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泰山的名義,賦予他的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氣魄,是“會當凌絕頂”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價值取向:“不讓土壤”的博大胸懷;“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國泰民安”的美好寄托?!疤┥骄瘛背蔀橐粋€鋼鐵企業(yè)領袖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打造鋼鐵夢的道路上,他不停地跋涉著,義無反顧的攀登著……高山仰止,仰望泰山是一種情愫,是一種敬重。
泰山,是我國的“五岳”之首,又稱東岳,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巍巍泰山突兀在齊魯大地中部的泰安境內,它以自然與文化的底蘊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衛(wèi)組織授予雙遺產。
古老的泰山是歷代帝王封禪的圣山,自秦代以來先后72位帝王封禪泰山,美麗的泰山是文人墨客寫生游覽采風的首選,孔子、司馬遷、李白、杜甫等古代圣賢曾不惜筆墨稱贊泰山,楊朔、郭沫若、李健吾等現(xiàn)代文學大家都留下了稱頌泰山的名篇;神奇壯麗的泰山是男女老幼旅游的去處,每年五一、十一等節(jié)日前來攀登泰山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來自祖國的各地,有很多來自世界的各個國家。
多少年以來,人們贊美泰山,描寫泰山,丹青泰山,歌頌泰山,關于泰山的文學、書法、攝影、美術作品充斥著書刊、報紙、網絡、史書……
泰山令人敬佩,值得信仰。
1920年初,古老的中國風雨如晦、內憂外患、戰(zhàn)亂頻繁、人民涂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的“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毛澤東南去上海路過泰安,專門在泰安站下車,著一身長袍意氣風發(fā)登臨泰山,并且攀登到泰山極頂,雖然他沒有留下文字,但泰山壯麗的風光和悠久的文化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著名的演說《為人民服務》中說道:“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倍嗌倌旰螅盀槿嗣窭娑谰捅忍┥竭€重”的膾炙人口的教導依然在人們耳邊響起,激勵著奮發(fā)而進的人民公仆們。
近40年過去了,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國際社會面前。1958年8月9日,毛主席第四次來泰安,接見泰安地委副書記李元明時,談到泰山,毛主席說:“你們這里有個泰山很大,1920年我爬上去過,山底下可能有不少鐵。”李元明答:“泰山東、西、北三面都已經發(fā)現(xiàn)有鐵礦,只有山前面沒有發(fā)現(xiàn)。”
當時,大煉鋼鐵,趕英超美,建設成為鋼鐵大國,鋼鐵躍進成為一代偉人迫切而狂熱的夢想!六十年代中期,一代偉人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為落實偉大領袖指示,1969年,泰安地委行署以泰山以東蘊藏大量煤鐵礦石的優(yōu)勢躋身廣積“鋼鐵糧食”的隊伍,開始建設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
1981年4月28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登臨泰山,在泰山極頂?shù)奶旖稚?,舉目四望,當他看到山上秀麗的景色和山下紅磚綠瓦金碧輝煌的古建筑,思緒萬千,浮想聯(lián)翩,揮筆寫下了“壯志凌云攀泰岳,腳踏實地建中華”的題詞。也正是因為胡耀邦總書記此次考察,在聽取山東省委、省政府,泰安地委、行署經濟工作匯報后的一個指示,泰山東麓一家1969年建廠,因為管理不善而虧損巨大的鋼鐵企業(yè)停產下馬。正因為這家鋼鐵廠的下馬,才有了以后在中國冶金發(fā)展史上令人深思、值得探究又蕩氣回腸的一章。
江澤民同志兩次登泰山,在他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時候,在泰安地委書記馬忠臣的陪同下登上泰山,2006年,在他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職務四年以后,他又在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的陪同下再次登上泰山,舉目四望,風輕云淡,心潮起伏,感慨萬千,足見江澤民同志對泰山的一片癡情。
1994年,一張時任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與泰山腳下一家鋼鐵企業(yè)負責人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握手的照片成為萊蕪市最大的新聞,人們興奮的傳閱,奔走相告,廣大企業(yè)家們更是備受振奮與鼓舞,這家企業(yè)負責人成為眾多弄潮兒行動的坐標和學習的楷模,激勵人們?yōu)榻洕l(fā)展不停奮斗、不停開拓。
泰山雖不像廬山一樣給人政治晴雨表的感覺,但也與歷史上的一些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國外政要都曾登臨泰山。
泰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情結,是一種信仰,是一個境界,是一個高度。
中國古代的圣人,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孔子留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
唐代大詩人杜甫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明末清初詩人張岱詩曰“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p>
當代知名學者楊辛的一首詩更是充滿對泰山的敬仰: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云。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歷代帝王崇拜泰山,他希望自己的國土風調雨順,自己的地位像泰山一樣萬壽無疆;
思想家歌頌泰山,泰山的巖石、溪水、松柏甚至花草都能洗滌他們的心靈,登臨泰山拾級而上,讓你思路變得開闊,意志變得剛強,目標變得宏偉;
哲學家獨尊泰山,責任重于泰山就是對泰山內涵最恰當?shù)慕忉?。一個人有了這樣的責任擔當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業(yè)。
文藝家喜愛泰山,泰山化作他們作品中一行行雋秀的文字或一片片色彩,讓人們在藝術的空間里發(fā)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姚鼐的《登泰山記》讓你感慨泰山的雄奇巍峨,李健吾先生的一篇《雨中登泰山》又給人多少的啟迪和思索……
一年四季,不管是春暖花開的時候,還是炎熱的酷暑季節(jié),不管是碩果累累的秋天,還是滴水成冰的寒冬,泰山的登山路上到處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他們中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嫗,有天真活潑的孩童,有依偎親切的伴侶,他們或者登山許愿,或者期盼來年的收成,或者欣賞一望無際的景色,或者貪戀深厚凝重的文化。登泰山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刻意安排時間,一年四季,雪天霧天,登上這座華夏名山就會有不尋常的收獲。
與泰山為鄰的一個企業(yè)家特別鐘愛泰山,他讓自己的企業(yè)與泰山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他把這個以生產鋼鐵和培養(yǎng)人才的企業(yè)命名為山東泰山鋼鐵集團。
他說,我們的企業(yè)以泰山命名,我們不是崇拜泰山“五岳獨尊”的威名,而是仰慕泰山“昂頭天外”的氣勢。
“昂頭天外?!边@是政治家的目標,這是哲學家的境界,這是思想家的胸懷。
這是一種雍容大度,這是一種精神素養(yǎng),這是一種無限追求。
他說,泰山被譽為五岳獨尊,是一座人文圣山、靈秀仙山、鐘靈神山,我們敬仰泰山,我們的企業(yè)以泰山命名,目的就是把企業(yè)打造成一個既出鋼材又出人才,人人向往,前景無限的地方。
這是一個目標,這是一個高地,這是一種追求。
如果從事一種事業(yè)以泰山的名義,他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坎坷坷,他就不會停留在一個位置,他絕對不可能朝三暮四。因為泰山的屬性決定了這一切。
以泰山的名義,賦予他的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氣魄,是“會當凌絕頂”的攀登意志:是“重如泰山”的價值取向;是“不讓土壤”的博大胸懷;是“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是“國泰民安”的美好寄托。
許多企業(yè)或品牌以泰山命名,像泰山牌汽車,泰山牌電視機,泰山牌手表,本來想沾沾五岳獨尊——泰山的仙氣,可是事與愿違,因為經不起市場風雨,很多這樣的企業(yè)已經風光不再,或者銷聲匿跡。
唯獨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成為一座熠熠閃光的“泰山,”傲然屹立在齊魯大地的中部,博大厚重,意蘊悠遠,燦爛輝煌,承載著130萬萊蕪人民的重托,經歷著政治風云的洗滌,經受著市場風雨的磨礪,不斷地成長,規(guī)摸不斷地擴大,效益不斷地提高。
在這片生長鋼鐵的土地上,一片歡歌笑語,鶯歌燕舞;一派勢如破竹,蒸蒸日上;一派車水馬龍,日新月異。
泰山鋼鐵,構筑輝煌。這個耳熟能詳,在齊魯大地家喻戶曉的廣告語不知沉淀了多少的故事。這家企業(yè)成為當?shù)厝藗儾栌囡埡笳務摰脑掝}。人們談論他悲催的過去,談論他與時俱進的現(xiàn)在,談論他輝煌燦爛的明天。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泰山鋼鐵,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同樣具備昂首天外的氣勢。
泰山以東50公里便是以鋼城煤都著名的萊蕪市,山東泰山鋼鐵集團位于萊蕪城的西部。在這里西望泰山巍巍挺拔,當落日緩緩落在泰山的西部,泰山更清晰了,總帶給人許多的暢想。
小地方的大人物
有對比,才有大與小,多與少,上與下,黑與白……。萊蕪這個中國的地級市確實小,但偏偏這個小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大人物,這不得不讓你浮想聯(lián)翩。認識他了解他的人會說,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僅代表了一種精神,而且代表了一個發(fā)展方向。
萊蕪市是山東17個地級市中最小的一個,是山東地級市的小弟弟。
萊蕪頭枕東方圣山泰山,足蹬八百里沂蒙,北接戶戶垂柳家家泉水的濟南,南臨大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故里曲阜,牟汶河、匯河逶迤而過,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好地方。
萊蕪,春秋為牟國及齊嬴邑、平州邑地。《萊蕪市志》載文:因治所設在淄水流域的萊蕪谷,故名萊蕪。酈道元在《水經注》引舊說云:“齊靈公滅萊,萊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蕪,故曰萊蕪?!睂Υ酥f,很多文人墨客學者專家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萊蕪過去荒蕪之說不可信,于是翻箱倒柜,引經據典要推翻這一說法。
其實,萊蕪之名的由來并不重要。
萊蕪小,它的地域只有224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30萬,在山東,別說一個地級市,就是縣級市中也不是最大的。
萊蕪雖小,但萊蕪人民的貢獻巨大。
這是一片紅色熱土。
萊蕪是革命老區(qū),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47年爆發(fā)的萊蕪戰(zhàn)役,萊蕪青年踴躍參軍,婦女做軍鞋攤煎餅抬傷員積極支前,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寫下了蕩氣回腸的戰(zhàn)歌。
陳毅元帥曾說過,中國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萊蕪大戰(zhàn)前夕留下了“蒙陰萊蕪新泰,路折峰回石怪……堪愛、堪愛,蔣軍進攻必敗”的輝煌詩篇。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大戰(zhàn)寧滬杭……,支前的車輪滾滾中都曾見萊蕪民工不屈不折的身影。1948年秋,萊蕪農民帶著原來要飯時用的小木棍,從家鄉(xiāng)萊蕪縣出發(fā),帶領著小車隊翻山涉水、日夜奔走5個月,一直到達福建。自己吃“三紅”(紅高粱、紅蘿卜、紅辣椒),省下小米、白面給部隊。遇到刮風下雨,把蓑衣、棉衣脫下來蓋在軍糧上……
用可歌可泣一詞又怎能表述對一座英雄城市的情感。
萊蕪市又是富足的。萊蕪鋼鐵的產量在山東省拔得頭籌,是山東省鋼鐵儲藏最多的地區(qū)。鋼鐵是萊蕪久負盛名的傳統(tǒng)產業(yè),北宋時期這里就設立萊蕪監(jiān),是專管鋼鐵冶煉的機構。鋼鐵是萊蕪的立市之本。2011年全市鋼鐵產量2000萬噸,產能占到全省1/4以上,在全國也是人均鋼鐵產量數(shù)得著的地方。2012年鋼鐵市場遇到嚴重的危機,市場殘酷,萊蕪的鋼鐵產量還是達到2100萬噸,雄風猶存,傳統(tǒng)產業(yè)的優(yōu)勢猶在。
鋼鐵——工業(yè)的糧食滋養(yǎng)了社會GDP的增長,也讓萊蕪這座鋼城愈加挺拔。
天地之心,鬼神莫測。造物者奇異的構思與安排是人類永遠也詮釋不透的。
這是一個綠色家園。
萊蕪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鋼城煤都”之稱,擁有煤、鐵、銅、金、磷及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長石、燕子石等幾十種礦藏。其中煤炭儲量4億噸,是山東省重要的煤炭產區(qū);鐵礦石儲量4.8億噸,占山東省總儲量的1/3,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恩賜。
萊蕪風土人情淳厚質樸,人民誠實勤勞、熱情好客,講求實干。
八十年代中期,萊蕪的經科教改革在全國如雷貫耳,參觀學習取經的各級領導干部蜂擁而至,這項改革也曾吸引聯(lián)合國科教文衛(wèi)組織的目光及各國朋友的稱贊。
萊蕪美麗,漂亮,他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且山川秀美,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有保存完好、比秦長城還早四百多年的齊長城,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戲曲“萊蕪梆子”,也有溝深壑險、景色宜人的齊魯大峽谷群,更有山水相映、碧波萬頃、風光秀麗的雪野湖。
萊蕪的生姜、大蒜、雞腿蔥、花椒聞名全國,“三辣一麻”,麻辣九州,香飄四方。
萊蕪是以鋼鐵為主導的工業(yè)城市,2013年鋼鐵產量突破2200萬噸,位居山東第一位,萊蕪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yè)化基地”,并且是“中國生姜之鄉(xiāng)”、“中國花椒之鄉(xiāng)”和“中國黃金蜜桃之鄉(xiāng)。”是有名的“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改革開放35年,在中國造就了部分“標桿”企業(yè),正是在他們身上積淀著最具中國特色的商業(yè)管理智慧,是中國經濟成長中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說起萊蕪改革開放的成就不能不說萊蕪的鋼鐵,說起萊蕪的鋼鐵,不能繞過的就是山東泰山鋼鐵集團,這個位于萊城西部的鋼鐵企業(yè)從死亡到重生,從小到大,演繹了萊蕪市經濟發(fā)展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傳奇。
萊蕪雖小,但是在這個地方出了一個大企業(yè)家,是一個和鋼鐵打交道的企業(yè)家,而且是一個地地道道吃萊蕪的煎餅大蔥長大的企業(yè)家,一個在中國、在山東非常有知名度的企業(yè)家。在萊蕪找不出和這個企業(yè)家相比的雙子星座。
這個大企業(yè)家就是王守東。
在萊蕪的街頭巷尾,你談論一個話題,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把話題往王守東身上引,他的故事如散落的珍珠,俯拾皆是,年邁的老人會滔滔不絕的講述泰鋼發(fā)展的歷程,年輕人會講述泰鋼日新月異的變化,就連牙牙學語的孩子也能講出幾個關于泰鋼,關于王守東的故事。
王守東在山東省經濟界赫赫有名,是一個最有故事最富有傳奇經歷的人物,他是經濟風云中一位叱咤風云、縱橫捭闔的恒星,他是經濟戰(zhàn)線上一面不倒的旗幟,他是在宏大的改革激流中涌現(xiàn)出來的時代英雄,他是一位聲名鵲起、充滿激情、兢兢業(yè)業(yè)的共產黨人。
從市人大代表到省人大代表,到連續(xù)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始終秉承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為人民代言,為百姓請命,他把他的情懷、精神傳播到每一個角落;他是風云人物,他的名字被時代叫響,他的形象印在郵票上,在全國發(fā)行,在世界流通。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還是讓我們把筆端描繪這位“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的企業(yè)家的每一個工作生活戰(zhàn)斗的細節(jié)吧。
1984年的春天,王守東步履鏗鏘的向我們走來了……,廢墟上的大筆描繪,風蝕雨困中的堅定不移,鋼鐵夢想的孜孜追求,以工帶農的赤子情懷,踏石留印,抓鐵留痕,龍躍鳳鳴,豪情萬丈。
這個發(fā)源于1984年4月的故事是那樣的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又是那樣令人的血脈賁張,值得仔細咀嚼。
他信奉“膽要大,腦要靈,心要細、志要堅、身要猛”的信條,掙脫羈絆,超越平凡,30年砥礪前行,30載春華秋實。魯中大地上,不管風吹雨打,泰山鋼鐵的航母巍然屹立,劈浪遠行。
他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一個代名詞。這個符號叫敢想敢干,這個代名詞叫頂天立地,奮勇當先。
那個時候,人們不會想到他以后的人生這樣精彩,人們不會想到他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如此充滿傳奇,更不會想到他的追求這樣的執(zhí)著,這樣的賁張,這樣的強烈。
他追求著理想,堅守著事業(yè),踐行著誓言……
改革開放、敢為人先是他的動力,鍥而不舍、永不言敗是他的性格,奮發(fā)進取、開拓拼搏是他的特征,不貪虛榮、不慕浮華是他的原則,虛懷若谷、謙遜好學是他的品質,高屋建瓴運籌帷幄是他的氣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他的形象。
那些緊咬的牙關,那些奔放的淚水,那些低谷中的彷徨,那些巔峰上的歡呼,還有那些令后人扼腕的嘆息……一樁樁、一件件,可歌可泣,可觸可感,浮凸于時間之上,銘刻于史冊之中。
他的故事轟動著萊蕪,震撼著山東,影響著中國……或使人感慨,或令人稱奇,或怡人心智,或催人奮進。
30年的拼搏,引爆了太多的潛能——透支了太多的心血。
30年的進取,承載了太多的責任——領受了太多的光榮。
新聞界、政界、經濟界的人士在泰山腳下、大汶河畔,不斷的尋覓、思索、捕捉這首由王守東鑄就鋼鐵篇章的段段落落……,他的故事讓人們浮想聯(lián)翩,引吭高歌,筆挾深情,不落窠臼,斐然成章,大書特書;飽蘸濃墨,繪聲繪影,激情四射,萬千氣象。
30年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瞬間,但是對泰山鋼鐵而言,他是魂牽夢繞的美好回憶,他是流光溢彩的日日月月,他是驚心動魄的故事傳奇。對泰鋼的締造者王守東來說,他是智慧播撒的一片沃野,他是情感交織的一串詩行,他是波瀾壯闊的一曲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