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在現(xiàn)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基坑支護成為確保建筑地下結構安全施工、周邊環(huán)境可靠性的重要防護措施。本文將對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問題、應對策略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以某工程項目為例,就其具體的施工技術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深基坑;支護技術;研究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建筑工程行業(yè)的進步,同時也使得基礎設施建設規(guī)模不斷增大,為有效節(jié)約建筑空間和土地資源,深基坑支護成為當前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技術手段,如下圖所示。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技術問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問題及對策
1.1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問題
第一,邊坡施工過程中,存在著設計規(guī)范不達標現(xiàn)象。實踐中可以看到,很多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基坑開挖或超或欠現(xiàn)象。實踐中,因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著施工管理人員工作不到位、操作水平有限以及分段施工開挖高度不存在差異等,導致開挖之后的邊坡平整度嚴重不達標。
第二,土層開挖以及邊坡支護操作存在誤差。較之于土方開挖而言,基坑支護操作過程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高,而且其具體的施工工序也相對比較復雜一些,所以基坑支護通常由專業(yè)施工隊完成,需注意施工操作協(xié)調性。然實踐中可以看到,很多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土方開挖操作時存在著搶進度、故意拖延工期等現(xiàn)象,導致整個工程項目施工秩序嚴重混亂,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安全施工事故。
第三,混凝土厚度噴射明顯不足,而且強度也不達標。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國內建筑基坑混凝土支護施工操作過程中,常采用的是噴射法。具體而言,雖然該中操作方式相對比較簡便一些,但也同時表現(xiàn)出很多的問題與不足。比如,混凝土施工質量不達標,配料與設計要求不相符,或者混凝土養(yǎng)護不到位等;上述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噴射混凝土實際厚度明顯不足,而且強度也不達標。
第四,成孔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注漿不到位現(xiàn)象。實踐中可以看到,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土釘、錨桿受力不達標現(xiàn)象,施工操作過程中未給予重視,因此出現(xiàn)了出渣不盡或者成孔困難等現(xiàn)象;同時,也可能會出現(xiàn)孔洞坍塌、難以有效注漿等問題,甚至因錨桿抗拔力不足而嚴重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1.2深基坑支護施工質量控制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問題分析,筆者認為應當嚴把現(xiàn)場施工質量關,以保證深基坑支護施工質量。
首先,應當制定施工質量管理機制,并將其有效的落實到實處。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注意每個工序、環(huán)節(jié)的施工質量控制,保證施工操作能夠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規(guī)定落實到位。同時,對于基坑支護設計、監(jiān)理以及施工人員都應當嚴格要求、持證上崗,對于施工材料也要嚴把質量關。對進場材料嚴格把關。其次,基坑開挖時,應當以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為基礎,采取信息化施工方式,對開挖方案及時有效的調整;基坑開挖之后,應當保持施工的連續(xù)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基坑暴露時間,遵循分段、分層以及對稱平衡操作準則。
實踐中,還應當全面推行信息化施工建設模式,包括預測、工程信息采集以及反饋和控制等方面的內容。由于建筑工程深基坑開挖時,邊坡穩(wěn)定性存在較大的危險,而且破壞性也非常的突然,經常會受到水文、地質等條件的影響,因此難以有效從理論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預測?;诖?,應當加強實地觀測,加強息化施工建設,并且根據(jù)土層位移時空效應,準確掌握土體變形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實踐中存在著的問題,以防邊坡失穩(wěn)、或者周圍建筑物沉降。
2、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案例分析
2.1工程概況
某辦公大樓建設過程中,主要包括開發(fā)樓、展覽中心以及會議室等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地下一層和地17層,總建筑面積達6.3萬平方米。實踐中可以看到,該建筑工程項目為框架式剪力墻結構,其地下室高4.2米,而基礎部分采用的是樁基承臺式,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經承臺、地梁,將其連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樁長28米,為后填土形式,建筑基坑深度達3.5米。
2.2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基于場地地面標高考慮,基坑分次開挖到地下室底板以下大約3.5米的位置。對于基坑邊坡而言,其采用的是放坡、錨噴網擋土墻支護方式,而且地下室底下電梯井四周以水泥攪拌樁重力式擋土墻支護為主。
(1)放坡與錨噴網擋土墻支護技術
該工程項目深基坑施工過程中,采用的主要工藝為挖土修坡、初噴封閉、錨桿孔定位、成孔、安放錨桿、錨孔灌漿以及安裝鋼筋網及焊接加強筋和終噴操作。
挖土修坡過程中,錨噴工人應當與挖土司機相互協(xié)作,挖土高度應當以實際土質情況為準。挖土施工過程中,通常包括二次挖土、人工修坡操作,并確保坑壁修整的平整度,為后續(xù)的噴射混凝土作業(yè)準備條件;挖土高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應當沿基坑周邊設排水溝,這樣有利于將積水有效的排除。坡項處理過程中,應當在坡頂上大約50厘米的范圍內,間隔大約1.5米的距離就打一個長度為2左右的鋼筋錨桿,掛上雙向的鋼筋網、噴射適量的混凝土材料,必要時要有設置外圍排水溝。成孔作業(yè)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采用干操作方式,并且要適當?shù)脑龃箦^固體、土體之間的摩擦力,增強其臨時穩(wěn)定度。
灌漿操作過程中,建議采用普硅水泥制作純水泥漿,實際灌漿操作過程中,注漿管管口與孔底之間的距離應當控制在200毫米左右,當孔口位置出現(xiàn)水泥漿返出現(xiàn)象后,將注漿管拔出,隨即補漿。當錨桿孔水泥漿達到一定強度后,應當及時安裝鋼筋網、焊接加強筋,同時強化筋節(jié)點壓錨頭;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由水泥、細石以及中砂構成,配合比為1.2比1.5,而且混凝土重噴的厚度應當控制在100毫米范圍內。
(2)擋土墻支護施工技術
擋土墻支護施工過程中,其基本流程是定位、預拌下沉、提升噴漿攪拌、重復攪拌下沉以及重復攪拌上升等。就位過程中,深層攪拌機處于指定位置時,使樁機水平、鉆桿處于垂直狀態(tài);當探層攪拌執(zhí)冷水循環(huán)后,實施下沉操作。在此過程中,如果下沉的速度過慢,則可用輸效系統(tǒng)對其補充適當?shù)那逅?;攪拌機下到預設深度以后,啟動灰漿泵,緩緩將水泥漿液壓至地基之中,噴漿、旋轉同步進行,同時嚴格控制攪拌機提升度。在實際壓漿施工過程中,應當保持其連續(xù)性,堅決杜絕斷漿現(xiàn)象。為了確保軟土、水泥漿之間的攪拌均勻度,建議二次將已提升至地面的攪拌機攪拌下沉;往集料斗注入清水,啟動灰漿泵,清洗輸漿管路中殘余泥漿,將粘附的泥漿徹底的清洗干凈。
(3)地下水位降低技術
于基坑邊坡頂大約600毫米位置,沿基坑外圍適當?shù)牟荚O明溝用于排水,同時溝的寬度應當控制在300毫米范圍之內,深度大約為300至600毫米,溝底采用C10型的混凝土作為墊層。每隔大約30米的距離,布設一個600x6OO毫米的流沙井,井底應當比溝底的深度多出400毫米。實踐中,為了有效效降低地下水位,并且在地下室中適當?shù)脑鲈O降水井,其布設的位置也要嚴格按照要求;原則上來講,在地下室底板集水井位置進行適當?shù)牟荚O和作業(yè),為該工程項目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操作準備條件。
3、結束語
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作為基坑工程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關系著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應用安全。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高層建筑施工難度、高度的要求水平不斷提升,也對深基坑支護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們應當根據(jù)建筑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加強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建筑尤其是高層建筑工程建設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