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吉
摘要:闡述了仔豬出生后所需的環(huán)境,初乳的吮吸方法,補硒補鐵,寄養(yǎng)以及疫病防控等技術措施,以期指導生產,減少仔豬出生后的損失和死亡,增加養(yǎng)殖經(jīng)濟效益。
關鍵詞:仔豬;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73-01
仔豬出生后的損失和死亡,大部分發(fā)生在30 d以內,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個死亡數(shù)的65%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豬被母豬壓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較差發(fā)生仔豬黃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豬出生后第一周的飼養(yǎng)與管理顯得非常重要。
(1)初生仔豬一周內的適宜溫度要求在24~30 ℃,考慮到普通農場養(yǎng)豬的實際情況,建議可在母豬圈的一側建一個簡易的保溫室。建造保溫室的材料可就地取材,也可選用玻璃鋼、空心磚等,一般要求保溫室長1.3 m、寬0.8 m、高1.0 m,在保溫室的一側底部留一個可供仔豬自由出入的小門,小門寬0.15~0.30 m、高0.20 m。保溫室內可通過懸掛紅外線燈泡(250~500 W)或用熱水袋加熱。在保溫室的中間離底部0.5米處懸掛一支干濕溫度計,以便準確掌握溫度和濕度。室內地面上放一些鍘短的松軟墊草,并注意勤換。
(2)由于初生仔豬沒有先天免疫力,必須通過吮吸初乳方能獲得,否則易發(fā)多種疾病。另外,初乳的營養(yǎng)極其豐富,內含大量的蛋白、乳脂,酸度較高,可滿足仔豬生長發(fā)育的需要。飼養(yǎng)人員要注意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仔豬爭搶同一個乳頭時,要及時進行調解。最好是將弱小仔豬固定在前、中部,體大有力的仔豬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窩仔豬發(fā)育均勻整齊。如果少數(shù)弱小仔豬吸奶不足,可額外進行補喂,以提高整窩仔豬的成活率。
(3)普通農場養(yǎng)豬,往往只重視分娩當天的看護,實際上,仔豬出生后一周內的護理也不可忽視。為了防止仔豬被壓死、踩死,要給母豬設置防壓隔欄。并要經(jīng)常進行巡查,防止餓死、凍死事故的發(fā)生。
(4)仔豬體內缺鐵就會影響自身的造血。而初生仔豬體內儲備的鐵很少,從母乳中能得到的數(shù)量也有限。另外,仔豬缺硒易發(fā)缺硒性下痢、肝壞死、白肌病、水腫病等。因此,必須給仔豬補鐵補硒。其方法有多種:①仔豬生后3 d內,頸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鈷注射液和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也可以用鐵、硒合劑如“牲血素”、“牲血寶”等,使用劑量要根據(jù)產品說明而確定。②將0.25%的硫酸亞鐵加0.1%硫酸銅溶液滴在母豬的乳頭上讓仔豬食用。③在圈內撒布一些干凈的紅黏土,讓仔豬自由采食,以補鐵的不足。
(5)生產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母豬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死亡,或者母豬生后無乳,或者所產仔豬數(shù)超過了有效乳頭數(shù),這就要將仔豬過寄給別的母豬哺育。有時候會出現(xiàn)母豬產仔偏少或者所產仔豬因某些原因死亡了一部分,為了提高母豬的利用率,可將這些仔豬進行適當?shù)暮喜ⅰ:喜⑶耙欢ㄒ屪胸i吃足初乳。無論是寄窩還是并養(yǎng),都要充分利用豬嗅覺發(fā)達這一特性,在寄窩并養(yǎng)前先將仔豬進行混味。其方法是:用“奶媽”的乳汁涂擦仔豬全身,在夜間進行混群。之后要注意觀察,防止母豬拒絕哺乳或咬傷仔豬。
(6)做好仔豬的防疫工作,應在仔豬出生后,尚未吃奶前,可按常規(guī)劑量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2 h后再讓仔豬自由吃奶。另外,可給母豬服用“止痢散”或土霉素等藥物,以防仔豬發(fā)生紅、黃痢。如果仔豬發(fā)生了此類疾病,要立即給仔豬喂服止痢膏,并可用殺痢王溶液或滅痢凈涂擦豬的背部皮膚,一般在用藥1~2次后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