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寧
中國人的女性觀(外二篇)
◎周玉寧
中國人的女性觀是個大題目,這里想說的其實是歷史上中國人對于女性的看法。一般印象中,中國傳統(tǒng)上對于女性的要求是三從四德、笑不露齒、足不出戶。中國歷史上,女性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纏足的,被剝奪了到戶外從事工作勞動的權利,普通勞動婦女多數(shù)的勞作也是在家里織布、燒飯、帶孩子,外面的世界與大多數(shù)的女性無關,所以很多男性歧視女性的用語就是:頭發(fā)長見識短。傳統(tǒng)上女性無才便是德便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包括女性在內的女性觀。
只是事情也有例外,中國人對于女性中的豪杰還是欣賞并贊頌的,比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比如擂鼓退金兵的梁紅玉,比如掛帥出征的穆桂英,比如反清志士秋瑾,中國人一概欽佩贊頌。就是在愛情關系上,中國人對于大膽追求愛情的白娘子、崔鶯鶯也是充滿了同情的;即使是淪為下賤的妓女,中國人對于那些俠肝義膽的風塵女子趙盼兒、有節(jié)操的李香君、柳如是們也不無欣賞與同情,而到了那些才情美女謝道韞、班昭、李清照那里更是美譽不斷,比如對謝道韞就以詠絮才比喻,不吝美言佳句。所以,中國人對于女性的看法,并不是陷在聞女人裹腳布的猥瑣中,歷來不乏健康、陽光、積極的女性觀。所以,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的奇女子很多,比如,俠女十三妹;比如,樊梨花,等等。這是說,中國人對于有能力、聰明有才華的女子自古以來就是認可的,并不因為女性整體上較之男性處于弱勢而否認女中英雄。
所以,對于女性來說,要贏得人們的尊重其實還在于自己的作為。如果你是一個沒有什么特長、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的女性,想要有自己的存在價值,就要有一顆女性的慈悲、關愛之心,可以將女性特有的善良與犧牲施放于別人,這樣既溫暖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人生的價值也就體現(xiàn)了出來;如果你是一個特別有才華、才能極高的女性,那你一定不要辜負了上天的賜予,不要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而是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因此而成為杰出女性,那么,上天所賜予你的才能也算沒有浪費?,F(xiàn)實社會中的確有不公、有權色交易,但大多數(shù)正直的中國人是承認女性才能的,只要自己努力,我們心中的陽光雨露就會滋潤我們的人生。女性最令人痛心的,其實是不上進與自甘墮落,只要女性不為貪慕虛榮而去當二奶、當小三,不為因為境遇的苦厄而淪入風塵,自尊自重,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善良正直謀取自己的生存權,大多數(shù)的國人還是會尊重的。
前不久在網(wǎng)上看到一幅照片,畫面上是某個商
貿公司的一群員工跪在地上爬著轉圈,據(jù)說,這是公司訓練員工的新方法。這幅照片,看了實在令人心酸,為了一個飯碗,員工就要跪在地上滿地爬,這實在有些法西斯的味道,也不知道這些老板出于什么心理要如此折磨自己的員工,僅僅因為有點錢有點權就可以罔顧他人的尊嚴?如果是為了打擊員工的自尊以達到令其聽話、好指揮的目的,這一方法是否很過分?
當下的中國,經(jīng)濟確實在高速發(fā)展,但整個社會結構也在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貧富差距已在社會各階層中形成了巨大的鴻溝,普通的民眾要扛著高房價、高醫(yī)療費用、教育資源的極端不均衡、通脹等等壓力,大學畢業(yè)等于失業(yè),謀一個飯碗極其的不易,老百姓的痛苦指數(shù)其實還是很高。而稍微有一些資源、稍微有一些權力、稍微有一些錢勢的人,往往感覺良好、頤指氣使,很多社會矛盾由此產生。而平民子弟的上升途徑越來越窄,好的職位、好的上升路徑都被有權有勢的官二代、富二代占領,社會財富與權力正在向權勢階層積聚,普通百姓向往美好的夢想都被現(xiàn)實的殘酷擊碎。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份工作,薪金的上漲卻趕不上物價、房價、教育、醫(yī)療費用的上漲,改革是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可是普通百姓分享到的卻是那么微薄。報紙上已經(jīng)不止一次報道了這樣的事件,開發(fā)商為了土地強拆民宅不惜將攔阻的戶主當場碾死,而我們的煤礦事故總是接二連三,高速發(fā)展的代價是GDP帶血,百姓痛苦指數(shù)上升。
當下的中國,從自然生態(tài)到社會生態(tài)都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已不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清雅,也不復“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和諧了。人與人的關系已經(jīng)到了無緣無故就被打擊報復的程度,網(wǎng)曝一位大爺因為走路像領導,就無端被鄰居暴打一頓,很多沖突僅僅因為誰看誰不順眼,就造成血案,包括公職人員在內的打架互傷已經(jīng)造成了很多的悲劇,人心的暴戾與脆弱,在當下比任何時候都集中。不順心了可以火燒,造成無數(shù)無辜生命的被剝奪活著的權利;不順心了可以槍擊,不少身家過億的老板也逃不脫悲??;領導不順心了更可怕,那就是部下的末路。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了,也許能通過環(huán)境治理恢復,而人的心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了,恢復起來就不是一代兩代的事了。可悲的社會生態(tài)。
日子的過法其實是和我們的收入水平成正比的,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小時候大多數(shù)的家庭過日子的方法不外“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大都是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穿,拮據(jù)些的家庭孩子的衣服大都補丁摞補丁。不久改革開放了,大多數(shù)的家庭日子好些了,穿補丁衣服的幾乎絕跡了,人們開始追逐潮流,穿時裝了。而隨著社會的富裕,新的問題來了,當人們從吃不到肉到吃了過多的肉時,三高來了,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都找上了門,于是,健康養(yǎng)生節(jié)目大行其道,過去普通老百姓都不愿吃的玉米面窩頭成了香餑餑。
我們的日子是富些了,富到相當多的國民可以出國旅游、買名牌包,越來越多的婦女有自己的首飾,有的還不止一套兩套。但大家知道不知道,很多加工首飾的小作坊排出的是劇毒化學品,正在污染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有錢了,買下不止一套房子,可大家知道不知道有的開發(fā)區(qū)完全是浪費土地浪費資源已經(jīng)變成一座座鬼城。在人們缺吃少喝的年代,一碗雞蛋面條都是調理病號的珍饈,在我們物質豐裕的年代,我們正在把老祖先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消耗掉。
日子是不能再這樣過下去了。
我們不能再無止境地以為錢越多越好房子越多越好,有時候陽光、空氣、水以及綠色農作物對于人類更重要。我這樣說不是要大家再回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而是說大家不妨適當?shù)亍皹坊睢币幌?,不要再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學會有節(jié)制的生活。房子兩代人兩套足矣,不要再多了,房子再多、錢再多都是概念,錢不消費只是銀行里的紙張,房子不住只是鋼筋水泥而已,而我們占有過多的資源就是對子孫的犯罪。在市場經(jīng)濟年代,錢并不是壞東西,錢能換來衣食住行的種種方便,沒有適度的錢在當下的社會是很不方便的,但當下的問題是,人心太浮動、對于金錢是無止境的追求,為了追求金錢不惜飲鴆止渴以污染環(huán)境為代價,人們再難以像以前那樣平平和和地做著賺幾毛錢利潤喝二兩二鍋頭的安心生意了。風氣傳到文化界,也都是浮躁到靜不下心來做一點踏踏實實的學問,寫一點實實在在的小說。
責任編輯 賈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