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亞
現(xiàn)在的很多教師對所謂好課的認識是偏頗的,總認為教師精彩的講解、學生熱烈的討論、期間熱烈的掌聲、最后完美的結(jié)束是一堂精彩的課。“精彩”最怕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衡量它,一旦形成就容易僵化甚至走極端。精彩的課也許確實有以上一些特征,但并不是有以上特征的就一定是好課。
冠軍總是跑在掌聲之前,大音聲希,大成若缺,一堂好課更注重的是內(nèi)在,它摒棄了一切干擾課堂的蕪雜,拋開了急功近利的做作,以規(guī)律行事,以心靈對話,以師生的成長展示,美女不打扮,好課“不精彩”:
一、好課也許沒有頻繁的掌聲
“不錯”“你真棒”“很好”這是很多教師對學生慣用的評價語言,甚至公開課上每位學生回答好都得來點掌聲,其實這一開始能給人一點振奮,久了不免有點審美疲勞。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shù)脑u價才能給受評價者良性刺激,評價過高或者過低都不能達到好的激勵效果。對學生的評價當然要注重激勵性,但要激勵有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評價效果?!安诲e”“你真棒”“很好”并非不能用,但有些必須給出簡單的理由,否則這樣的評價連學生自己都不知從何而來,怎么能達到激勵效果呢?好課里的評價應該是中肯的,如:“你口齒清楚,聲音洪亮”“你能另辟蹊徑,很有創(chuàng)建”“條理清楚”等等,這樣學生不僅知道得到了表揚,而且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些什么優(yōu)點。不一定用上贊美詞,同樣是表揚,但達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好課上教師注意傾聽每位學生的回答,對于回答不太好的學生給予中肯建議,學生聽后有所觸動、感悟。這一點教師應該做到,但是實際公開課里又有多少教師真的做到了呢?沒做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并沒有仔細傾聽發(fā)現(xiàn)問題,再有就是為了“粉飾精彩”一帶而過,一律給予贊美和掌聲。好課堂上,不管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還是建議性評價都是教師經(jīng)過諦聽、思考、辨析而后給出的,絕不是輕率地制造出一份熱鬧。
二、好課也許沒有繽紛的課件
很多教師覺得上一堂公開課很累,其中一大塊就是做課件累?,F(xiàn)在的多媒體確實能給授課帶來便利,但它也是雙刃劍,多媒體有很大的制約性和干擾性。它的形、聲都是具體可視可聽的,心理學里有先入為主的規(guī)律,學生一旦接受了第一印象,后面的想象、創(chuàng)造就會大受制約,學生的思考和辨別受到干擾。比如語文教學里講究“不求甚解”,當繽紛的多媒體代替了一切想象和解讀,課堂雖然多了現(xiàn)代的氣息,但少了韻味和回味。此外,過于繁雜的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牽扯了教師的很多精力,反而對授課內(nèi)容鉆研不深,甚至很多教師外出賽課居然要帶上電腦,好課要常態(tài),這樣的課還叫常態(tài)嗎?
其實好課并不是看你用什么媒體,而是看這個媒體和學生、教學內(nèi)容、教學情境適不適應,操作是不是簡約,是不是能對教學效果發(fā)揮最大效益?試想,以前在沒有任何多媒體的教室里也同樣培養(yǎng)了人才,說明我們有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但也不能丟棄傳統(tǒng)的。如粉筆板書,在現(xiàn)在的課堂出現(xiàn)得越來越少,有的甚至沒有,這對漢字的書寫、理解是負面的。很多好課的粉筆板書美觀大方、靈動快捷、文化味濃、質(zhì)樸可感,形成了優(yōu)課的一大亮點。
三、好課也許沒有各式的合作
當合作探究一被推崇,于是乎課堂逢問題必小組討論,逢公開課便圍坐成圈,好像沒有這樣的形式就不算新理念課堂。一堂真正的好課,它也許沒有圍坐熱烈的討論,也許沒有課堂激烈的辯論。因為合作探究不是萬金油,好亂涂一氣,這要看需要,如要從問題、內(nèi)容、時機等看需不需要。有時候?qū)W習環(huán)節(jié)是需要靜思,需要涵泳,需要品味的,而當這些被各式的“合作探究”所替代,只能產(chǎn)生有活動沒有體驗,有溫度沒有深度的效果。如《荷塘月色》的精彩句段,《背影》的流淚情節(jié),都是適合涵泳和品味的,如果圍坐七嘴八舌大加論證一番則完全打破文本意韻。所以好課是該合作時才合作,即當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不可被替代時”才使用。
四、好課也許沒有“圓滿”的收場
一堂課,該解決的問題學生似乎都掌握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都大聲說“耶”,這樣的課看起來似乎無可挑剔。同樣一堂課,師生帶著思索下課,因為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因為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理解,因為還有另外一種假設,很多個“也許”讓師生久久回味,難以釋懷,學生期待著下一課。這是師生共同探究的結(jié)果,是教師引導啟發(fā)在學生中的生成。而前者的課是教師下的結(jié)論,不可能再有“可能”。那么,這兩種課哪個更具有魅力呢?很顯然是第二種。因為這是有思辨質(zhì)量的課,是有生成和拓展的課,更是民主和開放的課??傊@是有生命力的課。師生是通過民主科學的探究,沖破了本該的“圓滿”反而走進了更為廣闊的世界,這就是師生的共同成長,這就是課堂生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其實,優(yōu)秀教師不但要有能力營造課堂的“圓滿”,更要有勇氣和智慧打破這個“圓滿”。
“心素若簡浮華去”,好課不精彩,它也許靜悄悄的,也許很“土”。正因為它去掉了矯揉造作、華而不實的浮塵,顯現(xiàn)了真實課堂的質(zhì)樸,所以似乎顯得不精彩,但它脫離了花拳繡腿的喧囂浮躁,其實暗流涌動、其實貨真價實,這正是它返璞歸真的最美華彩。我們呼喚這樣的課堂,我們需要打造這樣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蔣嬋.開放性課堂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
[2]張忠誠.生成性只是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J].人民教育,2004(6).
[3]祖定利,殷偉.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