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嵐 鄭 偉 李 軍 羅艷紅 馮 艷 毛紅安
(1陜西省千陽縣DHI測試中心;2陜西省千陽縣畜牧獸醫(yī)工作站;3陜西省千陽綠源奶牛場)
DHI傳統(tǒng)的采樣方法是每頭泌乳牛每個泌乳月采集奶樣一次。每次應對每頭泌乳牛逐頭采樣,每頭采樣50 mL,一日3 次擠奶的按早、中、晚4︰3︰3的比例取樣,一日2 次擠奶的按早晚6︰4的比例取樣。采樣前在樣瓶中加入0.03 g重鉻酸鉀防腐劑,于2~7 ℃低溫保存。但由于DHI三次采樣工作繁瑣、工作量較大,本文嘗試了一次采樣替代三次采樣的可行性對比試驗。
將陜西省千陽縣綠源奶牛場作為試驗牛場。
從2013年11月開始至2014年1月,從千陽縣綠源奶牛場選擇40頭高產奶牛,于早晨、中午各采樣1 次,每次50 mL,和早、中、晚(4︰3︰3)比例三次采樣的50 mL混合樣作對比。
1.3.1 采樣設備
Mk5分流式計量器。
1.3.2 檢測設備
Foss MilkoScan FT 120多功能乳品分析儀;FossmaticTM Minor體細胞分析儀;KQ5200超聲波清洗器;HH-6電子恒溫水浴箱等檢測設備。
1.4.1 采樣
每月3日對千陽縣綠源牛場泌乳牛只進行采樣,在選定的40 頭高產牛中,分別取中午一次奶樣50 mL,早、中、晚(4︰3 ︰3)三次混合樣50 mL。注意采樣前充氣混勻,以免脂肪漂浮上層,造成采樣不準。
1.4.2 樣品制作
(1) 檢測原理
實驗室依據(jù)紅外原理作乳成分分析(乳脂率、乳蛋白率),體細胞數(shù)是將奶樣細胞核染色后,通過電子自動計數(shù)器測定得到結果。(2) 檢測方法
將奶樣置于42 ℃水浴中預熱10~15 min,取出搖勻后依次放至FT 120多功能乳品分析儀和體細胞檢測儀的取樣吸管下,開始做樣。分別對牛乳中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總固形物含量及體細胞數(shù)等進行測定。
應用“中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信息系統(tǒng)”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形成多種分析報告。
通過3 個月的對比,發(fā)現(xiàn)中午一次采樣的乳脂率、總固形物含量均高于三次采樣;乳蛋白率、乳糖率均略低于三次采樣,但相差不大。體細胞數(shù)對比不太規(guī)律,但基本趨勢一致。
從表1中可以看出,3個月的平均乳脂率、總固形物含量的三次采樣值均低于一次采樣,且相差較大。因為每頭奶牛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脂肪含量都在變化,因此一次采樣和三次采樣中乳脂率變化較大,而脂肪是總固形物含量中的一部分,乳蛋白率和乳糖率相對穩(wěn)定,因而脂肪的變化則影響到總固形物含量的變化。
3個月的平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略高于一次采樣,且相差不大,從表1中可以看出,乳蛋白率的變化范圍在0.01 個百分點到0.04個百分點,平均為0.03 個百分點;乳糖率的變化范圍在0.02 個百分點到0.06 個百分點,平均為0.03 個百分點,表明同一頭牛在一天不同時間擠奶,乳蛋白率和乳糖率變化不大,相對穩(wěn)定。
從表1中可以看出,體細胞數(shù)雖有浮動,但基本都在一個范圍內變化,第1個月和第3個月測的體細胞數(shù),三次采樣值高于一次采樣值,第2個月測定的結果則是三次采樣值低于一次采樣值,3 個月平均相差5.4 萬個/mL,變化范圍不大,除了第3個月以外,三次采樣值和一次采樣值都處于同一等級范圍內。
由于脂肪含量變化較大,一次采樣值相較于三次采樣值,乳脂率高,乳蛋白率低,故脂蛋比一次采樣值遠大于三次采樣值(脂蛋比的正常范圍是1.12~1.30),此次試驗3 個月的三次采樣平均脂蛋比為1.18,在正常范圍,而一次采樣的平均脂蛋比則為1.35,超出了正常范圍。
表1 DHI三次采樣和一次采樣對照表
3.1 從3 個月的對比結果可以看出,一次采樣相較于三次采樣,乳脂率、總固形物含量變化較大,不適宜作為參考應用。
3.2 一次采樣相較于三次采樣,乳蛋白率、乳糖率相對穩(wěn)定,變化較小,可作為參考應用。
3.3 一次采樣的體細胞數(shù)和三次采樣的體細胞數(shù)雖有不同,但都是圍繞三次采樣值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浮動,故可以作為參考應用。
3.4 一次采樣相較于三次采樣,脂蛋比相差較大,不能作為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