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一林·淮南凱盛重工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
風罩成形設計
文/丁一林·淮南凱盛重工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
丁一林,工程師,主要從事鍛造、沖壓工藝設計工作,目前研究領域為沖壓模具設計。
風罩是電機風扇部的散熱元件,由于批量大,需用模具成形。零件如圖1所示。
風罩零件原先采用“下料→拉延→剪切/整形→一次沖孔”的加工工藝。但是采用上述工藝時,雖然一次沖孔成形縮短了加工時間,但由于凸模細長,沒有采取相關加固措施,易折斷,且凹模的孔間距太小,最小距離只有11mm,強度不夠,易坍塌變形。所以,生產(chǎn)時需要頻繁修理、更換模具,既耽擱交貨工期,也增加了成本。
為了克服以上缺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圖1 風罩零件圖
圖2 凹??字匦屡艠?/p>
由于凸模細長(截面為11mm×11mm),易變形折斷,為增加強度,可將其做成短軸式,鑲于安裝板2內(nèi);工作時上模下行,壓板5先壓住工件7,接著鑲有凸模3的安裝板2于壓塊4作用下經(jīng)壓板5孔的導向作用向下運行進行沖孔;為增大精確度,壓板5通過安裝于上模座和凹模10的導軸1導向,而凸模3通過安裝板2在壓板5的孔中導向。由此可見,采用短軸式凸模,既增加了零件強度,又保證了加工精度。
整個工序變?yōu)椋合铝稀印羟?整形→四次旋轉(zhuǎn)沖孔。凹??字匦屡艠?,如圖2所示。凹模孔如此排布,孔與孔間距從11mm變?yōu)?9mm,大大增加了凹模的強度。
相應地增加一套變速系統(tǒng),如圖3所示。當滑塊回程時,固定于上模座的齒條31上行,帶動序號為29的齒輪3轉(zhuǎn)動,齒輪3又帶動與其固定的序號為28的錐齒輪2順時針方向(從錐頂看)轉(zhuǎn)動,接著序號為26的錐齒輪1作逆時針方向(從錐頂看)轉(zhuǎn)動,完成豎直方向到水平方向的速度轉(zhuǎn)變;接著使與錐齒輪1緊固的序號27齒輪2轉(zhuǎn)動,通過惰輪25帶動序號21的齒輪1逆時針方向(從上往下看)轉(zhuǎn)動,齒輪1帶動與之緊固的齒輪軸18同向運動;如圖2c所示,小齒輪20設計有外棘輪和內(nèi)棘輪,齒輪軸18上裝有驅(qū)動棘爪32,驅(qū)使小齒輪20作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帶動大齒輪12作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從而使與之固定的凹模10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滑塊下行沖孔時,為防止凹模竄動,在變速箱16上安裝有止回棘爪33。這樣,滑塊通過四次下行-回程,即完成一個產(chǎn)品的沖孔;另外,為了便于加工和裝配,變速箱16設計成剖分式,兩半加工成哈弗面后用螺栓固定。
圖3 改進后的模具結(jié)構(gòu)圖
通過上述改進后,凸凹模強度大大增強,凸模不易變形折斷,凹模不會坍塌變形,生產(chǎn)時很少維修,既縮短了交貨期,又增加了模具壽命,減少了生產(chǎn)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