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晨
天河潭風景區(qū)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石板鎮(zhèn),距貴陽市區(qū)約24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中山水相依,別有洞天,不但能領略美麗的湖光山色與神奇的溶洞奇石,還能捕捉到景物中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
天河潭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整個景區(qū)河谷蜿蜒曲折,溝壑懸崖險峻,融山、水、洞、潭、瀑布、峽谷及天生橋為一體,河灘縱橫密布,形態(tài)各異,因而享有貴州山水濃縮盆景的美稱,曾被谷牧譽為“黔中一絕”,早在明末清初時期,詩人吳中蕃也曾隱居于此,更給此處留下一篇佳話。
進入景區(qū),首先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許多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瀑布,聽導游介紹其中有一處寬達210米的瀑布,是國內(nèi)最寬的鈣化灘瀑布,水流充沛時,瀑布轟鳴而下,勢不可擋,在潭水中濺起漫天水霧,蔚為壯觀,天氣好的話,還能看見美麗的彩虹。
瀑布下游一段稱為香粑溝,河床上堆積著20多處鈣化灘,串連著 20余個溶洞,水流飛瀉而下,流經(jīng)香粑溝河段那些奇形怪狀的石灰?guī)r溶洞,形成了浣沙洲、綰髻園、仙女出溶等景觀。沿著香粑溝走去,一路上可以參觀香粑車、水車、水碾、水磨等古老的水文化遺跡。
連接著鈣化灘與水溶洞的是臥龍湖,百步石橋像龍脊一般整齊的排列在湖中,湖水碧綠清澈,時不時蕩起一波波的漣漪,湖邊青山綠樹,相映成趣。景區(qū)內(nèi)有座橫跨在兩山之間的天生石橋,名為天生橋,橋高20米,跨度30米,橋面寬35米左右,甚是雄偉,沿著山間石壁小道穿過天生橋洞,橋下有一直徑50米,深達70米的巨型豎井,河水似自天而降,潑灑而下,形成一泓深潭,以此得名“天河潭”。
天河潭景區(qū)內(nèi)的主要景觀為水洞和旱洞,乘船至絕壁下的“龍?zhí)抖础笨韶灤┤?;漫步于壁下另一旱洞“天河洞”,可飽覽洞中千姿百態(tài)的巖溶景觀。龍?zhí)抖醇词撬?,為一條暗河溶洞,需坐船進入,水洞全長約1000米,最寬處80余米,最窄處僅20米,洞頂最高處有50余米,洞內(nèi)河水最深處有21米,洞內(nèi)布滿了石鐘乳、石筍、石柱等喀斯特景觀。特別是在洞中有一座天然石橋,名為奈何橋,它飛架在洞里兩座懸崖之間,橋下則是深不可測的陰潭,配合著洞里涼絲絲的溫度,真是有讓人頭皮發(fā)麻的感覺。
待船駛出水洞,就到一竹林河灣,名為翠溪。河水碧波蕩漾,河面飄散著片片竹葉,河里水草搖曳,有青灰色的小魚隱匿其中,岸邊密密麻麻全是蔥翠的綠竹,好似被天地無邊的綠色擁抱其中,令人無比舒暢。
之后棄舟登岸,進入旱洞欣賞洞中美景,旱洞全長200余米,漫步向前,觀看各種造型奇特的天然鐘乳,伴著五光十色的燈,令人浮想聯(lián)翩,恍如進入神話世界,忽而去到了天堂,忽而游覽于地獄,各中美妙,不一而足。一處洞頂一簇鐘乳石有細微水珠滲出,匯流而下,恰好滴于地下鐘乳石的尖部,如此往復,已是千千萬萬年,感嘆水旱兩洞的景色,皆如此千萬年水滴自然溶蝕而成,不由得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景區(qū)中還有一個特色游覽項目,便是架設在山頂全長400米的高空滑索,從山這頭滑翔至另一頭需要約40秒的時間,在空中可觀看到天河潭景區(qū)的全貌,森林,瀑布,奇石,湖水盡收眼底,傳說中后羿便是由此頂峰飛到譚邊與嫦娥相會,此處便是天河,此處盡是仙境。
若下次您有機會去往貴州短暫停留,請一定要去領略這濃縮了貴州山水韻味的天河潭。(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