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這一講的主題是怎樣寫。其實怎樣寫是沒法講的,因為風格和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具體的作品之中,無法抽取出來,抽取出來便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東西,失去了任何意義。每一個優(yōu)秀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他們是和他的全部寫作經(jīng)驗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則上是不可學的。我這里只能說一些最一般的道理,這些道理也許是所有的寫作者都不該忽視的。
一、勤于積累素材和錘煉文字
好的作品必須有兩樣東西,一是好的內容,二是好的文字表達。這兩樣東西不是在寫作時突然產(chǎn)生的,而是靠平時下功夫。當然,寫作時會有文思泉涌的時刻,絕妙的構思和表達仿佛自己來到了你面前,但這也是以平時做的工作為基礎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總是處在工作狀態(tài),不停地做著兩件事,便是積累素材和錘煉文字。嚴格地說,作家并非僅僅在寫一個具體的作品時才在寫作,其實他無時無刻不在寫作。
靈感閃現(xiàn)不是作家的特權,而是人的思維的最一般特征。當我們刻意去思考什么的時候,我們未必得到好的思想??墒牵谖覀兯坪跏裁匆膊幌氲臅r候,腦子并沒有閑著,往往會有稍縱即逝的感受、思緒、記憶、意象等等在腦中閃現(xiàn)。一般人對此并不在意,他們往往聽任這些東西流失掉。日常生活的潮流把他們沖向前去,他們來不及也顧不上加以回味。作家不一樣,他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會抓住時機,及時把它們記下來。如果不及時記下來,它們很可能就永遠消失了。為了及時記下,必須克服懶惰(有時是疲勞)、害羞(例如在眾目睽睽的場合)和世俗的禮貌(必須停止與人周旋)。作家和一般人在此開始分野。寫作者是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辛勤的搜集者。許多作家都有專門的筆記本,用于隨時記錄素材。寫小說的人都有一個體會,就是故事情節(jié)可以虛構,細節(jié)卻幾乎是無法虛構的,它們只能來自平時的觀察和積累。
作家的另一項日常工作是錘煉文字。他不只是在寫作品時做這件事,平時記錄思想和文學的素材時,他就已經(jīng)在文字表達上下功夫了。事實上,內容是依賴于表達的,你要真正留住一個好的意思,就必須找到準確的表達,否則即使記錄了下來,也是打了折扣的。寫作者愛自己的思想,不肯讓它被壞的文字辱沒,所以也愛上了文字的藝術。好的文字風格如同好的儀態(tài)風度,來自日常一絲不茍的積累。無論寫什么,包括信、日記、筆記,甚至一張便箋,下筆決不馬虎,不肯留下一行不修邊幅的文字,如果你這樣做,日久必會寫出一手好文章。
二、質樸是大家風度
質樸是寫作上的大家風度,表現(xiàn)為心態(tài)上的平淡,內容上的真實,文字上的樸素。相反,浮夸是小家子氣,表現(xiàn)為心態(tài)上的賣弄,內容上的虛假,文字上的雕琢。
文人最忌、又難戒的是賣弄,舉凡名聲、地位、學問、經(jīng)歷,甚至多愁善感的心腸,風流的隱私,都可以拿來賣弄。有些人把寫作當作演戲,無論寫什么,一心想著的是自己扮演的角色,這角色在觀眾中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凡是熱衷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拋頭露面的人,都應該改行去做電視主持人。
真實的前提是有真東西。有真情實感才有抒情的真實,否則只能矯情、煽情。有真知灼見才有議論的真實,否則必定假大空。有對生活的真切觀察才有敘述的真實,否則只能從觀念出發(fā)編造。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寫娜塔莎守在情人臨終的病床邊,這個悲痛欲絕的女人在做什么?在織襪子。這個細節(jié)包含了對生活的最真實的觀察和理解,但一般人決不會這么寫。
大師的文字風格往往是樸素的。本事在于用日常詞匯表達獨特的東西,通篇尋常句子,讀來偏是與眾不同。你們不妨留心一下,初學者往往喜歡用華麗的修辭,而他們的文章往往雷同。
三、文字貴在簡潔
對于一個作家來說,節(jié)省語言是基本美德。文字功夫基本上是一種刪除廢話廢字的功夫。列那爾說:風格就是僅僅使用必不可少的詞,絕對不寫長句子,最好只用主語、動詞和謂語。要惜墨如金,養(yǎng)成一種潔癖,看見一個多余的字就覺得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