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偉
摘 要:本文闡述了心理概念,心理健康的標準,重點講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以及當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常見心理問題,為此學校應該怎樣進行心理輔導,應遵循哪些原則。
關鍵詞: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輔導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160-01
中小學生是國家棟梁,,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駕馭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而且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和環(huán)境。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認知、情感、行為之間的協(xié)調,心理內容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的相適應,精力的旺盛和情緒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發(fā)展。心理健康的基礎層次是沒有心理疾病,高級層次指向高于常態(tài)的健康人格發(fā)展。
二、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根據(jù)一般的心理健康標準,結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我們把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自我認識、人際關系、情緒情感和社會適應等四個方面:1、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 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2、與同學、老師和家長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尊重友誼。3、心情開朗,樂觀向上,情緒基本穩(wěn)定。4、珍惜學習,熱愛集體,能與學校、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說中學生和小學生側重點有些不同的話,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更能有效的控制和改變消極的逆反心理與行為,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對于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
三、當前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般心理問題是輕度的心理異常,與其他心理異常相比較,它的特征是: 首先,情景性和暫時性。其次,功能損害輕微。再者,能調節(jié)。中小學生一般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
1、學習上容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
學習上容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有學習困難、學習懈怠、考試焦慮、恐學癥等,在學業(yè)不良和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都有可能發(fā)生。讓我們重點了解一下考試焦慮。
2、成長與發(fā)展中的問題
學生時期是人的身體、行為、性格和智力都迅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小學末或初中開始的青春期在這一階段,很容易產生適應性的心理問題,如性心理問題。
3、不良性格傾向
學生在性格傾向和情緒上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抑郁、焦慮傾向等。
四、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原則
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以及心理問題的特征,對于增強與維護教師自己以及自己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此為依據(jù),進行心理健康的診斷。發(fā)現(xiàn)心理狀況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運用心理學知識加強心理調節(jié),如果發(fā)現(xiàn)嚴重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及時地尋求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主動尋找心理咨詢的專業(yè)指導。
在了解常見心理問題和表現(xiàn)后,教師所要開展的就是心理輔導工作了。但是心理輔導工作有著相對嚴格的一些基本原則。所謂基本原則就是指在心理輔導的全部過程中,對求助學生所必須嚴格遵守的職業(yè)道德準則和一般要求,它對心理輔導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結合學者們的看法和實際情況,我們先提出以下四大具體原則,即:保密原則、來訪主動原則、輔導中立原則和限制原則,在此基礎上,再提出兩個面向全體學生的總原則。
1、保密原則
保密原則是心理輔導的生命線,是獲得學生信任的基本保障。它要求心理輔導老師要有較強的保密意識,要為來輔導的學生保守秘密,維護學生名譽和隱私。
2、自愿主動原則
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而成長與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和主動的過程。第二,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爸恕敝皇鞘侄?,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第三,針對中學生,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獨立傾向快速發(fā)展的時期。
3、輔導中立原則
心理輔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立的個體,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尊重也是尊重學生的選擇,承認每個學生是自主的,具有抉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的自由。
4、限制原則
心理輔導員的責任并不是無限的,如果一個家長帶孩子來輔導,要求輔導員對矯治不良行為負全責是不能被接納的。
5、發(fā)展原則
整體學校心理輔導可被分為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fā)展。矯治,是矯治學生不適應的行為,幫助學生排除或化解持續(xù)的心理緊張或各種情感沖突。預防,則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學會人際交往;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沖突、壓力、緊張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與學習效率。發(fā)展,是指導學生樹立有價值的學習與生活目標,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可利用的資源,承擔生活責任,發(fā)揮個人潛能,使生活過得健康、充實、有意義。這三個層次,就整體而言,預防、發(fā)展比矯治更具有積極意義。因為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行為符合規(guī)范,而且意味著積極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會功能、高效率的學習狀態(tài)、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因此心理輔導的核心是個人成長,是發(fā)展問題而不是健康問題。對于來訪的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心理輔導教師要把它看成個人成長道路上的障礙。因為學生是不成熟的人,生理和心理正處于成長階段。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來訪學生的問題,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問題;不要一碗水看到底,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激勵成長的氛圍,促進學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