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
他們,一個43歲,一個14歲。他看起來樸實平凡,生活過早地在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他滿臉稚嫩,卻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奔跑在校園里,甚至連在教室的凳子上坐穩(wěn)都是難事。
于是,他成了他的同桌,在安徽省舒城縣舒三中學小學部,他每天把他背到二樓的教室,和他坐在一起聽課,背他上廁所,四年來從未間斷。
因為,他是他的爸爸。
安徽省舒城縣杭埠鎮(zhèn)保靖村村民李光兵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90年代初就進城務工的他老實能干,20多歲就在城里買房娶妻,是村里人人羨慕的“能人”。
2000年,兒子的到來更讓李光兵欣喜不已,他為兒子取名李子豪。他覺得,看起來聰明可愛的兒子一定會是他最大的驕傲和自豪。
然而好景不長,兒子長到八個多月大的時候,細心的李光兵慢慢發(fā)現(xiàn),兒子好像跟別人家的孩子有點不一樣:頭立不起來,也不會翻身,而且表情也有些木訥。難道兒子有什么問題?念頭一閃過,李光兵驚出了一身冷汗!為了弄個究竟,夫妻倆隨后帶著孩子去了趟南京兒童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讓夫妻倆徹底驚呆了:先天痙攣性腦癱!
“孩子將來四肢不能動,智力也不行,這種孩子沒法治好的,實在不行,你們可以考慮再生個孩子?!?醫(yī)生的一席話更是讓夫妻倆的心涼到了冰點!
不可能!兒子怎么會治不好呢?接下來的幾年里,不愿意接受診斷結(jié)果的李光兵帶著所有的積蓄,輾轉(zhuǎn)南京、上海、西安、北京等地為兒子治病。他的堅持和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兒子六歲那一年,通過在北京一家醫(yī)院的康復治療,智力水平已漸漸接近正常孩子,但四肢依然無法正常活動,連筷子都拿不起來。為了給兒子治病,李光兵漸漸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親戚朋友也幾乎借了個遍,光債務就欠了十多萬。他決定賣掉房子搬回老家農(nóng)村居住,而這個決定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我們這樣傾家蕩產(chǎn)地回老家,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呀?”
以往,李光兵什么事情都依著妻子,但這一次,他非常堅定。為了兒子,付出多少他都愿意,只要兒子能好起來。
2006年,李子豪的媽媽由于無法承受來自家庭的壓力,選擇了與李光兵離婚。這個憨厚的男人沒有任何怨言,無條件地接受了家庭所有的債務和撫養(yǎng)子豪的重擔。
李光兵賣掉了城里的房子,還掉部分債務,用剩下的一點錢回到鄉(xiāng)下承包了一個魚塘,獨自專心照顧兒子。
魚塘旁邊搭著簡易的兩小間房子,總共只有20平方米左右。夜幕降臨時,屋里傳出微弱的燈光讓小屋顯得格外寂寥。夜深人靜,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李光兵就和兒子坐在門口打發(fā)時間,他把從老一輩那里聽來的故事給兒子講了一遍又一遍,當他沒有什么可講時,兒子也不說啥,兩個人就這樣坐著發(fā)呆。蛙叫蟲鳴聲此起彼伏,周邊幾里地都沒有人家,仿佛生活在“孤島”上的李光兵忍受著一個又一個孤獨的夜晚,但看到兒子一天天好起來,所有的難過都被拋到了腦后。
既當?shù)之攱尩娜兆永?,李光兵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兒子的一切?/p>
2008年的一天,李光兵陪著兒子在屋外做康復訓練。幾個小學生背著書包路過時,兒子的眼中突然流露出向往的神情,這刺痛了李光兵的心。
為了讓兒子能有學上,李光兵騎著三輪車載著兒子跑遍了離家比較近的合肥市三河鎮(zhèn)上的四所小學,但沒有一所學??辖邮?。一次又一次被拒絕后,兒子哭了:“爸,咱回家吧!我不上學了!”
“沒關系,咱們再去別的地方試試,總會有辦法的。”李光兵笑著安慰兒子。在舒城縣舒三中學小學部,李子豪終于如愿以償。學校表示愿意接收這名特殊的學生,還為其減免了相關費用,但有個要求,孩子必須有大人看護,因為他坐不穩(wěn),走路也不方便。
從那時起,舒城縣舒三中學小學部的校園里多了這樣一對特殊的“同桌”:每天上學放學,都是“同桌”把他背來背去;他的手部難以使力,“同桌”就握著他的手腕,兩個人合力寫字,別的孩子半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yè),他卻要兩三個小時;他雙腿站不起來、坐不穩(wěn),如果不借助外力坐在凳子上一會兒就會歪倒,“同桌”就用胳膊攬著他,為他撐起堅實的港灣;他上廁所,“同桌”也得抱著去……
作為兒子的“同桌”, 李光兵顯然要付出更多。為了不耽誤兒子上學,他每天三四點起床捕魚,之后到集市趕早集售賣,接著回家照顧兒子起床。兒子穿衣、吃飯、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李光兵一樣一樣地搞好,然后騎著電瓶三輪車送兒子到學校,再將兒子背上二樓的教室。幾年過去了,兒子已經(jīng)長到80多斤,李光兵背起來已經(jīng)越來越吃力,他一步一步地挪動著,彎著腰,弓著身子,彎成了一座山的模樣。
日夜操勞讓李光兵比同齡男人老了許多,但每次看到名列前茅的兒子把獎狀遞給他時,他的臉上都笑成一朵菊花。當他看到懂事的兒子在作文里寫下:“爸爸就像一座山,為我遮風擋雨。我覺得自己比別人幸運。因為,我有個疼我愛我的好爸爸”時,這個一向堅強的漢子再也忍不住落下淚來!無論以后兒子去哪里上學,他都會一直陪著兒子,做兒子永遠的“同桌”。
“他是我的全部,我也是他的全部;他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弊鳛椤爸袊W(wǎng)事·感動2014”第一季度網(wǎng)絡人物候選人,這位“同桌爸爸”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語,既然上天安排了他們做一對父子,他就不會把他放棄。
對于他來說,有兒子的地方就有他,因為他必須活成兒子心中“山”的姿態(tài)。
(編輯/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