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下午五點整,裕德孚全部六張桌子已坐滿了人,另有食客站在外面耐心等候,想是已習(xí)慣在這家店等位,安安靜靜,不作聲張。一位一臉慈和的老人從自行車上下來,往店里走,看到于福生,嘴上說著:沒錯,就是你,然后對旁邊的伙計說:我訂一個位子。
這樣的場景,于福生太過熟悉。基本上每一天,他都坐在店外的一張桌子上,似乎已成了一塊招牌。
店里右側(cè)的墻上,掛著一塊紅色大匾。兩百多字,言簡意賅、凝煉典雅,為于福生所寫,那是他爺爺?shù)臍v史、他的歷史。那些歷史,成就了今天的裕德孚。
于福生的爺爺于德龍,13歲時在京城最早的涮羊肉館“一畝園”做學(xué)徒,專攻手工鮮切羊肉片。出徒后,于德龍在“東來順”“又一順”“鴻賓樓”等飯莊主刀六十余載,是當(dāng)時“京城兩把刀”中的一把,多次為當(dāng)時的海內(nèi)外名流政要、賢達(dá)儒雅做特別料理,享譽(yù)京城。
1973年,17歲的于福生插隊回京,分配到了西城飲食公司,即現(xiàn)在的華天,和祖父于德龍同在“又一順”工作。因為隔輩人不能拜師,于福生拜了祖父的高足馮永福為師?!笆聦嵣?,爺爺一直看著我呢”。
1980年代,于福生曾連續(xù)五年獲得北京市技術(shù)比賽冠軍,并榮獲技術(shù)能手稱號。祖父看孫子成了,就準(zhǔn)備回家不干了。臨走時,祖父給于福生留下一句話:“爺兒們,既然扛了這面旗,就不能讓咱家這面旗倒嘍,要把它扛下去。”于福生很不理解?!耙粋€切肉的,有什么旗不旗的?”后來,才開始悟出點東西來。
1998年,于福生在海淀區(qū)科南路創(chuàng)建了“裕德孚”,主營于氏京味涮羊肉,著名導(dǎo)演謝添剪彩并書寫牌匾。
“裕德孚”這個店名是于福生請人起的?!斑@里面有很多含義,尤其這個‘孚字,意味著誠信。因為我當(dāng)時和起名字的人聊天說,咱要干買賣,老傳統(tǒng)就是老傳統(tǒng),童叟無欺,他就用了這個字。”
“我今年58歲了,我們這個年齡,從做學(xué)徒時就學(xué)傳統(tǒng),包括技藝和心態(tài),也懂得感恩,所以這么多年一直堅持傳統(tǒng)。”
開店第一年,生意不是很好。于福生告訴徒弟們,慢慢做,會好的。第二年,生意好了起來,“大家對老北京涮羊肉有了一個初步的認(rèn)識”。
北京有很多賣涮羊肉的,“但真正做傳統(tǒng)的、真正懂的,非常少。很多人認(rèn)為銅鍋炭火就是老北京涮肉,我覺得老北京涮肉的精髓就是,羊的品質(zhì),還有它的精選,再加上技藝。這三點,綜合起來,形成傳統(tǒng)的京味兒涮肉?!?/p>
關(guān)于品質(zhì),裕德孚從羊的產(chǎn)地、品種及可涮食部位都有嚴(yán)格要求。羊是選用內(nèi)蒙綿羯羊——所謂羯羊是指從小閹割的綿羊,肉質(zhì)更加綿嫩。再有,非涮部位是不能涮的。比如說云皮、肉棗(實際是纖維瘤)、筋等等?!白鲣萄蛉猓悴灰奶蹡|西。一斤羊肉,精選之后,基本才出6-7兩?!?/p>
還有技藝。“手工切制時,要按照羊肉的紋理拼搭,分部位切制,要薄、勻,如偏肥的‘大三岔、肥瘦相間的‘小三岔、‘上腦,瘦嫩的‘黃瓜條、‘磨襠等。切法不同,涮時的效果完全不同。”
切了四十年的肉,于福生對不同部位的羊肉的特點了然于心?!澳汶S便拿一塊羊肉片過來,我能馬上看出它是哪個部位的。太熟了,就像外科大夫一樣。”
于福生切出來的羊肉片像紙一樣薄,只有0.8-0.9毫米?!袄媳本╀倘庵v究的是肉香。肉薄,遇水即漲,吸水均勻,口感會更綿密?!?/p>
有很多同行到裕德孚看于福生切肉,“這些門道和技術(shù),不是看能看明白的,很難學(xué)。要想達(dá)成一個很熟練的水平,你不練個兩年三年,或者一千多斤肉,切不出來。”
2004年,因房屋合同到期,裕德孚無奈遷至簋街。買下現(xiàn)在這個小門面之前,從中午到晚上,于福生到簋街觀察了十天,看“裕德孚是否適合簋街,簋街是否需要裕德孚”。
十年來,他知道自己選對了。“而且我自認(rèn)為,我堅持了一種傳統(tǒng)。我一定要做老的東西,按規(guī)矩來。過去怎么做、師傅怎么教的,就怎么來。包括配料,包括肉都是如此。”
于福生喜歡吃鼓樓附近一家小店的鹵煮,是一個中年女人開的?!昂贸?,比那些名店強(qiáng)”。有一次,于福生問她鹵煮的做法,女人詳細(xì)說明,末了,說了一句,“師傅就是這么教的?!边@句話讓于福生的心里很是動了一下。
地址:東直門內(nèi)大街264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