這個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操作,否則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如果實驗出現(xiàn)了操作失誤,應如何處理?
(設計簡介: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是分組實驗課,教學中讓學生結合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進行實驗誤差的分析及實驗意外的處理。在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形成動態(tài)的結課。)
這種結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時進行反思,暢所欲言,見仁見智,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梢耘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同時營造更和諧的師生關系,也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結課點滴體會
明代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寫作如此,教學也如此。課堂應有結課,但結課切忌真的結束,“結課亦如撞鐘,清音有余”。
1. 從完整性看結課
(1)從結構的完整性看結課
從課的結構來看,一節(jié)課由課題的引入、課的展開、課的結束等三個部分組成。我們往往認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過重地看待課的引入,卻忽視課結束的設計。通常在課堂上常見到精彩的課堂引入,活潑的課堂活動,最后卻草草收場,使得一節(jié)課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造成了“虎頭、豬肚、蛇尾”的課堂模式。這是一個教師的習慣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從課的完整性來說,沒有結課,就不是一節(jié)完整的課;沒有精彩的結課,就不能稱之為一堂精彩的課。
(2)從知識的完整性看結課
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說,學過的知識需要及時總結,讓學生形成整體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從知識的完整性來說,及時的總結、拓展,能使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產生同化,把新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由于時間的原因,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存在著深度、廣度的不足,利用結課,采用課外探究等形式讓學生把課堂和課后銜接起來,使課堂向外延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經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說,結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2. 從適度性看結課
(1)結課時間的適度
結課是一節(jié)課的最后階段,它不是課的主體,不應該占用很多的時間而“喧賓奪主”。從實際來看,一節(jié)課的結課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當然,結課也不宜用一兩句話匆匆?guī)н^。
(2)結課內容的適度
結課或提問或拓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結課中,但結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適度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使部分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一個好的結尾,不只是對一節(jié)課的總結,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再次推向高潮,達到“課雖終,趣不盡;言已盡,意無窮”的境界。結課有法,無定法。結課是一門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它的精心設計與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造就一種“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結課佳境,以全面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97
[2] 朱俊峰.談化學教學中的結課藝術[J].化學教學,2006,(1):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