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樸民
晉國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庶子,按“立嫡不立長”的禮制,他原本與晉國的大位歸屬,并沒有太多的關系??墒菚x獻公身后“驪姬之亂”的爆發(fā),尤其是太子申生的死亡,卻給重耳登上晉國的權力之巔提供了天賜良機。盡管這一步異常漫長、異常艱辛,可是,他畢竟還是咬著牙走完了,在外飄泊流浪整整19年之后,他終于在秦國的武力支持下,于公元前636年回到了晉國都城絳城,利劍出鞘,一舉翦滅晉懷公及其追隨者,踏著血跡,登上了國君的寶座,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晉文公。
修明政治,任賢使能,穩(wěn)定局勢,鞏固統(tǒng)治。
晉文公即位后,得到了晉國大多數(shù)臣民的擁戴與支持,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仍然有極少數(shù)晉惠公、晉懷公的殘渣余孽不甘心失敗,企圖制造混亂,挑起事端,以期趁火打劫,亂中奪權。晉文公對此毫不姑息,以雷霆萬鈞之勢,斷然加以鎮(zhèn)壓。
在堅決鎮(zhèn)壓叛亂、消弭威脅的同時,晉文公對當年曾傷害過自己,但此時愿意歸附的政敵寬大容忍,既往不咎。他寬恕寺人披追殺自己之罪,不追究頭須盜竊財物之過錯,就是這方面的具體例證。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得晉國上下人心安寧,眾人歸附??梢姇x文公深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為政之道,避免了犯“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的錯誤,有成熟政治家的風度。
大力擴充軍隊,拔擢任用各級將帥,加強軍事訓練,為從事爭霸戰(zhàn)爭,確立天下霸主地位做好軍事上的充分準備。
軍隊是國家專政機器的柱石,也是一個國家對外兼并稱霸的最重要籌碼。齊桓公憑借雄厚的軍事實力而成就一代霸業(yè),而宋襄公卻因軍力單薄加上臨戰(zhàn)指揮無能而未能圓自己的霸主之夢,就是歷史上頗具說服力的例子。晉文公對此自有異常清醒的認識。為此,他登基后一直強化軍隊的建設,在城濮之戰(zhàn)前夕更是快馬加鞭,提升擴軍備戰(zhàn)的步伐。
他在晉獻公作二軍的基礎上,將全國兵力增擴為上、中、下三軍,大大增加了軍隊的數(shù)量。并任命郤縠、狐毛、欒枝、郤溱、狐偃、先軫等人分別擔任三軍的將佐。他們都是深富韜略、善于將兵的干才,其中有些人屬于當年隨從晉文公四處流亡的心腹股肱。由他們出任軍中要職,保證了晉軍內部的高度團結,官兵上下斗志昂揚。在擴軍擴編的基礎上,晉文公加強軍隊的軍事訓練,“蒐于被廬”,舉行大規(guī)模的實戰(zhàn)演習,并作執(zhí)秩以正其官,明確其指揮節(jié)制與各級之職掌。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晉文公終于擁有了一支足以與楚軍相周旋、相抗衡的強大軍隊。
高高地舉起“尊王”的大旗,發(fā)兵“勤王”,平定周王室內部的政局動亂,在天下諸侯中樹立自己的威望,占據政治上、道德上的制高點,贏得從事圖霸大業(yè)的主動權。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發(fā)生內亂,因沒有能當上周王而一直心懷不滿的太叔帶(即王子帶)聯(lián)合狄人的軍隊進攻成周,大敗周軍,俘獲周室卿士和大夫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人,并乘勝攻占京城洛邑。
周襄王驚慌失措,倉皇出逃到鄭國,在那里,驚魂甫定的他要求諸侯國派遣軍隊勤王。晉大夫狐偃認為:“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yè),而信宣于諸侯,今為可矣?!睒O力主張晉國響應周襄王的呼吁,迅速出兵勤王。晉文公采納了這一建議,于公元前635年出動軍隊去支援周襄王。
戰(zhàn)略方針制定后,晉文公遂積極采取行動,付諸實施。他先是勸退了前來勤王的秦國部隊,由晉國獨攬勤王之功,其次是以財物賄賂“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讓他們出兵配合策應晉軍的行動。然后,晉文公指揮晉軍兵分兩路,以“左師”從鄭國迎回周襄王;以“右?guī)煛惫舻胰撕蛧ネ踝訋婉v的溫邑(今河南溫縣西南)。在晉文公對周襄王的全力支持下,狄人終于被擊退,王子帶也為周襄王所擒殺,周室內部血腥動亂得以平定了。
晉文公的“勤王”,有力挽狂瀾、再造王室之功,周襄王對此自然是感激不盡、沒齒難忘。投桃報李,人情之常,為此,他擺設盛宴來慰勞、答謝晉文公,給予晉文公以巨大的榮譽,同時還將周王畿內的陽樊、溫、原、州、陘、絺、攢、鉬矛等八邑賞賜給晉文公。這八座城邑處于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戰(zhàn)略地位至為重要,晉人名之為南陽之地。晉文公得到它們之后,等于擁有了南進爭霸的重要前哨基地。由此可見,晉文公這次起兵“勤王”,算是名利雙收,賺大了。
(摘自《文史天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