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海
摘 要:隨著蘇北城鎮(zhèn)化得進一步發(fā)展,農業(yè)機械化的普遍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失地農民出現。要將這樣現象充分利用好、引導好,進行技能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術,脫農入城,脫地入廠。雖然,蘇北地區(qū)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關鍵詞:蘇北地區(qū);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1 培訓工作無統(tǒng)一規(guī)劃
管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部門有農業(yè)委員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等單位,由于管理部門眾多、缺乏有效協調,互不隸屬,造成培訓工作不統(tǒng)一、不協調,嚴重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農民可供選擇的培訓形式和內容不夠豐富,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加大政府及培訓機構的引導、宣傳工作,避免培訓的供給和需求脫節(jié)。
2 培訓機構不合規(guī)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技能培訓、短期培訓。培訓機構需要相應的培訓資質、辦學場地和相應設備、授課老師應有相應資格,但現實中有不少機構不具備以上資格,而是以掙錢為培訓目的,不以傳授技術為目的的培訓機構,則很難擔當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重任。有的培訓機構利用學校假期,租用學校的場地、設備和聘請學校的教師開展培訓,這樣的培訓效果也不會好。
3 培訓課時不足,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目的是使農村勞動力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傳授技術需要一個教與學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學時讓學員來學習和掌握。有些培訓機構為了為了掙錢,而大大縮減培訓學時。對培訓內容泛泛而談、不深入、不實用,造成學而無用,浪費了大量資金與精力,沒有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
4 經費投入不足,難以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際
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有的地區(qū)沒有給予必要的物質與資金上的支持,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投入嚴重缺乏。同時在政策上缺乏的一系列激勵措施,從而影響了農民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熱情。尤其鄉(xiāng)鎮(zhèn)培訓機構的財政經費不能正常足額發(fā)放,從而影響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有時培訓資金撥付到各個培訓點后,培訓部門并沒有將培訓費用全部用于培訓,有的購置了大量設備,進行了建設房屋;有的培訓點按人定額收取技能鑒定費;有的給培訓教師增加了福利等。這樣大大降低了補助標準,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5 培訓內容單一,培訓質量不高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種職業(yè)培訓,為了使農民脫離農村進入城市,進入工廠企業(yè)成為工人。而要完成從農民到工人的蛻變,需要掌握熟練的技能知識,因此,對職業(yè)培訓要求高。有的培訓點只注重專業(yè)知識培訓,并不注重技能知識培訓。有的教師只為了完成任務,不問學員是否真正學到知識。這樣使培訓后的就業(yè)率和經濟效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
6 培訓模式不能滿足社會需要
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失地農民由于文化水平教低又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職業(yè)技能,致使他們在轉移的過程中找不到工作。而現有的培訓模式時間較短、內容少、操作訓練不足,農民接受的培訓不能滿足農民對技能的需求。這種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失地農民的轉移。
7 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應用科技難以普及
目前,在蘇北農村,仍然是以小學和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口作為總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的主體,受過高中和中專教育的人口較少。即農村人口文化素質仍然處在低等偏上層次,沒有達到較高層次。由于文化素質偏低,學習科技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使得他們不易學習農技推廣知識。雖然近年來通過教育培訓,農民工整體技能素質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專業(yè)型和復合型人才嚴重不足,就業(yè)渠道過于狹窄,一般多從事簡單、粗重和危險的體力勞動。并且農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易集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8 農民自身障礙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地點主要集中在鄉(xiāng)鎮(zhèn)、縣城。農民參加培訓,需要解決交通、食宿問題。并且經過培訓后,農民收益能否增長是個未知數。農民擔心學習后沒有任何益處,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
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低。如果沒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課程的學習,直接參加數據控制、電子信息,智能化機器設備操作等培訓,培訓效果不會好。不可能掌握培訓內容的原理,不可能深入的學習下去。如果要獲得滿意的培訓效果,參加培訓的學員應具備相應的基礎知識。
農民認識不到位,自覺性差。由于受小農經濟等傳統(tǒng)農業(yè)思想的影響,一部分農民不愿離家到外地工作,對培訓工作缺乏積極性。還有農民擔心參加培訓而耽誤了掙錢。
農民缺乏競爭意識,且蘇北農村地區(qū)相當一部分農民的就業(yè)觀念存在問題。找工作怕苦、怕臟、怕累,既想要工作輕閑體面,還要高工資,沒有進取精神。這些想法的存在阻礙了蘇北地區(q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9 企業(yè)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缺乏積極性
企業(yè)成立的目的是追求利潤,企業(yè)不盈利就無法生存。企業(yè)進行農民培訓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需要花費本來是生產的工作時間。而且把熟練的工人培訓出來,有可能工人就另謀高就,跳槽到高薪企業(yè)去了。企業(yè)管理者會對企業(yè)是否實施企業(yè)培訓加以整體考慮,往往會權衡其利弊,經過對比,大部分企業(yè)都不愿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系統(tǒng)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