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舟
春節(jié)過后一上班,身邊好多朋友說,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壓力和緊迫感。過了元宵節(jié),年就算過去了,職場人必須要上班和工作,很多人的職業(yè)壓力感也隨之而來。
現(xiàn)代人經常說“壓力山大”。那什么是壓力呢?在我做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壓力表面是來自事件,實則來自情緒(如:焦慮、恐懼、煩惱、怨恨),這是一種“心理病毒”。
壓力給人帶來壓迫感和緊迫感,但這種緊迫感和壓力感又分為時間性壓力和心理性壓力。時間性壓力就是事情必須在某個時刻完成:心理性壓力是對“不確定”的壓力,總覺得有種無形的力量壓迫著自己,卻又不清晰是什么。長期被這種心理情緒籠罩著,會有種焦慮感,甚至是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就形成一種情緒型的“心理病毒”。這種“心理病毒”會讓人形成一種不良狀態(tài),如焦慮、煩惱,并生出怨恨心抱怨社會,指責埋怨周圍的人。
指責和抱怨的背后是:問題和錯誤是別人的,我是正確的。
抱怨指責讓你陷入“情緒深淵”
我做過很多類似心理咨詢,有一位來訪者一見面先是抱怨公司,指責同事,又說老板不公平,很想跳槽。我問他跳過幾次槽?他回答5次。
我看著他說:“看來跳槽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他呆了一會,說:“是的,我也在尋找比跳槽更有效的解決方式,所以找到您。”
我笑了:“哦,是這樣??!看來你似乎意識到問題不僅僅出在別人身上,也可能在自己身上?!?/p>
他點了點頭:“是的。但我一直不想承認這一點?!?/p>
我問:“如果承認了,會怎樣?你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他想了想回答:“如果自己承認,說明我是錯誤的,別人是對的。我不想承認自己不對。”
我點點頭,看著他:“嗯,很好!你非常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又接著問:“如果你承認自己是錯的,后果是什么?”
我害怕別人瞧不起我,領導不器重我、同事不認可我、公司辭退我……他一連串說出很多擔心。
其實,他心理底層有很深的恐懼情緒,他擔心自己不夠好,所以先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誤的。他以為這樣做可以保護自己,但結果通常是:當他拼命地證明自己對別人不對時,別人的心理防御機制也會自動啟動,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回敬他。這樣一來,雙方都掉進了“情緒深淵”,傳染上同樣的“心理病毒”,同事關系必然惡化。
我對他說:“當一個人在抱怨別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只是自己沒有覺察到!”
如果每個人都用這種方式,那企業(yè)就會形成抱怨的環(huán)境,時間久了,就會成為“情緒型的企業(yè)文化”,這樣的企業(yè)是沒有前途的。做企業(yè)除了商業(yè)模式和營銷模式,更要看企業(yè)員工的情緒,如果員工的負性情緒多,就會像病毒一樣復制并蔓延,如果不及時調整引導,最后會導致整個系統(tǒng)失靈,甚至癱瘓。
“心理病毒”不停復制痛苦經歷
我還做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少婦離婚兩次,都是因為家庭暴力?,F(xiàn)在她又要面臨第三次離婚,因為家庭暴力讓她實在無法忍受,是離婚還是忍耐讓她難以選擇,于是她找到我做婚姻咨詢。
一見面,她給我倒了一肚子的苦水,憤怒而委屈地控訴著老公。我一邊聽,一邊拿起一面鏡子,請她對著鏡子控訴。她疑惑地看著我,雖然疑惑但她還是照做了,她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繼續(xù)控訴,說著說著,她停了下來,對我說:“李老師,原來我竟然是這樣一個面目猙獰的女人啊!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發(fā)火的時候是如此讓人恐怖和厭煩!”
我問她:“如果一個男人天天面對這樣一張因為憤怒和怨氣而變形的臉,他會是何種感覺?”
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說,也許問題真的出在我的身上,只是我不知道。
是的,當我們指責和抱怨別人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是向外的,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對。當我們把眼光收回時,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子!
“心理病毒”解藥在哪里
很多人指責和抱怨他人一般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把抱怨當成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抱怨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二是推卸責任。把失敗的原因推給別人,證明錯誤是別人的。
三是證明自己有能力。錯誤是別人造成的,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就會成功。
四是想控制別人。想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或按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去做,如果對方沒有按自己的標準,就會用心生不滿,埋怨指責對方。
五是對他人有心理期待。通過指責和抱怨引起對方的重視或關注。
指責和抱怨都是負性能量,科學告訴我們,人的能量場決定局面和結果。所以要學會把不良的負性情緒轉化為正向能量,否則就會對自己造成“心理暴力”。即使你的負性情緒是針對別人,但負性能量在自己體內,不管你發(fā)射與否,身體都會受到傷害。唯有把負性情緒轉化,才會停止“心理病毒”的蔓延。 節(jié)后除“心理病毒”試試這些方法:
●轉變心念。
●做轉念作業(yè)和練習;
●做專業(yè)的一對一心理輔導:
●把壞事往相反方向想;
編輯/趙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