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永順縣文聯向先林:我家的家風是,孝敬父母,愛護家人;以鄰為善,以書為友;忠于婚姻,熱愛家庭;忠孝為本,勤儉持家。
新化縣委宣傳部伍實強:作為公民,必須忠誠,做到“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子女,必須盡孝,做到“百善孝為先”;作為家庭成員,必須盡責,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桂東縣委宣傳部徐焱明:我家的家風是謙虛,是忍讓,是多幫助他人,是多行善事好事。
湘潭市雨湖區(qū)朱哲涵: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tǒng)美德更是綿延不斷,經久不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賦予其新的內涵和底蘊,指導人們做事做人。
瀏陽市大瑤鎮(zhèn)戴圣偉:家風正則家道昌。家道家風是一個家庭處世行事的原則規(guī)范、是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更是一個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一個沒有穩(wěn)定、優(yōu)秀家風的家族,是沒有生命力的,傳宗接代只是家族血脈的延續(xù),傳承家風才是家道永昌的法寶!
東安縣委宣傳部張明:我認為中國人的家道家風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里面倡導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既是中華民族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也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和自身生存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更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起碼的行為準則。
石門縣委宣傳部唐海:家風盛則家興、家興則族興、族興則天下興。經濟社會發(fā)展繁榮的今天,重拾弘揚家道家風的好傳統(tǒng),不僅僅只是一種形而上的俯身回味,更是返身于對傳統(tǒng)與積淀的美好向往。
岳陽市委講師團劉生康:家道家風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家和萬事興”“有國才有家”都是祖訓。當下倡導家道家風文化,正是一種“尋根”和“回歸”,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我的家道家風就是“好學上進,克己奉公”。
湘潭市第二中學教師李有芳:大到國家強盛,社會和諧,小到個人生活幸福,事業(yè)有成,都有賴幸福的家庭。如何把家建設好,打造家庭文化,形成家道家風,我認為應該提倡“仁、義、禮、智、信”。
永興縣國稅局李湖海:家道家風的好壞,本與金錢、地位無關,卻與家庭成員的素養(yǎng)、理念、魂魄、品格、道德情操有關。家道家風的好壞,既關系著家庭的成敗與興衰,也影響到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常德市鼎城區(qū)委宣傳部沈勇: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自豪,是對家庭成員的一種自律規(guī)范。好的家風不僅要合符道德法律,更需與時俱進,合符時代的脈搏。家風不僅要促進小家庭和睦興旺,還要助推社會大家庭和諧,欣欣向榮。
湘潭市委宣傳部陳冠軍:“勤、善、義、孝”,這就是我家世代傳承的家道家風。樸素家風激勵著我不斷進取,使我擁有了事業(yè)的欣慰、生活的快樂和家庭的幸福。
永州市零陵區(qū)委宣傳部袁忠民:我家的家道家風是:勤儉睿智,忠孝誠廉;正直博學,勵志崇德;遵法明理,和睦謙讓;創(chuàng)新進取,自立奉獻。
岳陽市委講師團鄒震江:我家的家道家風就是孝敬父母、友愛他人、與時俱進、克己修身。
湖南省國防科工局袁愈武:家風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最持久的教育。
株洲縣退休教師齊一匡:孝是家庭的基礎、家風的核心。孝道未能守好,又如何守好諸德?看來,要保持好的家風,必須從彰顯孝德開始。
常德市鼎城區(qū)朱長順:家庭是社會的組織細胞,家風的好壞關乎社會風氣的好壞。每個家庭都應該倡導良好家風,共創(chuàng)社會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