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群慧
摘要:筆者通過分析化學新教材的內容感受新課程改革的信息,從化學用語教學、元素化合物教學、化學實驗教學、化學計算教學、集體備課共五個方面進行了探索,爭取順利走進新課程,高質量地完成化學教學任務。
關鍵詞:新課程 新教材 化學用語 元素化合物 實驗 計算 集體備課
改革才有活力,改革才能創(chuàng)新,這是化學新課程一直秉承的原則。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面對到處涌動的教改浪潮,我們化學教師絕不能做旁觀者,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走進新課程呢,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新教材方面
在新教材方面,我們要迅速熟悉和適應新教材所作的一系列變動。比如:江蘇版化學新教材(必修)化學1和化學2的總專題數(shù)8個,總單元數(shù)20個,新增【化學史話】欄目數(shù)3個,【你知道嗎】欄目數(shù)21個,【活動與探究】欄目數(shù)26個,【拓展視野】欄目數(shù)28個,【觀察與思考】欄目數(shù)26個,【資料卡】欄目數(shù)11個。
原來的知識體系和知識點打亂進行編排,好多知識先是點到為止,學生有了基礎后再在后續(xù)教材中延伸。像氧化還原反應,新教材就在專題一要求學生從化合價升降方面來學習,后來在專題二中要求學生從電子轉移方面來學習。這樣一來教師教和學生學都不感覺氧化還原反應是個難點。
老教材開篇就是鹵族元素、氧族元素的系統(tǒng)知識學習,這讓高一新生感覺很突兀,和初中化學完全不一樣,學起來有難度。新教材先從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類型入手,讓他們寫熟悉的化學方程式,接著又在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方面進行延伸。這樣一來初高中內容銜接自然流暢,學生學起來就可以很快上手。
新教材編寫很注重實用性,刪掉了有機化學內容中的苯酚等一些現(xiàn)實生活很少用到的知識點,刪掉理論性過強的內容如《化學平衡的移動》等。這樣做確保為學生減負。
二、化學用語教學方面
在化學用語教學方面,教師要了解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和他們一起溫習化合價的規(guī)律和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教師還要積極引導他們找規(guī)律記憶化學方程式。
新教材上面共列舉了86個化學方程式,其中Na和水反應、Cu和濃稀硝酸或濃硫酸的反應、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氧化鋁和氫氧化鈉的反應、乙酸乙酯的制取等是每張試卷上必考的。這些重點方程式必須熟記,不可大意。
新教材對電子式的書寫方面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分清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不能混寫。學生書寫CO2的電子式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每個碳原子周圍應該形成4對共用電子對,每個氧原子周圍則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
新教材還對化學用語的使用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比如,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符號NA書寫時要略向右傾斜,不可豎直?;瘜W計算題的計算過程中數(shù)字后面要寫上單位,這比以前要求要高得多。
三、元素化合物教學方面
在元素化合物教學方面,教師不要孤立地教學。新教材將一些化合物的知識點進行了分散,教師要學會使用“→”或“↖”等箭頭圖引導學生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例如:Na2O2 ←Na→Na OH等多個箭頭將鈉的化合物連在一起。
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邊講邊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分析鈉的化合物的性質和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等一張大圖畫完,學生的頭腦中就能形成大局觀,再也不會為瑣碎的知識點而煩惱了。
四、化學實驗教學方面
在化學實驗教學方面,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老教材上直接告訴實驗現(xiàn)象,學生腦子里記住就行了。新教材將實驗全部設計成表格形式,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論一欄全是空白。學生要填正確就必須認真觀察實驗,這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仔細分析后才能得出結論,這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推斷能力。
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千萬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有的教師責任心不強,不肯動手做實驗,上課放個實驗視頻就把實驗應付過去了。這樣時間一長,學生的各種能力就被扼殺了。實際上由于實驗條件的不同,同樣的實驗有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說不定由于師生的嚴謹和努力,普通的驗證性實驗里能有重大的發(fā)現(xiàn)。
例如,法國化學家波拉德用海藻灰、氯氣制取碘晶體時,他發(fā)現(xiàn)容器底部總是有一層深褐色的有臭味的液體。波拉德沒有隨意丟棄這個液體,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終于證實這種液體是當時還未發(fā)現(xiàn)的新元素溴。而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做過類似的實驗很多次,卻沒有繼續(xù)研究這種液體,一次新發(fā)現(xiàn)從李比希眼皮底下溜走了,這讓人感到非常的惋惜和遺憾。
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多做一些對比性實驗,例如,將鈉和水,鈉和乙醇兩個反應的實驗放在一起做,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的劇烈程度就可以馬上得出物質的性質和它們的活潑程度,這比苦口婆心的講解效果要好的多。
五、化學計算教學方面
在化學計算教學方面,小型計算題如求氣體體積要看清是標準狀況下還是通常狀況下,求微粒個數(shù)有沒有“約”字。大型計算題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要通讀題目,了解題目意思后再做。題目中化學方程式一定要書寫正確,計算步驟要按照順序寫,不可跳躍。
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兩大解題利器,一是原子守恒,另一個是電荷守恒。
做一些探究性計算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實際的情況,例如,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混合加熱制氯氣,隨著反應的進行,濃鹽酸會逐步消耗變成稀鹽酸,反應會停止下來,所以氯氣的實際制取值比理論值要小。同樣銅和濃硝酸的混合反應會存在銅和濃硝酸及銅和稀硝酸共2個反應。還有氯化鋁和過量氫氧化鈉反應的沉淀生成又溶解的經(jīng)典對稱圖像就不要講了,事實上經(jīng)過實際實驗來看,這種圖像是錯誤的,里面涉及的計算是不科學的。
六、集體備課方面
在集體備課方面,教師千萬不要單打獨斗,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摒棄“自古文人相輕”的陋習,要互相聽課,虛心向同行學習,發(fā)現(xiàn)對方的亮點,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新課程的教學需要集體的力量,需要我們共同制定統(tǒng)一的學案。學案里要有教學目標、知識梳理、實驗探究、科學研究、歸納總結、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等各項內容,每一項的內容都要是智慧的結晶。當然這里不能搞一刀切,學生之間是有層次的,可以在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的一些習題上標上“*”號,能力差的學生可以不做,這樣就可以做到分層次教學了。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化學教師,我們要有敏銳的嗅覺、精準的洞察力,要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學新課程的改革中去,這樣才能不辜負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