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
那一天,十七歲的她發(fā)現(xiàn)對面公寓那戶人家搬空時,她若有所失:“怎么搬走了?”
平日她書讀悶了讀累了,就會走到露臺,去看那戶人家的小狗,她最愛看它追著自己的尾巴和自己玩的樣子,對于她的所謂傷感,我一點都不想回應。
每個小孩都應該有吃不到糖果的經(jīng)驗,每個大人也都應該有寄不出去的心愿。人生有一門很重要的功課,一定要知道,也一定要學會,那就是隨時準備和所愛的東西道別,越是愛的越是應該這樣。
“我們躺在路上看星星。”她說。真的是讓人妒忌的年齡,十七歲的路,是只管往前走的,十七歲的夢,是不需要停下來的。誰沒有過這樣的青春,只是,這場盛放的煙花,誰也留不住。
“人生和電影,都是以余味定輸贏?!毙〗虬捕烧f。
我沒有看過他的電影,但是,單憑這句話,就已經(jīng)可以知道他的電影意境。
“什么是余味?”她問。
有些事是急不來的,因為有些事是一定要留給歲月去說的。
(北方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素材立意點睛:擁有與失去是我們慣常討論的話題,擁有時自然高興,失去時自然落寞,但生活中最有魅力的過程不是得與失,而是再次回憶起自己所經(jīng)歷的得與失、悲與喜等種種后心靈的體驗與感悟,就像一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有時不是中間過程,而是電影結束后留給人們的種種回味與領悟,這也正是作者所謂的“余味”。余味自有它的魅力所在,只是要真正感受到這一點必須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所以,面對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滋味,我們大可不必著急為它們貼上好或壞的標簽,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個人、每件事,好好享受每一個成長的過程,坦然接受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變化,慢慢長大后,我們不僅會明白什么是余味,更明白什么是人生。所以文章的立意可從什么是余味、余味的魅力、成長的體驗等方面入手。
◎運用方向指南:余味的魅力;那一抹心痕;回憶最美;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