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貴
有人問我,北京人最愛吃什么?我說北京人就愛吃面條。您看滿大街都是京味炸醬面館。您聽說過有窩頭館嗎?沒有。有饅頭館嗎?也沒有。只有賣面條的烽煙四起。那么外地人吃不吃面條?。恳粯映?。外地的面條比北京也不差,東南西北都有吃面條的好地方、做面條的好方法。
先說北。北邊有沒有面條?有啊。您準猜著了,是延吉冷面??墒撬皇怯妹娣圩龅模怯檬w麥粉加上淀粉做的。因為涼著吃,所以叫冷面。北京人最早吃延吉冷面就在延吉餐廳。北京西四往北路西那家最正宗。冷面上邊放一片狗肉或者牛肉,還要切一片蘋果,蘸上芝麻。延吉冷面的湯非常涼,非常爽口,是甜的,里面還要擱上泡菜,讓你吃了一碗想兩碗。1978年的冬天,我在延吉餐廳吃了兩大碗冷面又喝了一扎啤酒,人有三急啊,當時找不著方便的地方,急得我一直跑到了新街口工人俱樂部,在洗手間待了半個多小時,怎么呢?讓延吉冷面給撐壞了。
再說東。山東人也講究吃面條。他們吃面條跟北京人略有不同。山東靠著海,到了膠東地區(qū),吃面條用海味做鹵。相聲藝術(shù)家唐杰忠先生的老家就在膠東半島的福山,那里有一種面條,就抻一根,一扣一搭,當?shù)厝斯苓@個叫做“拉面”,拉出來的條是三棱形,澆上海鮮澆頭,非常好吃。我什么時候去膠東都要去吃福山拉面。有一年我到了蓬萊,跟人家說要吃福山拉面。人家說:“你先嘗嘗我們這兒的蓬萊小面?!迸钊R小面配的也是海味澆頭,用的是特別貴重的一種魚,叫加吉魚。我一嘗,果然非常好吃。可是到了濟南一帶,就不用海鮮做鹵了,濟南有著名的大明湖,盛產(chǎn)蒲菜。講究用蒲菜做澆頭。因為蒲菜都是用熱水給焯過的,但當?shù)毓莒滩唤徐?,叫“汆”,所以這面就叫“汆子面”。
您看一個山東就說了好幾種面。說完了東,咱再說西。西邊您肯定會想到,準得說山西的面條了。山西面食甲天下,有刀削面、刀撥面、大刀面、刀劃面……什么叫刀劃面呢?就是把面搟成面皮以后,拿一根特別直溜的搟面棍,有一米多長,當尺子比量著,用一把尖刀在搟好的面皮上劃,劃成一條一條的,比壓面機壓出來的切面還細、還整齊,這就叫刀劃面。
再往南就到了四川,有人可能猜到了,老孟準要說擔擔面了。擔擔面過去是一種小吃,是一個姓陳的小販創(chuàng)制的,傳了一百多年了。說起擔擔面,老孟還真有發(fā)言權(quán)。為什么?因為我所在的全總文工團的食堂大師傅是四川人,他姓蘇,他做的紅油擔擔面那簡直是沒人能比!他把十幾種調(diào)料擺在食堂的大案子上,教大家伙兒怎么調(diào)?,F(xiàn)在蘇師傅已經(jīng)作古了,但我總是懷念他的擔擔面。四川還有一種“宜賓面”,得擱香油、辣油、大油拌著吃,此外還要擱核桃仁。在我記憶里,吃面條擱核桃仁的就這一種。
湖北有一種“炒魚面”,是湖北的一個小吃。用做魚圓的魚茸和在面里邊,做出來的面非常好吃。當然做起來就麻煩了,得把魚刺都剔出去,然后把魚肉砸成魚茸,再跟面和到一塊兒。再往安徽說,安徽有“羹鹵面”,講究擱豆角。這有點像北京的扁豆燜面。再有“酥鴨面”,也是安徽的一種名吃。先把鴨子醬出來,鴨肉要特別酥爛,做好了以后蓋在面條上,就成了一份酥鴨面,有點像江蘇的熬糟面。
咱們再往沿海說,浙江有“蝦鱔面”,把鱔魚骨頭剔了去,跟蝦仁擱在一塊兒炒出來,拿它澆到面條上。到了江蘇您可以來一碗熬糟面、雪菜面,到上海來一碗陽春面……您看看,東南西北我都說到了。
有朋友問了,您說了這么多,那臺灣有沒有面呢?寶島臺灣的面更有名了。臺灣人愛吃“度小月?lián)忻妗?。您以為度小月是一個人名吧?其實不是,您準是想到電視連續(xù)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面的那個杜小月了。原來,過去臺灣有一位擺渡之人,姓洪。每年的臺風季節(jié),水漲浪大,沒法擺渡了,他靠什么吃飯???得,賣面條吧。臺灣管這個刮風的季節(jié)叫做“小月”,為了度過這個小月,就賣面條了,故稱度小月面。endprint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