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敏
對于東北邊陲來講,福州是一個遙遠的都市;對于我個人來說,榕城是夢幻般的旅游勝地。多年來,我向往福州的名勝古跡,渴望一游閩都大地。那迫切揭開福州面紗之情,急切走進福州大地之意,雖未達到魂牽夢縈的地步,但也作為一個夙愿,頗有不到福州非好漢之感。想福州,盼福州,終于有一天,當我飛抵這座東海之濱的省會都市,一下子投入這所陌生城市的懷抱,如羊兒來到草原啃青,似魚兒撲進水中覓食。徜徉在三坊七巷,悵然獨發(fā)思古之幽情;結伴攀爬鼓山,領略沿途十八景的勝境;虔心涌泉寺內(nèi),聽誦經(jīng)聲聲觀香煙裊裊;漫步閩江岸畔,欣賞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稱的金山之塔。我匆匆地飛來了,我又匆匆地飛回了,當時福州于我心頭的印象,是像畫一樣在我心中美麗,是如詩一樣于我情中抒懷,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粗淺印象的山水畫褪了顏色,漸漸地淡去;那當時的感覺如抒情詩,黃了紙頁,慢慢地消失。近來偶讀楊振輝的長篇報告文學《血性福州》(《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2014年第二期》),又激起我對福州的憶念。細細閱讀,方知我當年只是走馬觀花看福州,只看表面不知內(nèi)涵;默默品評,才覺那時浮光掠影逛榕城,只知皮毛不知所以然。《血性福州》一文,鴻篇巨制,堪稱解讀福州的壯麗篇章;據(jù)史力證,無愧解碼福州人文精神的精品佳作。
福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既有正氣浩然的歷史遺存,又不乏儒雅之風彰顯滲透。楊振輝妙筆神思,繪制了一張精美的名片,引導人們到福州觀光旅行、探幽訪古。《血性福州》一文,就像一名資深的導游,聲情并茂地解碼城市的歷史人文。我仔細研讀,認真品咂,不禁精神為之振奮,而且掩卷也大有余音繞梁久久不散的感覺,這文章也如福州的城市一樣,運筆同人文正氣氤氳,文筆如山水異彩紛呈。
《血性福州》之所以打動我這個遠方的讀者,首先感到文章立意新穎,結構精巧。作者開篇說旅居福州十五度春秋,一直以為福州僅是一座山靈水秀的風景城市,一座書香濃郁的文化城市,渾然不覺它也是一座豪杰輩出的英雄城市,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無疑是設置懸念,迫使讀者產(chǎn)生好奇,去追隨作者抽絲剝繭般的娓娓道來,漸入佳境。接著作者展開歷史畫軸,酣暢淋漓地展現(xiàn)滄桑古城的人文璀璨:深宅大院接踵而生叱吒風云的傳奇人物,白墻黛瓦洋溢著無數(shù)英雄的青春氣息、浩瀚才情與浩然正氣。不僅如此,作者還揭示這些近代福州的志士仁人與古代燕趙慷慨悲歌之士的霄壤之別,前者“為天下人謀永?!?,后者為復仇報恩而捐軀,境界迥異。福州英雄用鮮血甚至生命書寫了中國近代史的光輝一頁。他們的名字,永遠刻在人們的心中;他們的精神,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像閩江水一樣前赴后繼源遠流長。其后作者追根朔源,分析福州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因素,是福州文化發(fā)育的溫床。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福州英雄兒女陽剛之氣的積淀,又反過來造就了英雄城市的血性品格。這樣的結構,既從容不迫、自然天成,又彰顯中心思想與地域特色,使作者傾力傳導的充滿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正能量,強力支撐起文章厚重大氣的骨胳,很有視通萬里思接千載之勢。
語言表達,遣詞造句,既是作者文學才華的自然流露,也是文章可讀的重要載體。此文語言優(yōu)美,生動感人,用詞恰到好處,干脆利索,簡直就是把珍珠穿成了串,把絲線織成了錦,把鮮花搭配成束,把彩貝鑲嵌成了塔。而事例生動、內(nèi)容翔實是本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對近代史上的福州英雄兒女,如數(shù)家珍般說起尤如沙場點兵。他們中,或者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先驅(qū),或者是推翻封建王朝不滿反動統(tǒng)治的勇士,或者是抗日戰(zhàn)爭中奮勇殺敵的英雄,或者是打入敵人內(nèi)部身負重任的使者。他們滿腔正義,赤膽忠心,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堅持真理,敢于直言奮不顧身。福州引以為自豪,中華民族也為之倍感驕傲。外地人去福州旅游,既要看到城市的繁華,也要讀懂城市的歷史。正如作者所說,福州發(fā)生鳳凰涅槃般的變化,不變的是這座城市的精神特質(zhì)。而新時代前進的跫音,必能告慰先賢的英靈。
《血性福州》贊美福州,《血性福州》解讀福州,《血性福州》弘揚福州正氣。捧讀此文,眼前仿佛又見福州的青山碧水與名勝古跡,復燃我對福州的熾熱情感;掩卷沉思,那些赴湯蹈火的英雄群像好像雕刻在心中,加深我對福州深厚底蘊的認同。福州,東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血性而不失親和之力;福州,閩江之畔的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儒雅之中伴有陽剛之氣。這篇文章,引領讀者上了一堂生動而具體的近代史課程;這篇文章,是聲情并茂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教科書。我閱罷寫下這些不成熟的文字,權當讀后感想,感謝楊振輝先生,給我一個完整翔實而又扎實深刻的福州印象,讓我更加關注、熱愛、敬佩福州。
附:
福建農(nóng)林大學李芳研究員撰文指出:在楊振輝看來,“血性”就是血氣方剛,忠義赤誠的性格;就是嫉惡如仇,敢作敢為的豪情;就是為了國家與民族,不惜血薦軒轅的熱忱?!堆愿V荨方o我們展開一幅福州近現(xiàn)代悲壯慘烈的歷史畫卷,告訴我們:福州不僅是煙柳繁華之地,也是豪杰輩出的血性城市;三坊七巷中不僅富有詩禮簪纓之族,也有許多慷慨悲歌之士:林則徐、嚴復、林覺民、曾宗彥、林旭、林長民、林徽因……他們的忠肝義膽,血性光芒輝映在歷史的天空,燭照了黯淡的中國近代史。對于《血性福州》這個宏大命題,楊振輝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與精力,洋洋幾萬字,讀起來意脈流暢,一氣呵成,扣人心弦。今天的福州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有福之州”,然而,激濁揚清的改革進程同樣呼喚“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血性與擔當。我相信,這就是《血性福州》試圖傳達給社會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