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奇
春秋末世,王綱解紐,禮壞樂崩。孔子興辦私學(xué),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因此,下層貴族、平民均有受教育的機(jī)會(huì),其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家群體逐漸由上層貴族向士階層轉(zhuǎn)變,甚至家臣、野人等社會(huì)下層人士也有參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dòng)的機(jī)會(huì)。本文主要考證戰(zhàn)國前期①魯國曾參、言偃、孟捷等七位作家的族屬、世系、事略及文學(xué)活動(dòng),從一個(gè)側(cè)面反映出戰(zhàn)國前期魯國作家群體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繁榮之基本狀況。
關(guān)于戰(zhàn)國時(shí)期魯曾氏之世系,《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_,字晳?!雹凇抖Y記·檀弓上》鄭《注》:“曾子,曾參之子,名申?!⑸?,曾參之子。”《檀弓下》鄭《注》:“點(diǎn),字晳,曾參父。”③《論語·子罕篇》魏何晏《集解》、《仲尼弟子列傳》劉宋裴骃《集解》并引漢孔安國《論語訓(xùn)解》:“曾皙,曾參父也,名點(diǎn)也?!雹堋秾W(xué)而篇》魏何晏《集解》引漢馬融《論語訓(xùn)說》:“(曾子)弟子曾參也?!雹荨睹献印けM心下》趙《注》說同。唐林寶《元和姓纂·十七登》:“曾……阜生參,字子輿,父子并為仲尼弟子,生元、申?!雹匏梧嚸馈豆沤裥帐蠒q證·十七登》:“曾……巫生夭,為季氏宰;夭生阜,為叔孫氏家臣;阜生點(diǎn),字晳;點(diǎn)一作‘蒧’,生參,字子輿;參生元、申;元生西;西生欽;欽生尋;尋生羨;羨生遐;遐生盈?!雹哙嶉浴锻ㄖ尽な献迓远罚骸霸稀鷧ⅲ肿虞?。夫子并仲尼弟子。參生元、申?!雹嗤鯌?yīng)麟《姓氏急就篇》卷上、曾慥《類說》卷三十八說同。
謹(jǐn)案:《元和姓纂·十七登》缺曾皙一世,《通志·氏族略二》說是。則戰(zhàn)國時(shí)期曾氏世系為:曾參→曾申、曾元……。則曾參,姓姒,氏曾,名參,字子輿,尊稱子,帝顓頊高陽氏之孫夏禹之裔,夏少康少子曲烈之后,曾阜之孫,曾點(diǎn)(子皙)之子,曾元、曾申(子西)之父,本鄫人,國滅徙居魯南武城,父子并為孔子弟子;⑨其為春秋、戰(zhàn)國之際著名儒學(xué)大師,作《曾子》,傳世有《夫子之道論》、《吊論》諸文。⑩
言偃,氏言,名偃,字子游,言思之父,本魯人,陟居吳,孔丘晚輩弟子,以“文學(xué)”著稱,孔子卒后自成門派,戰(zhàn)國時(shí)期逐漸形成了所謂“子游氏之儒”學(xué)派,?傳世有《行不由徑論》、《處禮之變論》諸文。?
關(guān)于言偃卒年,明以降先賢時(shí)哲主要有三說:一為闕疑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游既已授業(yè),為武城宰?!鬃右詾樽佑瘟?xí)于文學(xué)?!?明包大爟《子游年譜》、清林春溥《子游年表》從;二為魯?shù)抗迥辏ㄇ?43年)說,清陳玉澍《卜子年譜》:“是年(魯?shù)抗迥辏?,子游卒,年六十四歲。”?蔡仁厚《子游年表》、丁祖蔭《重修常昭合志》卷二十同;三為魯?shù)抗辏ㄇ?45年)說,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諸子生卒年世約數(shù)》:“言偃,(前)五〇六—(前)四四五。”?趙逵夫《中國文學(xué)編年史·周秦卷》、《先秦文學(xué)編年史·戰(zhàn)國部分》、葉志衡《戰(zhàn)國學(xué)術(shù)文化編年》、邵炳軍師《春秋文學(xué)系年輯證》從。惜其具體年代不可詳考,姑從錢氏《先秦諸子系年》說系于此。
關(guān)于戰(zhàn)國時(shí)期魯孟氏之世系,《史記·孔子世家》司馬貞《索隱》引《世本》:“敬叔與懿子,皆孟僖子之子。”?唐林寶《元和姓纂·二十二覃》、宋章定《名賢氏族類言行稿》卷五十五并引《世本》:“魯孟獻(xiàn)(僖)子生閱,號(hào)南宮敬叔,生路,路生會(huì),會(huì)生虔,為南宮氏?!?《論語·為政篇》魏何晏《集解》引漢孔安國《論語訓(xùn)解》:“(孟懿子)魯大夫仲孫何忌。懿,謚也?!?哀十一年《左傳》杜《注》:“(孟)孺子,孟懿子之子武伯彘?!?哀十四年《左傳》杜《注》:“(孟孺子)泄,孟懿子之子孟武伯也。”?《國語·周語中》韋注:“孟獻(xiàn)子,仲慶父之曾孫、公孫敖之孫、孟文伯歜(谷)之子仲孫蔑?!?《魯語下》韋《注》:“敬叔,魯大夫,孟僖子之子、懿子之弟南宮說也?!?晉杜預(yù)《春秋例釋·世族譜上》:“孟獻(xiàn)子,谷之子仲孫蔑,即孟孫也。孟孺子速,獻(xiàn)子之子莊子。孺子秩,莊子之子;仲孫羯,秩之弟孝伯。孟僖子,仲孫貜。南宮敬叔,說(閱),貜之子何忌;懿子,說(閱)之弟。孺子泄,懿子之子武伯彘也。戴己、聲己、巳氏,并公孫敖妻。丘泉人、其僚,并孟僖子妻?!?宋程公說《春秋分記·世譜六》:“蔑生二子:曰速,曰子服仲叔(仲叔后為子服氏);速生二子:曰秩(無后),曰羯;羯生貜;貜生二子:曰說,曰何忌;何忌生二子:曰彘支子,曰公期;彘生捷;捷生側(cè)。仲叔生椒,椒生回;回生何。”?則戰(zhàn)國時(shí)期孟氏世系為:仲孫彘(武伯)→孟捷(敬子)→孟側(cè)……。
關(guān)于孟捷其人,《說苑·修文篇》:“曾子有疾,孟儀往問之?!?《禮記·檀弓下》鄭注:“敬子,武伯之子,名捷?!?元吳澄《禮記纂言》卷十四中、明陳士元《論語類考》卷八、清張尚瑗《左傳折諸》卷二十八并引鄭《注》同?!墩撜Z·泰伯篇》魏何晏《集解》引漢馬融語:“孟敬子,魯大夫仲孫踕也?!?宋王欽若《冊(cè)府元龜》卷八百三十一、清徐乾學(xué)《讀禮通考》卷三十八、卷五十四同?!墩撜Z·泰伯篇》朱《集注》:“孟敬子,魯大夫仲孫氏,名捷?!?宋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卷四:“孟敬子,獻(xiàn)子之孫。”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百三十四:“說即南宮敬叔,何忌即孟懿子,皆僖子之子也,懿子之子名彘,一名泄,即孟武伯。武伯之子名捷,即孟敬子?!?
謹(jǐn)案: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卷九:“《說苑》作孟儀,疑儀字是。”?茲從之。則孟敬子,姓姬,氏孟,名捷,字儀,帝嚳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棄之裔,周公旦之后,出于惠公弗湟之孫、桓公允次子公子慶父(共仲),仲孫蔑(獻(xiàn)子)之孫、仲孫彘(武伯)之子,魯國大夫,生卒年未詳(前436年-前431年在世)。?其長(zhǎng)于謀略,諳習(xí)禮儀,富有文才,為戰(zhàn)國前期魯國著名的政治家與貴族文士,傳世有《答季孫強(qiáng)論食食》一文。
關(guān)于告不害其人,《墨子·公孟篇》:“二三子復(fù)于子墨子曰:‘告子曰:“言義而行甚惡?!闭?qǐng)棄之?!?《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dòng)心。’”?《告子上》:“告子曰:‘性猶杞柳也……。’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孀釉唬骸^性。’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nèi)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nèi)也?!甲釉唬骸孀釉唬骸靶詿o善無不善也。”’《告子上》趙注:“告子者,告,姓也,子,男子之通稱也,名不害,兼治儒、墨之道者,嘗學(xué)于孟子而不能純徹性命之理……以告子能執(zhí)弟子之問,故以題篇?!?清程大中《四書逸箋》卷五同。則告子(前420年-前350年),氏告,名不害,族屬、世系皆不詳。其諳習(xí)典籍,善于辭令,富有文才,提出“生之謂性”的著名觀點(diǎn),曾與孟子多次論辯,為戰(zhàn)國前期著名的文士。
謹(jǐn)案:清閻若璩《四書釋地又續(xù)》:“告生復(fù)姓,不害其名。與見公孫丑之告子及以告子題篇者自各一人?!?閻氏認(rèn)為《公孫丑上》與《告子上》是兩告子。孫詒讓據(jù)《告子上》趙注亦謂當(dāng)是兩人。梁?jiǎn)⒊赌幽甏肌氛f:“《公孟篇》記墨子與告子語,而告子又曾與孟子論性。參合兩書言論,其為一人無疑?!瓌t以弱冠的告子得上見晚年的墨子,以老宿的告子得下見中年的孟子,年代并非不相及?!?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墨子弟子通考》:“《墨》《孟》書中告子之為一人,尤無可疑?!?梁、錢所言是。墨子和孟子所見告子當(dāng)為一人。
關(guān)于告不害之年世,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諸子生卒年世約數(shù)》定為前420年至前350年,葉志衡《戰(zhàn)國學(xué)術(shù)文化編年》同。茲從之,補(bǔ)證如下:就現(xiàn)存典籍看,《墨子》載有墨家弟子告知墨子關(guān)于告子事,但稱墨子為“子墨子”,顯然是后來的追記,當(dāng)有不真實(shí)之嫌。而《孟子·告子上》趙《注》“嘗學(xué)于孟子”不知何據(jù),大概是“臆度”之言,不可信。相對(duì)而言,《孟子》所記孟子說“告子先我不心動(dòng)”則較為真實(shí),孟子約生于公元前397年,?從孟子的語氣看,告子當(dāng)稍早于孟子。惜其具體年代不可詳考,姑從錢穆說系于此。
關(guān)于公儀休其人,《孟子·告子下》:“魯繆公之時(shí),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漢桓寬《鹽鐵論·相剌篇》、《說苑·雜言篇》大同?!俄n非子·外儲(chǔ)說右下》:“公儀休相魯而嗜魚?!珒x子不受?!薄俄n詩外傳》卷三、《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九、卷八百二十、卷九百三十五、《記纂淵?!肪砭攀?、《駢志》卷二、《天中記》卷五十、卷五十六、《廣博物志》卷三十七大同?!妒酚洝ぱ袅袀鳌罚骸肮珒x休者,魯博士也。以高弟為魯相。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zhēng)利,受大者不得取小??陀羞z相魚者,相不受。客曰:‘聞君嗜魚,遺君魚,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誰復(fù)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橙愣?,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jī),云‘欲令農(nóng)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高《注》:“公儀休,故魯博士也?!?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卷六十五、卷八十五、宋李昉《太平御覽》卷二百五十二、八百二十五、卷八百二十六、祝穆《古今事文類聚·續(xù)集》卷十七、元佚名《氏族大全》卷二十二、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十七、卷六十四、卷一百三十六、《淵鑒類函》卷三〇九、三百五十、卷三百六十六、卷三百九十八同。《說苑·政理篇》:“公儀休相魯,魯君死,左右請(qǐng)閉門。公儀休曰:‘止,池淵吾不稅,蒙山吾不賦,苛令吾不布,吾已閉心矣,何閉于門哉!”?《權(quán)謀篇》:“楚成王贅屬諸侯,以魯君為仆。魯君致大夫而謀曰:‘我雖小……今成王以我為仆,可乎?’……公儀休曰:‘不可不聽!楚王身死國亡,君之臣,乃君之有也,為民君也?!斁鞛槠汀!?
謹(jǐn)案:《史記·楚世家》:“莊敖五年(前672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殺莊敖代立,是為成王?!ㄋ氖辏┒拢ㄇ?26年),商臣以宮衛(wèi)兵圍成王?!∥矗赏踝越g死?!币馈冻兰摇泛汀读鶉瓯怼?,楚成王于周惠王六年(前671年)至周襄王二十七年(前626年)在位,凡四十六年,相距公儀休二百余年。故《說苑·權(quán)謀篇》之“楚成王”誤。又,《說苑·權(quán)謀篇》向宗魯《校證》:“楚成王、公儀休相去二百年,何由并世?‘成王’疑‘威王’之誤?!?考《史記·楚世家》和《六國年表》,楚威王于周顯王三十年(前339年)至三十八年(前331年)在位,凡九年。而考索現(xiàn)存文獻(xiàn)典籍,公儀休只侍魯穆公一君,《說苑·權(quán)謀篇》為仆之“魯君”可能是“魯穆公”。魯穆公在位凡三十三年(前409年-前377年),即使在其三十三年,亦與楚威王相去三十八年。故向宗魯此“‘成王’疑‘威王’之誤”存疑,而可能為“簡(jiǎn)王”、“聲王”。
公儀休,即《韓非子·外儲(chǔ)說右下》、《說苑·雜言篇》之“公儀子”,亦即《鹽鐵論·相刺篇》之“公儀”,魯博士,相穆公,族屬、世系和生卒年皆未詳(前409年-前377年在世)。其奉法循理,為政清廉,素有令名,善于辭令,諳習(xí)典籍,為戰(zhàn)國前期魯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貴族文士,傳世有《嗜魚而不受論》一文。
關(guān)于申詳其人,《禮記·檀弓上》:“子張病,召申詳而語之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幾乎?’”?清馬骕《繹史》卷九十五同?!睹献印す珜O丑下》:“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cè)則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cè)則不能安其身。”?《孔叢子·居衛(wèi)篇》:“申詳問曰:‘殷人自契至湯而王……。’公叔木謂申詳曰:‘吾于子思,親而敬之,子思未吾察也。’申詳以告曰:‘人求親敬于子,子何辱焉?’子思答曰:‘義也。’申詳曰:‘請(qǐng)聞之?!鹪唬骸迨现樱瑦廴酥?,慢而不知賢,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以人口而親敬,吾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申詳曰:‘其不知賢,奈何?’”?宋汪晫《子思子全書·外篇·胡母豹》同。宋呂祖謙《大事記》卷一:“周威烈王十七年,魯穆公尊事孔伋,以公儀休為相,泄柳、申詳為臣?!?金履祥《資治通鑒前編》卷十八、《資治通鑒綱目前編》卷十八同。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卷八:“子張有子曰申詳,賢雖下于子思,卻與泄柳并?!?閻若璩《四書釋地又續(xù)》卷上:“申詳,子張之子,子游之壻,是陳之顓孫氏與吳之言氏遠(yuǎn)為婚姻?!?
謹(jǐn)案:申詳(前475年-前405年),姓媯,氏顓孫,虞帝舜之裔,胡公滿之后,出于公子顓孫,顓孫師之子,本陳人,陟居魯陽城,魯穆公臣。其年世與魯穆公、子思相當(dāng)。惜其具體卒年不可詳考,姑從錢氏《先秦諸子系年》系于本年。
綜上所考,曾參為帝顓頊高陽氏之孫夏禹之裔,夏少康少子曲烈之后,曾阜之孫,曾點(diǎn)(子皙)之子,曾元、曾申(子西)之父,本鄫人,國滅徙居魯南武城,父子并為孔子弟子;其大約生活于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至周考王五年(前436年)之間,春秋、戰(zhàn)國之際著名儒學(xué)大師,傳世有《夫子之道論》、《吊論》諸文。言偃為言思之父,本魯人,陟居吳,孔丘晚輩弟子,以“文學(xué)”著稱,孔子卒后自成門派,戰(zhàn)國時(shí)期逐漸形成了所謂“子游氏之儒”學(xué)派;其大約生活在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至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間,傳世有《行不由徑論》、《處禮之變論》諸文。孟捷為帝嚳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棄之裔,周公旦之后,出于惠公弗湟之孫、桓公允次子公子慶父(共仲),仲孫蔑(獻(xiàn)子)之孫、仲孫彘(武伯)之子,戰(zhàn)國時(shí)期孟氏世系為:仲孫彘(武伯)→孟捷(敬子)→孟側(cè)……;其為魯國大夫,長(zhǎng)于謀略,諳習(xí)禮儀,富有文才,生卒年未詳(前436年-前431年在世),為戰(zhàn)國前期魯國著名的政治家與貴族文士,傳世有《答季孫強(qiáng)論食食》一文。告子,氏告,名不害,族屬、世系皆不詳;其大約生活在周威烈王六年(前420年)至周顯王十九年(前350年),為戰(zhàn)國前期著名的文士,諳習(xí)典籍,善于辭令,富有文才,提出“生之謂性”的著名觀點(diǎn),曾與孟軻多次論辯。公儀休為魯博士,奉法循理,為政清廉,素有令名,善于辭令,諳習(xí)典籍,為戰(zhàn)國前期魯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貴族文士,傳世有《嗜魚而不受論》一文。其族屬、世系和生卒年皆未詳(前409年-前377年在世),曾任魯穆公相。申詳為虞帝舜之裔,胡公滿之后,出于公子顓孫,顓孫師之子,本陳人,陟居魯陽城,大約生活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前405年)之間,曾任魯穆公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