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常芬 何勤 宮娣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266071)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代謝綜合征患者行為改變的影響
武常芬 何勤 宮娣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266071)
目的 探討健康信念模式對代謝綜合征患者干預的效果。方法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對85例代謝綜合征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教育干預,然后對各項指標進行對比。結果 腰圍(cm)、TG(mmol/L)、HDL(mmol/L)、空腹血糖(mmol/L)、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各項指標分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結論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對代謝綜合征患者進行教育干預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有效的健康行為干預,能促進患者建立并維護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代謝指標,提高健康效能。
代謝綜合征;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引發(fā)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快速增長。中國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MS的患病率為14%~16%,全國的MS患者中,血壓升高的約占90%,血脂異常的為80%,糖代謝異常的約占45%[1],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健康教育是實現我國21世紀“以知識促進健康”衛(wèi)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保證[2]17。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降低和消除引起疾病發(fā)生或者復發(fā)、加重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是值得護理領域重點探討的問題。
通過對1 122名健康體檢人群進行篩選,選出85名MS患者,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對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危險行為進行護理干預,指導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積極預防、治療,有效控制MS,達到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某市直機關工作人員,總人數1 122人。根據2007年頒布的我國成人血脂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在2004年CDS建議的基礎上,對代謝綜合征的各組分的量化指標進行如下修訂[3],腹型肥胖: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血TG≥1.70 mmol/L(150 mg/dL);血HDL-C<1.04 mmol/L(40 mg/dL);血壓≥130/85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6.1 mmol/L(110 mg/dL),或糖負荷后2 h血糖≥7.8 mmol/L(140 mg/dL),或有糖尿病史。具備3項或3項以上者,即斷定為代謝綜合征。共85人為MS患者,占體檢人數的7.6%,其中男58例,女27例,平均年齡(46.37±5.4)歲。
1.2 方法
1.2.1 教育時間及形式 教育時間為1年,教育形式包括:①集體教育,集中在干預的第1個月完成,共2次,由研究者及體檢鑒定專家、營養(yǎng)專家組織,到相關單位普及MS的相關知識,采取講授、“一對一”答疑、討論和觀看視頻的形式進行。②發(fā)放宣傳知識手冊,由研究者在集體教育時發(fā)放我院自編的《代謝綜合征相關知識》手冊。③建立健康檔案,采取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評估研究對象對代謝綜合征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及在吸煙、飲酒、飲食、運動、情緒等方面的行為情況,并建立健康檔案,要求被干預對象把每周的行為改變記錄下來。研究者兩周回訪1次,通過被干預對象的記錄來評估其在改變不良健康行為方面的表現,對某些行為習慣改變差的干預對象及時修正指導計劃與指導方法。④電話隨訪,由研究者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研究對象對干預治療的依從性和遇到的困難,并給予針對性指導。⑤微信交流,由研究者組織干預對象在每周末分享其遇到的困難和成功經驗。
1.2.2 教育內容 ①強化易感性和嚴重性:通過集體教育和個體指導給予疾病認識干預,認真為其講解MS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過程的影響因素。告知MS的危害:多種危險因素聚集者臨床預后不良的危險大于僅有一種危險因素患者,而且效應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協同加劇。據美國費明漢心血管病流行病基地資料顯示單有MS預告新發(fā)生冠心病總數約25%。無糖尿病者具有MS的一般人群10年冠心病危險不大于20%。人群糖尿病特異危險近半數可用MS來解釋。MS加速冠心病和其他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死亡危險,使其意識到疾病的易感性和嚴重性,引起相應的重視。②提供修正因素:主要將有利于疾病康復的飲食調理、合理運動、心理調節(jié)、藥物治療等方面的具有良效的方法傳授給干預對象,讓其去記憶、感受,并與以往進行比較,從而為良好生活方式建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更好行為契機。③提高反應效能和自我管理:通過集體教育及微信交流使干預對象認識到不良健康行為的危害,主動采取促進其健康行為。例如:幫助干預對象真正認識到中年人患有MS,10年內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絕對風險是增加的,哪些已發(fā)生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屬于高危人群[3],目前認為最為有效的干預方式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能積極的從生活起居、飲食調節(jié)、運動鍛煉、心理調適等方面改善自身的相關行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從而強化其反應效能和自我效能。④降低反應代價:通過個體指導幫助患者分析采取不良行為的實質,使其認識到采取健康相關行為所獲得益處遠遠大于所付出的代價。研究者通過電話隨訪和單位訪視等方式了解干預對象的依從性,為其解答遇到的相關問題,幫助干預對象克服存在的困難,降低其采取改變不良行為所付出的反應代價,鼓勵和監(jiān)督其維持相關行為,形成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來改變危險的生活方式。
1.3 評估方法 研究設計采用自身教育前后測試對照。教育1年后在我院體檢中心對各項代謝指標進行復查,對健康教育前后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2.1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前后患者在疾病認知、飲食、運動、情緒方面情況(表1)
2.2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前后患者各項代謝指標變化情況(表2)
表1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前后干預對象在疾病認知、飲食、運動、情緒方面情況比較(n=85)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干預對象各項代謝指標變化情況(±S)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干預對象各項代謝指標變化情況(±S)
項目 腰圍 TG(mmol/L) HDL(mmol/L) 空腹血糖(mmol/L)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男性(cm) 女性(cm)教育前 89.3±8.3 83.4±7.1 1.95±1.47 1.02±0.25 6.27±1.80 140±20 92±16教育后 85.9±7.6 79.2±6.1 1.54±1.12 1.13±0.22 5.79±1.10 132±14 80±12 t值 2.30 2.33 2.05 3.05 6.47 3.02 5.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由表1可以看出干預后患者生活方式有了明顯改善,對MS的認知有了明顯的改變。由表2可以看出,干預后干預對象的空腹血糖、血壓明顯下降(P<0.05),其他各項指標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MS是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聚集狀態(tài),胰島素抵抗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臨床上可表現為血糖異常、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等[4]。MS與不良生活和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引導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控制各項代謝危險因素有利于控制MS患病率及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5]。
健康信念模式以心理學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遵照認知理論的原則,強調個體的主觀心理過程,即期望、思維、推理、信念等對行為的主導作用,并認為信念是人們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采納健康行為的關鍵。其中知覺易感性和知覺嚴重性程度的結合,為行為提供了契機,知覺益處或知覺障礙提供了行為選擇的可行性;自我效能決定了行為的努力程度,修正因素通過影響感知威脅、結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來間接影響行為的發(fā)生[2]21。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MS患者實施以健康信念模式為理論基礎的護理干預,能夠喚起MS患者的危機意識和緊張心理,使患者充分認識到實施健康行為可以減少疾病風險,從而建立并維持良好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改善代謝指標,提高健康效能。
[1]祝之明.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發(fā)病機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1(1):17-20.
[2]趙秋麗.社區(qū)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7.
[3]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074.
[4]董惠倩,許文芳.老年人群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1,21(4):993-994.
[5]苗新宇,楊彥,田慧,等.老年男性代謝綜合征患者多因素綜合干預觀察[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0,12(6):445-448.
2014-04-28)
何勤
1005-619X(2014)11-1024-02
10.13517/j.cnki.ccm.2014.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