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志平
摘 要:聽力課是英語學科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專門的聽力技能訓練,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并力求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
關鍵詞:聽關鍵詞 聽讀結合 聽猜互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89-01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學好外語的前提和最終目的。而“聽”則是人們交際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有了聽的能力,才能獲得正確的信息,從而得到模仿的樣板和較正確的標準。首先要注意在聽的過程中抓關鍵詞,捕捉大意。所謂關鍵詞,就是傳遞新信息的詞,在語音上是重讀詞,有的詞甚至有特殊重音或拉長元音,以示其在意義上的重要性。而非重讀詞和非重讀音節(jié)往往在語流中一帶而過,十分含混,由這些詞或音節(jié)所傳遞的信息,往往是冗余信息。其次,要注意“教學英語”和口頭交際英語之間的不同。也就是說,平時課堂上的課本內容錄音一般慢而清楚,而人們說話一般不會字字清楚,大多是聽到一連串的聲音,形成一串語流,其中實詞強而清晰,虛詞一帶而過。另外,還有失去爆破、連續(xù)等,這都是正常語流中常見的語音現(xiàn)象。再次,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和閱讀習慣,以讀促聽。出聲的朗讀是一種綜合性的練習,它既是讀、也是聽、也是講。
下面談一談有關聽力題目的解題技巧。
1 明確題目要求,把握命題思路
聽力測試題目一般有以下幾種:辨音、辯詞,選擇所聽詞組,選擇同義句,聽對話回答問題,聽短文回答問題,判斷正誤或短文填空等等。近年圖文并茂的聽力題目越來越多,這些題目表明,要求考生不僅具有辨音和掌握句子結構的基本功,還要有在日常交際中正確理解交流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理解所聽材料的表面意義,并能初步理解深層含義,根據(jù)材料進行簡單地推測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內容、人物關系、態(tài)度、意圖等等。
2 閱讀題目、大膽猜測
來看一下幾種題型:
(1)根據(jù)所聽對話,選擇正確答案。
He will leave at ____________.
A.4:15 B.4:30 C.4:45 D.5:15
(2)選出與你所聽到的句子意思最接近的選項。
A.Sally gave a bike to her sister.
B.Sally let her sister use her bike.
C.Sallys sister lent her a bike.
D.Sally borrowed a bike for her sister.
(3)聽句子及問句,選出一個正確答語。
A.She lives on the sixth fioor.
B.She lives on the seventh fioor.
C.He lives on the sixth fioor.
D.He lives on the seventh fioor.
(4)聽短文錄音并填空,選出一個正確答語。
There is an orange tree _________ Johns house,Now John is ________
near the tree,There _________ many oranges on the tree.John is _______
at the orange,They are ________. John is _________.John is _________ and thirsty.He _________ to get an orange. But he is _________ and cant _________ the orange.He is putting a _________ under the tree.
閱讀以上題目后,可以從這些書面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如下信息:
第(1)題的問題是 What time will he leave? 答案中的差異在于“a quarter to”“a quarter past”“half past”和“half an hour”。第(2)題的問題是“Which floor does he/she line on?”四個答案的分歧在于“she”和“he”,“sixth”和“seventh”。那么在聽的過程中抓住這些信息即可。再看第(4)題通讀全文,發(fā)現(xiàn)整篇文章是現(xiàn)在時態(tài),②、③、④、⑦、⑨五個空需要填的是動詞形式。根據(jù)④后面“at”可以大膽推測這個空應該是“l(fā)ooking”,而③處也可肯定是“are”,⑦處肯定是一個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有可能是wants?此處可在紙上先記下,待聽后再驗證)那么⑨在“cant”之后,必是動詞無疑了,剩下②根據(jù)“is”可以推測它是一個現(xiàn)在分詞,那么在聽和寫的過程中,這幾處要格外注意詞尾變化,另外在別的題目里也可能遇到類似形容詞等級、名詞復數(shù)、動詞形式變化,都可以猜測詞形,提醒自己注意詞尾變化,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 抓關鍵詞,切忌斷章取義
以上文第(2)題為例,觀察四個選項,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在于sally,sallys sister;lent,borrowed 四個關鍵詞,究竟是誰發(fā)出來的什么動作,聽時只要抓住一個關鍵詞,問題就迎刃而解。再如第(1)題原對話A:Whats the time, please?B: Its a quarter past four.C:Do you have to go now?D:No. But I must go half an hour later.通過選項可以判斷關鍵詞是時間,那么是否聽到“a quarter past four”就可以判斷答案是A呢?顯然是錯誤的,千萬不可這樣斷章取義,把對話聽完整,才是可靠的包拯,才可能選對C。此外還要膽大心細,能分辨出干擾信息。由上文可知,可以通過問題和上下文獲得一些信息,只需在聽的過程中來驗證這些信息即可。然而有時自己做出的判斷是錯誤的,那么在聽的過程中要知錯必改,還有一些信息就完全只起干擾作用,就是“混淆視聽”,如上文第(1)題中的A、B、C三個答案,第(3)題中的the seventh、the sixth,它們既是關鍵詞,同時也是干擾信息,只要靜下心來,排除干擾,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
[2] 黃石.中學英語聽力與實踐[M].陜西教育音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