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
有媒體統(tǒng)計,奧巴馬今年已遲到2121分鐘,遲到次數(shù)大約有200次,平均每次遲到11分鐘。
8 月,中美外長雙邊會談前發(fā)生了小插曲——中國外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會晤原定于當?shù)貢r間下午3時半左右,之后會晤被推遲一個小時,但克里直到下午5時才姍姍來遲。
王毅直言“你遲到了”??死飳擂伪硎痉浅1?。
國際場合自有其一套禮儀,遲到是一種典型的失禮,但并非是唯一的。這些失禮行為背后,是政要的個人習慣還是另有原因呢?
遲到、早退、偷偷摸摸打電話……
失禮行為千奇百怪,最常見的是遲到。
放眼國際政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遲到都是有名的。
有媒體跟蹤過白宮網(wǎng)站——這里將奧巴馬每次公開演講的內容都上傳并有時間標記——將奧巴馬2014年以來的所有講話時間同原來的日程表對比,計算出他遲到的次數(shù)和時間。
統(tǒng)計的結果是,奧巴馬今年以來總共遲到2121分鐘,遲到次數(shù)大約有200次,平均每次遲到11分鐘,有時遲到時間竟達一個小時。
除了遲到,還有早退的。2009年達沃斯世界經(jīng)濟論壇年會上,時任以色列總統(tǒng)佩雷斯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辯護,而時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則批評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并在軍事行動中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埃爾多安說:“佩雷斯先生,你比我年長,你的聲音太大了。我記得在海灘上喪生的兒童,記得你們的兩位前總理說過,能在坦克上進入巴勒斯坦很高興?!?/p>
當主持人以超時為由試圖打斷埃爾多安時,埃爾多安發(fā)火說:“別打斷我,你們不讓我說話。我再也不會來達沃斯了。”說完,他在與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秘書長穆薩握手后就退場。
也有偷偷摸摸打電話的。2009年,時任法國總統(tǒng)薩科奇出席巴西獨立日閱兵儀式,在時任巴西總統(tǒng)盧拉身旁打電話時遮遮掩掩。
他試圖用宣傳單擋住自己在打電話的舉動,卻“欲蓋彌彰”。有輿論指出,薩科齊不分場合接電話的舉動,會招來越來越多的反對者。
還有“順走筆”的。
2011年,捷克總統(tǒng)克勞斯訪問智利期間,在與智利總統(tǒng)皮涅拉會面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順手牽羊”拿走了會場提供的一支筆。
當皮涅拉發(fā)表歡迎辭時,坐在左邊的克勞斯打開了放在面前桌子上的一個筆盒,拿出一支筆摩挲一番,隨后拿著筆把手縮回桌子下,把筆偷偷放進外套。最后,他兩手空空放到桌子上,并重新蓋上鋼筆盒。
為何會失禮?
外交部前禮賓司代司長魯培新曾表示,履約守時是外交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一方不按時赴會甚至不履行約會,從外交禮儀上講,起碼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如果兩國關系不好,則可能被認為是故意廢約而惡化關系。
那么,在國際場合,這些政要為何會出現(xiàn)失禮行為呢?
就遲到而言,魯培新表示,領導出訪時一般會安排很多活動,中間也會出現(xiàn)很多突發(fā)狀況,一旦一個活動延時都會影響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比如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一次參加閱兵,乘坐的汽車遇到堵車,為履行沒有特權的承諾,他最終閱兵遲到40分鐘。
奧巴馬幾乎在出席所有場合時都會遲到。美媒分析稱,奧巴馬是個“夜貓子”,經(jīng)常工作至午夜,睡眠不足導致連連遲到。
普京為什么愛遲到?他的親信表示,普京遲到往往是因為他行事縝密所致。這名親信說:“在重要會議之前,普京常常會復查信息來源,作深入探究,結果就晚了?!?/p>
當然,政要失禮有部分也是自己情緒使然。
提前離場的埃爾多安后來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解釋說,離場并不是因為與佩雷斯發(fā)生爭執(zhí),而是因為主持人沒給自己足夠時間回應佩雷斯的發(fā)言。
他說,主持人給佩雷斯25分鐘時間發(fā)言,卻只給他12分鐘。雖然仍在尋找各種理由,但多少有辯解的意味了。
也有政要時機沒有把握好,出現(xiàn)失禮現(xiàn)象。
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與政要握手時,伸出手去,經(jīng)常被“無視”。
這些“無視”奧朗德的全球政要中,有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奇、阿根廷女總統(tǒng)克里斯蒂娜,還有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等。數(shù)次,當奧朗德伸出手去準備和對方握手的時候,對面的政要往往總是毫無反應,甚至有的人視線根本不在奧朗德身上。
不過輿論分析認為,原因可能在奧朗德身上。也許是他選擇的時機不對。
失禮背后的博弈
各種失禮行為中,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具有深意的故意失禮。
2012年,在圣彼得堡“國際經(jīng)濟論壇”會場,作為東道主,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應在當天下午2點發(fā)表演講。下午1:53,會場上一名記者發(fā)微博稱:“大家都在議論普京今天到底會遲到多久……”果不其然,直到2∶39,普京現(xiàn)身論壇講臺。
有媒體就分析稱,普京的遲到時間反映了他無視對方的程度,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施壓手段,普京與奧巴馬舉行首腦會談時遲到,帶有對美國的警告意味。
2013年9月,在G20峰會舉行的第一天,普京作為東道主,邀請了來參加峰會的政要參加晚宴,奧巴馬遲到半小時,有媒體稱這或是奧巴馬耍大牌。其實,背后存在外交爭鋒。在峰會前,美俄已開始了激烈交鋒,因為俄護住了“竊聽門”主角斯諾登。奧巴馬通過故意的“姍姍來遲”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
拖延祝賀的時間,也可以成為博弈手段。
2012年,普京三度問鼎克里姆林宮。就在各國領導人的賀電賀函如雪花般飛向普京時,奧巴馬的祝福卻遲遲不見。
直到獲勝5天后,來自大洋彼岸的賀電才姍姍來遲,并且打進了俄羅斯當選總統(tǒng)的辦公室。對于這一外交失禮行為,白宮發(fā)言人卡尼解釋說“總統(tǒng)太忙”,讓俄羅斯深感受到冒犯。
有分析稱,奧巴馬是用拖延祝賀這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反映出美國政府對俄總統(tǒng)大選及未來若干年內克里姆林宮主人的真實態(tài)度——美國人不喜歡普京。
有時,視而不見也是一種態(tài)度。
2011年,奧巴馬訪問英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舉行國宴。當蘇格蘭近衛(wèi)軍樂隊提早奏起英國國歌,奧巴馬不知道要肅立,還要求賓客一同舉杯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只好置之不理。
有時候,過分的失禮總會惹來麻煩。普京的遲到就曾引起外交風波。
2013年,普京去韓國首爾出席韓俄首腦會談,原本應該在下午1點在青瓦臺與樸槿惠舉行首腦會談,但是普京姍姍來遲,讓樸槿惠干等半小時。
而普京遲到的原因竟然是身為“摔跤迷”,他在途中跟摔跤愛好者閑聊導致遲到。此舉讓韓國方面頗為憤懣,直斥此行為屬外交失禮。韓媒憤而打出這樣的標題:“普京先生,下回請準時”。
普京為什么愛遲到?他的親信表示,普京遲到往往是因為他行事縝密所致。這名親信說:“在重要會議之前,普京常常會復查信息來源,作深入探究,結果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