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彌兒
]摘要:由意境的概念、由來和發(fā)展以及古今造園大師的著名論說入手,并通過對若干在園林意境創(chuàng)造上具有代表性的園林作品的意境描述,揭示了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美的深刻內(nèi)涵。在此基礎上,以蘇州虎丘擁翠山莊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其位置、地形、布局、借景、問名等方面,運用歸納、演繹、綜合等方法,分析和論述了擁翠山莊獨有的意境表達、豐富的意境蘊涵和顯著的意境效果。
關鍵詞:蘇州虎丘;擁翠山莊;意境分析
中圖分類號: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303
[FL(2K2]
1引言
位于蘇州虎丘內(nèi),占地面積僅有畝余的擁翠山莊建于清光緒年間,是一座依山而筑、傍泉而建的小小園林。擁翠山莊屬于山地園,小巧玲瓏、布局緊湊,在一條由南向北狹長且逐層升高的臺地上共分為4個層次,進入莊門拾級而上,分別有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駕月軒、靈瀾精舍、送青簃等建筑。其中,抱甕軒和靈瀾精舍南北對稱布置,中部的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等東西交錯布置,形成前后建筑高低呼應、左右建筑錯落有致的格局。
擁翠山莊占地面積雖很小,但能夠巧妙利用虎丘的天然坡地,根據(jù)山勢的起伏高下,通過景素、地勢的高低錯落、體量大小、虛實相間來加強意境?;蛟谄教固幹医ㄎ?,或在陡峭處布園置景。盤曲錯折的蹬道,精雅別致的小院,峰回路轉,曲徑通幽,在局促狹窄的空間中營造了富有變化的美感。有“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之美,是蘇州古典園林中獨有的臺地式園林,也是園林中以小見大的典范。
2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美
意境于先秦和魏晉而形成,發(fā)展于唐宋。唐代詩人王昌齡是詩詞“意境的首倡者。在其撰寫的《詩格》一書中提出的“三境說“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艷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實矣。這被認為是最早出現(xiàn)“意境概念的論述。
此后又有皎然、劉禹錫、司空圖等著名詩人先后對“意境的概念和理論作了進一步的深化和豐富。如皎然的“詩緣境發(fā):“夫詩人之思初發(fā),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皎然《詩式》);劉禹錫的“境生象外:“詩者其文章之蘊邪?義得而言喪,故微而難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司空圖的“象外之象:“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司空圖《與極浦談詩書》)等。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是古代意境理論的集大成者。王國維大力標舉意境并且深入探討意境的含義[1]。其意境理論是以情和景為核心,強調(diào)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口,“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2]。他在《人間詞乙稿序》中寫到:“文學之事,其內(nèi)可以攄己而外可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認為若“不于意境上用力便“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園林意境是文學藝術意境的延伸。中國園林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文學、繪畫等相關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3],有“鋪在地上的詩與畫[4]之喻。著名園林藝術家陳從周說:“文學藝術作品言意境,造園亦言意境。對象不同,表達之方法亦異,故詩有詩境,詞有詞境,曲有曲境。意境因情景不同而異,其與園林所現(xiàn)意境亦然。園林之詩情畫意即詩與畫之境界在實際景物中出現(xiàn)之,統(tǒng)名之曰意境。[4]園林教育家孟兆禎在其著作《園衍》中亦認為:“在園林作品中表達出來的意境可以說與文學作品一樣,對設計者而言,足以言志抒懷;對游覽者而言,自己觸景生情。主客觀經(jīng)碰撞后在心靈上產(chǎn)生共鳴效果,在景物以外產(chǎn)生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
追求和創(chuàng)造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審美境界,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败庨焊咚皯籼撪?;納千傾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耙褂臧沤?,似雜鮫人之泣淚;曉風楊柳,若翻蠻女之纖腰。[6]“言意境,講韻味,表高潔之情操,求弦外之音韻?!耙詿o形之詩情畫意,構有形之水石亭臺。[4]中國古典園林中,意境蘊涵深廣、蘊藉濃郁者比比皆是。天南地北林林種種,各類大小園林絢麗多姿爭奇斗艷。以蘇州園林為例,如拙政園的“遠香堂,網(wǎng)師園的“月到風來亭,退思園的“鬧紅一舸舫等,都是園林意境創(chuàng)造的名篇佳作,是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美的典型代表。
遠香堂是拙政園中部的中心,面水而筑,其北面有一寬敞廣闊的平臺,臺前池水曠朗清澈,遍植蓮荷。每到荷花開放時節(jié),臨池坐望田田荷葉,淡淡微風掠過,清香宜人。如是雨中觀景,透過濛濛雨絲,看“紅衣新浴聽“碧玉輕敲,更是發(fā)人遐思,妙不可言。遠香堂的四周還種有桂、梅、蘭等多種花木?;ㄏ泺B語,葉綠蟬吟,更添加一份深邃與靜謐,正合著那詞“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入香入色,入詩入畫。尤其是“遠香堂一名取自于宋代周敦頤詠蓮中“香遠益清的名句,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自喻,表達高潔的思想情操。
蘇州網(wǎng)師園是中國古典園林中“以小勝多的典范,有“小園極則的稱譽。網(wǎng)師園以水池為中心,繞池一周有小山叢桂軒、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看松讀畫軒、集虛齋、竹外一枝軒、射鴨廊等建筑,還栽有桂、松、柏等名貴樹種,布局緊湊,小巧玲瓏,清秀典雅。月到風來亭位于水池的西側,踞西岸水涯而建,三面環(huán)水,亭東面的柱子上,掛有清代何紹基的竹對“園林到日酒初熟,庭戶開時月正圓。池的周圍有廊道可到亭中賞風沐月?!霸碌斤L來正是取義于宋代邵雍《清夜吟》的:“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新月乍現(xiàn),月入水中,和風淡淡,漣漪脈脈,畫墻搖動,花木倒栽,宛然入畫,意境之美耐人尋味。endprint
退思園的鬧紅一舸舫是一個船舫形建筑,伸臂內(nèi)抱,突出水池部分由湖石支撐,地坪部分緊貼水面。水在“船下的石隙中流動,如浮于水上?!棒[紅一舸取自于宋代姜夔的詠荷詞《念奴嬌》中的“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坐列于船內(nèi)或站立于船頭,聞潺潺水聲,沐涼涼雨風,觀紅紅魚影,聽芳芳花香,真有詞中“陂塘深處的感覺。舫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chuàng)造中還有其特殊的意義。莊子說“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著不系之舟,舫是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是“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的情感寄托。
3擁翠綠于一隅小中見大
“小中見大,移步換景是中國園林空間藝術的特色。所謂“小中見大就是園林用地面積雖然有限,景觀內(nèi)涵卻十分豐富,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萬壑、清溪碧潭、風花雪月、光景常新[7],有“壺中天地、“須彌芥子之義。明代造園家計成說:“園林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擁翠山莊雖無拙政園的典雅、網(wǎng)師園的清新和退思園的精巧,但亦能“坐山勢而得大氣,以巧構而見玲瓏,在有限的空間中,將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靈瀾精舍、送青簃連接一體,花筑竹砌,松挺石閑,樸素而高雅,曲折見幽靜,實為山居敞軒的華章。[6]
擁翠山莊位于虎丘二山門內(nèi)的西側,屬于山地園,園基呈狹長形,由南向北依山勢建成逐層升高的四層臺地,總面積僅一畝有余,可謂一隅之地?;⑶鹕街脖幻?,林相豐富。擁翠山莊利用虎丘山自然山坡的高低地勢和豐富的植被資源,布景造園,可謂得天獨厚。院墻內(nèi)外,亭閣之間,平臺上下,蹬道兩旁,散植有樟、杉、松、柏、楓、銀杏等古木和竹、茶、梅、桂、櫻、蘭、石榴等花樹達數(shù)百種。各種樹木花草高矮有致、疏密相間、相得益彰。圍墻隱約于樹叢間,屋角藏匿在枝葉里,“春花夏蔭、秋果冬翠,“草木華滋、好鳥時鳴,憑山眺望,四山蓊蔚,森木交相輝映,內(nèi)外抱綠擁翠,深得山林之野趣。
擁翠山莊能夠以一隅之地創(chuàng)造豐富的景觀內(nèi)涵,誠如《園冶》中所語的“咫尺山林,多方勝景,全在于其布局收拾得體合宜,意境營造匠心獨具。山莊的建筑采用中空邊實的布置方法,由南向北依山勢逐層構筑。從南面的園門進,沿蹬道蜿蜒而上,依次為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靈瀾精舍、送青簃。主建筑抱甕軒與靈瀾精舍在南北兩端作對稱布置,中部的問泉亭、擁翠閣和月駕軒在東西兩面作不對稱布置,利用臺地、院墻、山石等分隔,形成前后高低相映、左右俯仰互借,錯落有致、繁簡適度,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的空間。
“借景入園把園外景物納入園中的觀賞范圍,是中國園林“擴大空間創(chuàng)造“小中見大效果最常用的手法[7]。《園冶》中就有“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夫借景,園林之最要者也等論斷。擁翠山莊的每層臺地雖然范圍不大、面積有限,但由于能夠“巧于因地制宜,妙借園外景物,做到“隨基勢之高下,“得景無拘遠近,故空間雖小卻毫無局促壓抑的感覺。山莊地處虎丘山麓之上云巖古塔之下,仰可眺古塔的高峻巍峨,俯可覽山麓的簇綠叢翠,而且還可以隨著蹬道方向和地勢高低的變化,切換不同的視景點和視景角度,獲得移步換景的效果。endprint
退思園的鬧紅一舸舫是一個船舫形建筑,伸臂內(nèi)抱,突出水池部分由湖石支撐,地坪部分緊貼水面。水在“船下的石隙中流動,如浮于水上。“鬧紅一舸取自于宋代姜夔的詠荷詞《念奴嬌》中的“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坐列于船內(nèi)或站立于船頭,聞潺潺水聲,沐涼涼雨風,觀紅紅魚影,聽芳芳花香,真有詞中“陂塘深處的感覺。舫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chuàng)造中還有其特殊的意義。莊子說“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著不系之舟,舫是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是“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的情感寄托。
3擁翠綠于一隅小中見大
“小中見大,移步換景是中國園林空間藝術的特色。所謂“小中見大就是園林用地面積雖然有限,景觀內(nèi)涵卻十分豐富,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萬壑、清溪碧潭、風花雪月、光景常新[7],有“壺中天地、“須彌芥子之義。明代造園家計成說:“園林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擁翠山莊雖無拙政園的典雅、網(wǎng)師園的清新和退思園的精巧,但亦能“坐山勢而得大氣,以巧構而見玲瓏,在有限的空間中,將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靈瀾精舍、送青簃連接一體,花筑竹砌,松挺石閑,樸素而高雅,曲折見幽靜,實為山居敞軒的華章。[6]
擁翠山莊位于虎丘二山門內(nèi)的西側,屬于山地園,園基呈狹長形,由南向北依山勢建成逐層升高的四層臺地,總面積僅一畝有余,可謂一隅之地?;⑶鹕街脖幻埽窒嘭S富。擁翠山莊利用虎丘山自然山坡的高低地勢和豐富的植被資源,布景造園,可謂得天獨厚。院墻內(nèi)外,亭閣之間,平臺上下,蹬道兩旁,散植有樟、杉、松、柏、楓、銀杏等古木和竹、茶、梅、桂、櫻、蘭、石榴等花樹達數(shù)百種。各種樹木花草高矮有致、疏密相間、相得益彰。圍墻隱約于樹叢間,屋角藏匿在枝葉里,“春花夏蔭、秋果冬翠,“草木華滋、好鳥時鳴,憑山眺望,四山蓊蔚,森木交相輝映,內(nèi)外抱綠擁翠,深得山林之野趣。
擁翠山莊能夠以一隅之地創(chuàng)造豐富的景觀內(nèi)涵,誠如《園冶》中所語的“咫尺山林,多方勝景,全在于其布局收拾得體合宜,意境營造匠心獨具。山莊的建筑采用中空邊實的布置方法,由南向北依山勢逐層構筑。從南面的園門進,沿蹬道蜿蜒而上,依次為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靈瀾精舍、送青簃。主建筑抱甕軒與靈瀾精舍在南北兩端作對稱布置,中部的問泉亭、擁翠閣和月駕軒在東西兩面作不對稱布置,利用臺地、院墻、山石等分隔,形成前后高低相映、左右俯仰互借,錯落有致、繁簡適度,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的空間。
“借景入園把園外景物納入園中的觀賞范圍,是中國園林“擴大空間創(chuàng)造“小中見大效果最常用的手法[7]。《園冶》中就有“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夫借景,園林之最要者也等論斷。擁翠山莊的每層臺地雖然范圍不大、面積有限,但由于能夠“巧于因地制宜,妙借園外景物,做到“隨基勢之高下,“得景無拘遠近,故空間雖小卻毫無局促壓抑的感覺。山莊地處虎丘山麓之上云巖古塔之下,仰可眺古塔的高峻巍峨,俯可覽山麓的簇綠叢翠,而且還可以隨著蹬道方向和地勢高低的變化,切換不同的視景點和視景角度,獲得移步換景的效果。endprint
退思園的鬧紅一舸舫是一個船舫形建筑,伸臂內(nèi)抱,突出水池部分由湖石支撐,地坪部分緊貼水面。水在“船下的石隙中流動,如浮于水上。“鬧紅一舸取自于宋代姜夔的詠荷詞《念奴嬌》中的“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坐列于船內(nèi)或站立于船頭,聞潺潺水聲,沐涼涼雨風,觀紅紅魚影,聽芳芳花香,真有詞中“陂塘深處的感覺。舫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chuàng)造中還有其特殊的意義。莊子說“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著不系之舟,舫是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是“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的情感寄托。
3擁翠綠于一隅小中見大
“小中見大,移步換景是中國園林空間藝術的特色。所謂“小中見大就是園林用地面積雖然有限,景觀內(nèi)涵卻十分豐富,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萬壑、清溪碧潭、風花雪月、光景常新[7],有“壺中天地、“須彌芥子之義。明代造園家計成說:“園林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擁翠山莊雖無拙政園的典雅、網(wǎng)師園的清新和退思園的精巧,但亦能“坐山勢而得大氣,以巧構而見玲瓏,在有限的空間中,將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靈瀾精舍、送青簃連接一體,花筑竹砌,松挺石閑,樸素而高雅,曲折見幽靜,實為山居敞軒的華章。[6]
擁翠山莊位于虎丘二山門內(nèi)的西側,屬于山地園,園基呈狹長形,由南向北依山勢建成逐層升高的四層臺地,總面積僅一畝有余,可謂一隅之地。虎丘山植被茂密,林相豐富。擁翠山莊利用虎丘山自然山坡的高低地勢和豐富的植被資源,布景造園,可謂得天獨厚。院墻內(nèi)外,亭閣之間,平臺上下,蹬道兩旁,散植有樟、杉、松、柏、楓、銀杏等古木和竹、茶、梅、桂、櫻、蘭、石榴等花樹達數(shù)百種。各種樹木花草高矮有致、疏密相間、相得益彰。圍墻隱約于樹叢間,屋角藏匿在枝葉里,“春花夏蔭、秋果冬翠,“草木華滋、好鳥時鳴,憑山眺望,四山蓊蔚,森木交相輝映,內(nèi)外抱綠擁翠,深得山林之野趣。
擁翠山莊能夠以一隅之地創(chuàng)造豐富的景觀內(nèi)涵,誠如《園冶》中所語的“咫尺山林,多方勝景,全在于其布局收拾得體合宜,意境營造匠心獨具。山莊的建筑采用中空邊實的布置方法,由南向北依山勢逐層構筑。從南面的園門進,沿蹬道蜿蜒而上,依次為抱甕軒、問泉亭、擁翠閣、月駕軒、靈瀾精舍、送青簃。主建筑抱甕軒與靈瀾精舍在南北兩端作對稱布置,中部的問泉亭、擁翠閣和月駕軒在東西兩面作不對稱布置,利用臺地、院墻、山石等分隔,形成前后高低相映、左右俯仰互借,錯落有致、繁簡適度,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的空間。
“借景入園把園外景物納入園中的觀賞范圍,是中國園林“擴大空間創(chuàng)造“小中見大效果最常用的手法[7]?!秷@冶》中就有“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夫借景,園林之最要者也等論斷。擁翠山莊的每層臺地雖然范圍不大、面積有限,但由于能夠“巧于因地制宜,妙借園外景物,做到“隨基勢之高下,“得景無拘遠近,故空間雖小卻毫無局促壓抑的感覺。山莊地處虎丘山麓之上云巖古塔之下,仰可眺古塔的高峻巍峨,俯可覽山麓的簇綠叢翠,而且還可以隨著蹬道方向和地勢高低的變化,切換不同的視景點和視景角度,獲得移步換景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