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康 梁柱樓 李紅利
廣東東莞市太平人民醫(yī)院 東莞 523000
腦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并發(fā)癥。目前,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可分為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1]。多項研究顯示,采用腦出血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治療老年腦出血,效果良好[2-3]。我院采用腦出血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治療40例腦出血患者,取得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01—2013-03我院接診的的80例老年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64~67歲,平均(67.1±4.2)歲。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62~68歲,平均(65.9±3.8)歲。2組年齡、性別及病情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組均常規(guī)內科保守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具體實施方案:(1)入院6hCT引導下對額、枕部交界位置行矢狀方向穿刺,操作中防止損傷周圍血管,于額部定位后,采用顱椎穿刺至硬膜下2.1cm。(2)使用穿刺針經穿刺點進入血腫部位,拔出針芯,接5mL注射器,并接引流管進行引流。(3)血腫量抽到1/3時,每8h采用生理鹽水并加入尿激酶沖洗。(4)持續(xù)開放引流3~5d,期間密切關注患者血腫引流物的性狀。
1.3觀察指標治療后參考愛丁堡斯堪標準對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分,檢測2組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和hs-CRP水平。
1.4統(tǒng)計學分析選擇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手術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術前和術后2d、7 d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狀況無顯著性差異,術后15d、30d實驗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s)
表1 2組手術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s)
組別 n 術前 術后2d 術后7d 術后15d 術后3±4.9對照組 40 46.1±9.0 42.8±11.1 36.7±7.1 32.1±7.1 26.6±6.0 t 30d實驗組 40 44.1±10.2 42.3±10.7 34.8±6.3 14.9±6.0 13.0.9299 0.2051 1.2660 11.7024 10.8585 P值值0.3553 0.8380 0.2093 0.0000 0.0000
2.2 2組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較術后7d、15d及30d實驗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較 (s)
表2 2組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較 (s)
時間IL-6 TNF-αhs-CRP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術后2d 49.1±29.2 46.1±30.1 71.1±10.3 67.2±10.1 110.1±22.2 109.2±20.3術后7d 15.4±7.2 38.2±7.4 33.1±7.5 43.3±9.9 41.1±13.1 80.3±20.1術后15d7.1±2.0 20.2±3.1 19.2±4.1 26.2±5.1 22.1±10.1 36.4±12.1術后30d5.0±1.2 5.6±2.0 10.2±3.1 11.2±5.0 8.4±3.3 10.1±4.5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誘發(fā),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fā)病。臨床上腦出血發(fā)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tǒng)損害。腦出血起病急驟、病情兇險、病死率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4-5]。近年來的調查表明,早期手術清除血腫可顯著降低病死率。內科治療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經功能損害較輕,或一般情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可選擇內科保守治療[6-7]。內科治療的原則:脫水降顱壓,減輕腦水腫,調整血壓;防止再出血;減輕血腫造成的繼發(fā)性損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防止并發(fā)癥。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是應用CT引導或立體定向引導,選擇距離血腫最近的穿刺點,并遠離功能區(qū)進行顱骨鉆孔,在定位和定向的基礎上血腫穿刺,再輔以負壓吸引,可一次去除大部分血腫。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目的是清除血腫,減輕腦組織受壓,盡最大努力保證神經功能,減少或防止腦出血后一系列繼發(fā)性病理變化[8-10]。多項研究表明,采用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治療腦出血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內科保守治療[11-12]。
本文發(fā)現,術前和術后2d、7d2組神經功能評分無顯著性差異,術后15d、30d實驗組神經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7d、15d及30d實驗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出血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治療老年腦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可顯著改善神經功能狀況,減輕炎癥反應,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手段。
[1]孔祥成 .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救治高血壓腦出血[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36):57.
[2]楊冬娟 .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置管吸引術治療46例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2):160-161.
[3]周汝娟,何龍錦,徐武,等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后血清TNFα及IL6的動態(tài)變化[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0(6):1 268-1 270.
[4]畢向鋒,張莉宏,高桂蓮,等 .腦出血患者微創(chuàng)鉆顱血腫抽吸液化引流術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10,26(5):529-531.
[5]胡小平,許宏偉,王依寧,等 .微創(chuàng)引流清除血腫術治療老年人重型腦出血的效果評價[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9,49(6):7 678.
[6]余波,崔建忠,史楠,等 .超早期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6):2 754-2 757.
[7]鐘高賢,查運紅,繆學瓊,等 .腦出血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后磁共振波譜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0,20(5):756-759.
[8]薛維,張書瓊 .對照研究軟通道微創(chuàng)與內科保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5(9):1 307-1 308.
[9]陳亞松,吳立新,賀學來,等 .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腦出血24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9,30(7):794-796.
[10]黃春明 .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腦出血的臨床資料分析[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2):153-154.
[11]尤群生 .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對腦出血患者臨床及血清炎性細胞因子含量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0,39(5):102-104.
[12]吳啟興,吳啟政,陳裕光,等 .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穿刺抽吸引流術治療中重型腦出血26例療效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9,20(9):7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