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智
摘要:文章從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出發(fā),主要闡述了計算機應用能力包含的基本內容,提升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途徑,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以及大學生信息能力與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路徑。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素養(yǎng);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9-0076-02
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目前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它不同于專業(yè)能力,而是一種通識能力。用人單位也許會愿意花時間、花人力來帶應屆畢業(yè)生熟悉專業(yè)知識的應用。但是,就目前情況看,大多用人單位還缺少既有專業(yè)知識又有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人才,所以,他們更愿意應屆畢業(yè)生能將其計算機應用能力立馬實踐于工作中。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1974年美國的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提出了信息素養(yǎng)這一概念[1],在目前信息化時代下,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用得不好,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甚至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為使用好這把雙刃劍,我們必須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用信息道德來規(guī)范大學生的信息行為,為創(chuàng)造干凈、和平、文明的信息環(huán)境提供條件。
一、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本內容
可以用于工作中,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應該了解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一)常規(guī)硬件知識
雖然現(xiàn)在筆記本越來越多,學生購機也因為其便利性,大多會購買筆記本,但是就目前情況看,單位上給員工普及筆記本的還相當少,估計在未來幾年內,臺式電腦應該還是主要工作機型。筆記本的維修主要是廠家完成,一般個人是不會拆開檢查零部件的,否則銷售方會在其保修方面毀約。臺式電腦不同于筆記本,存在多處連線,容易出現(xiàn)接口松動。臺式機就算要保修,我們也不可能抱著整個電腦往維修點跑,還是要先判斷故障所在零件才行。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常規(guī)硬件知識主要包含計算機零件連接以及常規(guī)故障判斷。筆者在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問“我的電腦怎么黑屏了”,結果走過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顯示器電源指示燈都不亮了,是因為他們轉動顯示器時造成后面的電源線松動了。諸如此類的事件非常多,所以大學生應學會判斷常規(guī)故障,而不要動不動就驚動專業(yè)人士。
(二)常用軟件的使用
筆者認為,常用軟件的使用主要包括windows平臺的基本操作、offcie系列軟件的應用、防病毒軟件的使用,其他應用軟件的使用如PS,PDF閱讀器、壓縮工具等。為提高工作效率,大學生應該對基本快捷鍵熟練操作,同一事件學會用多種操作方法以應對不同的工作情況。
(三)網絡資源的利用
“上網”這個詞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貶義,但因為人們對上網內容的局限使得它好像成了壞孩子們干的事情。大學生應擴大自己的上網范圍,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尋找、搜索有利于自己學習、生活的資料,掌握網絡利用技巧,以便日后用于工作中。
(四)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行為目前如火如荼,大學生應該讓自己參與其中。并不是沒有東西購買就沒有必要參與電子商務,以后進入工作崗位后,還是要接觸的?,F(xiàn)在的企業(yè)單位基本都參與了電子商務行為。大學生還要擴大自己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參與范圍,不要說起電子商務就只有淘寶,可以了解鐵道部網站購買火車票的流程,了解“去哪兒網”購買飛機票的流程,了解阿里巴巴這種BTOB的電商網站,了解公司自身主頁的銷售模式等等。
二、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升途徑
(一)認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
現(xiàn)在大學基本都在一年級普及了“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該課程的內容一般來說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office系列操作、病毒防范等,與本文前面提到的應用能力包含內容基本吻合。筆者在近十年的該課程教學中發(fā)現(xiàn),新生入學計算機基礎越來越好,課程結束后,學生們與自身在開學時的差距卻越來越小。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筆者認為與新一代年輕人的性格有關。現(xiàn)在新生大多是90后,一般都自信、驕傲,教師可以在課程中給這部分人稍許打擊或增加作用任務,不要總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用學習。
(二)參與各種競賽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一般在一年級就結束了,等到大學畢業(yè)進入工作崗位時很多學生已經將全部所學還給了教師。為保證應用能力的持續(xù)利用,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可以在大學特別是一年級之后多參加與之相關的競賽?,F(xiàn)在國家很多機構都在組織相關的競賽,一般有學校團體賽和個人賽。各高校也應該盡量組織學生參加競賽,滿足學生將學習成果表現(xiàn)出來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賽經歷及成績也能對日后步入工作崗位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四川民族學院目前就已經組織學生參加了幾次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ITAT)大賽。除了這類機構組織的競賽,各學院還可以自行組織相關競賽。四川民族學院目前已組織五屆辦公軟件競賽,采取“十分”的應用型題型,完全考查學生的操作能力[2]。
(三)尋找各種實習機會
應用能力必須實踐,學生應該盡可能地給自己增加實習機會。只有在實踐中遇到了問題,才更有積極性去探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法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會特別深刻。筆者給學生理出了幾個實習機會。第一,加入校內外相關組織,如院報、系報等。第二,利用寒暑假進入工作崗位進行社會實踐;有學生向筆者反映,在面試假期工的時候,問計算機怎么樣,他說還不錯,結果進入工作崗位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不懂,工作效率也很低。只有在有問題的地方才能進步,鼓勵學生多參加假期社會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以后步入工作崗位才是無縫步入。第三,自行成立計算機相關服務組織。例如,可以幾個學生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電腦維護維修部門,免費或低價為需要的學生服務?,F(xiàn)在做小生意的學生非常多,學生也可以考慮經營一個打印店之類的,同時幫需要打印的學生提供文件格式設置等相關服務。
三、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
信息素養(yǎng)簡單的定義來自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它主要指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3]。信息素養(yǎng)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信息意識:即人的信息敏感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xiàn)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簡單來講,面對不懂的東西,能否積極主動的尋找答案。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是信息技術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4]。
信息知識:既是信息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又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它。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信息系統(tǒng)與信息進行評價的能力等。這也是信息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處信息時代,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和豐富的信息常識,而不具備較高的信息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去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信息道德:具有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yǎng),對媒體信息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絡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tǒng)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5]。
信息素養(yǎng)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
四、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路徑
要有好的信息能力,大學生在上網時不要總局限在同類網站,應擴大自己的應用范圍。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來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第一,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第二,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如微博、論壇、聊天工具等;第三,學習一些檢索技術,特別是一些大型檢索類網站如百度的檢索技術。
前不久,國家出臺了抵制造謠傳謠的相關法律,證明我國的信息道德到了必須規(guī)范的時候。人人都在感嘆信息環(huán)境不好,又有多少人從自身出發(fā)考慮過呢。筆者列出了幾個方面,呼吁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有意去遵守,為將來文明的信息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一點小小貢獻。希望大學生不制造、不傳播虛假信息、黃色信息和反動信息;不非法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遵守信息法律、法規(guī);網上文明聊天;負責任地使用信息和發(fā)布信息[6-7]。
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充實大學生活,提高自身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拓寬就業(yè)門路,有百利而無一害。
參考文獻:
[1]路強,劉穎.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現(xiàn)狀分析與培養(yǎng)途徑研究[J].情報科學,2013,(10).
[2]潘鴻.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分析[J].數(shù)字化用戶,2013,(6).
[3]劉瑜.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機制再設計的必要性及其籌劃[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6).
[4]張瑞紅.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探討[J].情報科學,2013,(8).
[5]曹志梅,郭太敏.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一體化探索[J].新世紀圖書館,2013,(4).
[6]曹玉娜,陳慧敏.3G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J].大理學院學報,2013,(1).
[7]符勤,劉海萍,宋滿滿等.基于問卷調查的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狀況分析——以長沙學院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