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十二指腸潰瘍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并從患者治療依從情況和復發(fā)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定分析。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觀察組患者總依從率為97.4%,,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1.1%;觀察組復發(fā)率為21.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7%,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患者依從性高,復發(fā)率低,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十二指腸潰瘍;綜合護理干預;依從性;復發(fā)率
【中圖分類號】R473.57【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9-0118-01
十二指腸潰瘍作為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其發(fā)作具有反復性、周期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上腹部疼痛,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抗?jié)兩镏委煘橹鱗1]。同時由于此病還受到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從而做到護理治療有效結合,獲得有效治療效果。筆者以38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為例,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十二指腸潰瘍治療過程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作為研究,經(jīng)胃鏡檢查證實,所有患者符合十二指腸潰瘍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4.2±1.3)歲;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43.5±1.6)歲。兩組患者臨床癥狀主要體現(xiàn)為節(jié)律性疼痛,分別在早餐后1~3h,午餐后2~4h,或午夜出現(xiàn)上腹疼痛、腹脹等癥狀,進食后癥狀緩解。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從飲食調節(jié)、生活習慣、知識宣傳等方面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有:①心理疏導。日常生活中,情緒焦慮、工作生活壓力大都會對十二指腸患者造成影響,導致病情發(fā)作或加重,為此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對患者存在的恐慌、焦慮情緒,醫(yī)護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輕心理負擔,從而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日常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②知識宣傳。十二指腸潰瘍作為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不能單純依靠生物治療,而忽略其他影響因素,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傳,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預防和治療措施等,此外,所用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醫(yī)護人員也應對患者進行講解,有利于不良反應出現(xiàn)時的及時反饋。③日常護理。飲食上,對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特別是合并出血患者,要以流食、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品,培養(yǎng)健康有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實時觀察患者病情,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同時對患者用藥治療情況進行監(jiān)督,遵醫(yī)囑,不可隨意加大藥量或停藥,保證治療計劃的順利進行,提升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①患者依從率:患者對治療方法的依從程度,是治療效果的重要保證,依從度越高,效果越好,因此依從率作為兩組患者觀察的重要方面。依從率=(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有效率:臨床治療中,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治愈,均為有效范圍??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③復發(fā)率:患者治療后復發(fā)情況也是反應臨床護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復發(fā)率=復發(fā)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評定標準完全依從:患者完全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嚴格按照規(guī)范治療;基本依從:患者基本服從醫(yī)生指導、個別情況下違反服藥量及其他治療規(guī)范;不依從:患者情緒化較重,很難配合治療。療效評定[3]:若患者臨床疼痛癥狀消失,且胃鏡下潰瘍粘膜修復完整,則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及潰瘍面均有顯著改善,則為好轉;患者臨床癥狀無改變,胃鏡顯示潰瘍面無改善,則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十二指腸潰瘍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并從患者治療依從情況和復發(fā)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定分析。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觀察組患者總依從率為97.4%,,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1.1%;觀察組復發(fā)率為21.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7%,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患者依從性高,復發(fā)率低,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十二指腸潰瘍;綜合護理干預;依從性;復發(fā)率
【中圖分類號】R473.57【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9-0118-01
十二指腸潰瘍作為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其發(fā)作具有反復性、周期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上腹部疼痛,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抗?jié)兩镏委煘橹鱗1]。同時由于此病還受到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從而做到護理治療有效結合,獲得有效治療效果。筆者以38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為例,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十二指腸潰瘍治療過程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作為研究,經(jīng)胃鏡檢查證實,所有患者符合十二指腸潰瘍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4.2±1.3)歲;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43.5±1.6)歲。兩組患者臨床癥狀主要體現(xiàn)為節(jié)律性疼痛,分別在早餐后1~3h,午餐后2~4h,或午夜出現(xiàn)上腹疼痛、腹脹等癥狀,進食后癥狀緩解。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從飲食調節(jié)、生活習慣、知識宣傳等方面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有:①心理疏導。日常生活中,情緒焦慮、工作生活壓力大都會對十二指腸患者造成影響,導致病情發(fā)作或加重,為此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對患者存在的恐慌、焦慮情緒,醫(yī)護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輕心理負擔,從而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日常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②知識宣傳。十二指腸潰瘍作為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不能單純依靠生物治療,而忽略其他影響因素,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傳,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預防和治療措施等,此外,所用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醫(yī)護人員也應對患者進行講解,有利于不良反應出現(xiàn)時的及時反饋。③日常護理。飲食上,對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特別是合并出血患者,要以流食、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品,培養(yǎng)健康有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實時觀察患者病情,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同時對患者用藥治療情況進行監(jiān)督,遵醫(yī)囑,不可隨意加大藥量或停藥,保證治療計劃的順利進行,提升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①患者依從率:患者對治療方法的依從程度,是治療效果的重要保證,依從度越高,效果越好,因此依從率作為兩組患者觀察的重要方面。依從率=(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有效率:臨床治療中,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治愈,均為有效范圍。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③復發(fā)率:患者治療后復發(fā)情況也是反應臨床護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復發(fā)率=復發(fā)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評定標準完全依從:患者完全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嚴格按照規(guī)范治療;基本依從:患者基本服從醫(yī)生指導、個別情況下違反服藥量及其他治療規(guī)范;不依從:患者情緒化較重,很難配合治療。療效評定[3]:若患者臨床疼痛癥狀消失,且胃鏡下潰瘍粘膜修復完整,則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及潰瘍面均有顯著改善,則為好轉;患者臨床癥狀無改變,胃鏡顯示潰瘍面無改善,則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十二指腸潰瘍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并從患者治療依從情況和復發(fā)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定分析。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觀察組患者總依從率為97.4%,,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1.1%;觀察組復發(fā)率為21.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7%,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患者依從性高,復發(fā)率低,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十二指腸潰瘍;綜合護理干預;依從性;復發(fā)率
【中圖分類號】R473.57【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9-0118-01
十二指腸潰瘍作為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其發(fā)作具有反復性、周期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上腹部疼痛,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抗?jié)兩镏委煘橹鱗1]。同時由于此病還受到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從而做到護理治療有效結合,獲得有效治療效果。筆者以38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為例,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十二指腸潰瘍治療過程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作為研究,經(jīng)胃鏡檢查證實,所有患者符合十二指腸潰瘍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4.2±1.3)歲;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43.5±1.6)歲。兩組患者臨床癥狀主要體現(xiàn)為節(jié)律性疼痛,分別在早餐后1~3h,午餐后2~4h,或午夜出現(xiàn)上腹疼痛、腹脹等癥狀,進食后癥狀緩解。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從飲食調節(jié)、生活習慣、知識宣傳等方面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有:①心理疏導。日常生活中,情緒焦慮、工作生活壓力大都會對十二指腸患者造成影響,導致病情發(fā)作或加重,為此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對患者存在的恐慌、焦慮情緒,醫(yī)護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輕心理負擔,從而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日常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②知識宣傳。十二指腸潰瘍作為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不能單純依靠生物治療,而忽略其他影響因素,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傳,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預防和治療措施等,此外,所用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醫(yī)護人員也應對患者進行講解,有利于不良反應出現(xiàn)時的及時反饋。③日常護理。飲食上,對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特別是合并出血患者,要以流食、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品,培養(yǎng)健康有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實時觀察患者病情,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同時對患者用藥治療情況進行監(jiān)督,遵醫(yī)囑,不可隨意加大藥量或停藥,保證治療計劃的順利進行,提升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①患者依從率:患者對治療方法的依從程度,是治療效果的重要保證,依從度越高,效果越好,因此依從率作為兩組患者觀察的重要方面。依從率=(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有效率:臨床治療中,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治愈,均為有效范圍??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③復發(fā)率:患者治療后復發(fā)情況也是反應臨床護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復發(fā)率=復發(fā)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評定標準完全依從:患者完全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嚴格按照規(guī)范治療;基本依從:患者基本服從醫(yī)生指導、個別情況下違反服藥量及其他治療規(guī)范;不依從:患者情緒化較重,很難配合治療。療效評定[3]:若患者臨床疼痛癥狀消失,且胃鏡下潰瘍粘膜修復完整,則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及潰瘍面均有顯著改善,則為好轉;患者臨床癥狀無改變,胃鏡顯示潰瘍面無改善,則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