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總是和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很難想象,一個節(jié)日,如果沒有某種食品“代言”會是怎樣?也難怪,“民以食為天”嘛。你瞧,春節(jié)有餃子,元宵節(jié)有湯圓,中秋節(jié)有月餅,就連寄托哀思的清明節(jié)也有一種叫清團的東西。而端午節(jié),可以沒有賽龍舟,但絕對不能沒有粽子。
如今人們生活好了,想吃粽子隨時都能買到,超市的冷凍箱里,各種粽子琳瑯滿目。不像我們小時候,非得等到端午節(jié)到了,才能吃到粽子。在那個物質(zhì)比較匱乏的年代,沒錢是一個原因,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得到。
我的家鄉(xiāng)在安徽北部,盛產(chǎn)小麥,因此面比米便宜得多。記得小時候,一天三頓飯,除了中午一頓米飯,其他都是稀飯饅頭或者面條。由于糯米比普通的米要貴上一倍,因此,我們家只有到元宵節(jié)才買十幾斤。這十幾斤糯米除去一部分磨成糯米粉用來包元宵外,剩下的一小部分一直要存到端午節(jié),用來包粽子。那時我媽常用一個布袋將糯米小心翼翼地裝著,放在柜子里。怕生蟲,時不時拿出來曬曬。我特別喜歡吃粽子,每次我媽把糯米拿出來曬,我就會問:“端午節(jié)還有多久啊!”我媽總是笑著說:“快了,快了!”我那時不知道看日歷,聽了我媽媽的話就高興地跑開了。
到了端午節(jié),我媽便去河邊摘蘆葦葉,回來后泡在水里。糯米是前一天晚上就泡上了,因為浸了水,原本很少的米,顯得多了一半。我媽不太會包粽子,便央求鄰居林霞姐來幫忙。林霞姐手快,像變戲法似的,將綠色的粽葉折一折,裹一裹,很快就包好了一個粽子,而且有棱有角,既好看又不漏米。粽子全部包好后,我媽就把粽子放進(jìn)大鍋里,用大火煮。我呢,一會兒跑過來聞一聞,心里那個急呀!過了許久,一股清香從廚房里飄出來,我剛要掀開鍋蓋,被我媽攔住,“粽子要多悶一會兒,米才能熟?!闭媸切募背圆涣藷狒兆?!
終于可以吃了!我趕緊從鍋里拎出一個粽子,把線解開,然后剝?nèi)ド罹G色的粽葉,一口咬下去,也顧不得燙了,很快就吃下了肚。粘粘的,軟軟的,那個香啊!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樣子,我媽不禁笑起來。
我和弟弟、妹妹小的時候特別能吃,每人都能吃四五個粽子,有了粽子,常常飯也不想吃了。然而,并不是每個端午節(jié)都能這樣暢快地吃粽子。記得有一次,家里過年買的糯米很少,都磨了面粉,到了端午節(jié)才想起沒糯米。當(dāng)時家里沒錢,看著我們眼巴巴的樣子,我媽便讓我爸買了兩斤糯米。這么點兒糯米自然包不了幾個粽子,我們家六口人,一人兩個都不夠。我媽想了主意,在糯米里摻了些大米??赡艽竺讛v得太多,那次包了一大盆粽子。摻了大米的粽子自然硬了許多,更像是飯團。可是,我們依然吃得很開心。或許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粽子好不好吃,而是能否吃上。
現(xiàn)在的粽子品種多了,一些人喜歡在粽子里包各種各樣的餡,豆沙的、紅棗的、火腿的,等等,想吃到白粽子都很難。然而在我看來,粽子還是樸素的最好。很多東西,過度地改良,往往失去了它的本真。
又要到端午節(jié)了,超市里早已打起了粽子促銷戰(zhàn),粽子們披著華麗的外衣紛紛上場。望著這些“好看”的粽子,我不禁懷念起小時候那摻了大米的粽子,懷念起那段貧窮的歲月。粽子還是兒時香……
鞏孺萍,女,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海外華文女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獲中日友好兒童文學(xué)獎、冰心兒童文學(xué)新作獎、江蘇省紫金山文學(xué)獎、《兒童文學(xué)》全國十大“魅力詩人獎”、新浪網(wǎng)“我最喜愛的兒歌作家”等。著有兒童詩集《再見,雪孩子》、《窗前跑過栗色的小馬》、《變來變?nèi)サ膵寢尅泛屠L本《麻煩的蛋》、《我的第一本昆蟲記》等。兒童詩集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yōu)秀圖書,多部作品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