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愛親、扶弱助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要把這一美德長年堅持下去,需要有熾熱的愛心和堅強的信念來支撐。被廣河縣委、縣政府授予“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和“全縣民族團結(jié)模范個人”榮譽稱號,同時被臨夏州婦聯(lián)評為“孝老愛親好子女”的馬如海麥就是這樣一位典范。
在甘肅省廣河縣,有這樣一位女性:十幾年來,她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獨自撫育大伯的兩個孩子和自己的一雙兒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老人過得舒心、讓孩子過得開心,譜寫著一曲“孝老愛親”的無悔之歌。她就是馬如海麥。
馬如海麥,東鄉(xiāng)族,1973年10月出生,廣河縣買家巷鎮(zhèn)買家巷村人。1994年,馬如海麥經(jīng)人介紹,嫁給了該村村民買志高。婚后第四年,馬如海麥的婆婆因中風癱瘓,這讓貧寒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馬如海麥忙完地里的農(nóng)活回到家后,既要照顧襁褓之中的兒女,又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忙的像一個陀螺。
可生活的考驗還在繼續(xù)。買志高的哥哥患肝癌去世了,不久,嫂子也改嫁他人,丟下了三歲半的侄女和一歲半的侄子??粗鴥蓚€孤苦無依的孩子,馬如海麥和丈夫立志要將他們撫養(yǎng)成人。從此,她和丈夫共同撐起了這個貧困艱難的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災難再次降臨到了這個堅強女人的身上。2005年5月,馬如海麥的丈夫因車禍去世,給她留下了年幼的孩子、癱瘓的婆婆和10萬元的債務。面對飛來橫禍,馬如海麥擦干淚水,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為了不讓孩子們輟學,不讓婆婆斷藥,她起早貪黑,忙里忙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也要起來好幾次照顧婆婆和孩子們,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在馬如海麥的精心照料下,婆婆臥床十幾年,身上沒有一點褥瘡,屋里也聞不到一絲異味;四個孩子學習優(yōu)秀,都是班里的“三好學生”,他們都特別敬佩媽媽,想盡一切辦法為媽媽分擔家庭的重擔。為了還清家里的債務,馬如海麥的兒子初中畢業(yè)后便踏上了打工之路。在這個家里,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了關懷、照顧別人,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團結(jié),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共同奮進。
鎮(zhèn)上的有關部門在得知馬如海麥的情況后,給她們?nèi)肄k了農(nóng)村低保。馬如海麥也通過養(yǎng)羊、養(yǎng)雞攢下了一些積蓄。再加上兒子打工寄來的錢,她終于還清了丈夫遺留的債務。2011年,在縣婦聯(lián)的協(xié)助下,馬如海麥申請了8萬元的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培育了40畝柳樹苗,以此作為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起點。
歷盡艱難,苦盡甘來。當馬如海麥把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癱瘓在床的婆婆和孩子們時,生活也向她敞開了幸福的大門。如今,侄女已是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的大一學生,侄子在廣河中學讀高一,成績在年級組排名第一。兒子達武娶了一個漂亮、乖巧的媳婦,幫她做家務,照顧老人,女兒也在今年披上了嫁衣。婆婆逢人便夸,說媳婦比閨女還親,要不是有這樣一個好媳婦,自己也活不到今天。左鄰右舍都視馬如海麥為榜樣,推舉她為村婦代會主任。
現(xiàn)在,馬如海麥的柳樹苗田的規(guī)模已擴大至70畝,樹苗均已長成,計劃在年底出售,償還貸款后,她可以盈利170多萬元。馬如海麥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她計劃著,等樹苗售出后就帶領周邊婦女加工藏毯,共同致富。
擁有愛的家庭才是最美的家庭。馬如海麥用平凡的生活,詮釋著堅強、善良、孝順和愛,感動著每一個人。(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