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昌,朱自強
(1.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yī)院精神心理科,四川 達州635000;2.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復興鎮(zhèn)衛(wèi)生院,四川 達州635003)
我們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抑郁癥80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治療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19~65歲,平均(39.15±10.42)歲;病程0.09~18.29年,平均(1.41±2.95)年;HAMD評分(19.23±1.52)分。對照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18~64歲,平均(40.03±11.12)歲;病程0.11~16.24年,平均(1.51±2.78)年;HAMD評分(19.56±1.49)分。兩組性別、年齡、病程、HAMD評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年齡18~65歲,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1],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總分17~24分[2],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有自殺傾向、繼發(fā)于其他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的抑郁發(fā)作及伴嚴重精神病性癥狀者,雙相障礙,難治性抑郁,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者,育齡婦女尿妊娠試驗陽性者,酗酒或藥物依賴者,青光眼及癲癇患者,無人監(jiān)護或不能完成臨床觀察者。
治療組用逍遙散加減。柴胡12g,當歸20g,白芍12g,白術12g,百合15g,合歡花15g,枳實10g,半夏曲12g,梔子10g,黃芩10g,天竺黃15g,郁金12g,石菖蒲12g,炙甘草6g,大棗6枚。水煎3次,早、晚2次服完,隔日1劑,并根據脈證隨癥加減,連服6周。同時給予鹽酸氟西汀20mg/d口服。對照組用鹽酸氟西汀40mg/d口服,療程6周。治療期間可據情況臨時用佐匹克隆緩解睡眠障礙。
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第0、2、4、6周末各測試1次,治療前進行量表一致性評價。不良反應及實驗室各項指標治療前后各做1次。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以HAMD評分積分減分情況評定療效。減分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減分率大于等于75%。顯效:減分率50%~74%。進步:減分率25%~49%;無效:減分率小于25%。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HAMD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HAMD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HAMD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2周末 治療后4周末 治療后6周末治療組 40 19.23±1.52 15.43±2.72* 12.15±3.52* 8.64±4.28*對照組 40 19.56±1.49 15.41±2.75* 11.97±3.47* 8.71±4.01*
治療組中2例各發(fā)生1次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對照組中10例發(fā)生18次不良反應,主要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性欲減退、出汗、四肢發(fā)抖等,發(fā)生率25.0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抑郁癥屬中醫(yī)“郁證”范疇,多為七情所傷、氣機郁滯所致,以肝、心、脾受累為主。治宜疏肝理氣、健脾祛痰,輔以益氣養(yǎng)血柔肝、消除煩熱。逍遙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yǎng)血解郁,百合清心潤肺,梔子、黃芩瀉火除煩,石菖蒲,大棗安神養(yǎng)血。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效。小劑量鹽酸氟西汀可加強解郁之效。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單用西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相當,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鹽酸氟西汀用量較輕,故不良反應少。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