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瑩
提起李泉,圈內的人想到的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jīng)是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的頭號才子,卻出人意料地走向了流行樂壇;他曾經(jīng)是學院派唱作人,卻以老板的身份簽下趙薇、龐龍;他曾經(jīng)是和陳奕迅同臺比拼的選手,卻成為著名的音樂人;一人身兼創(chuàng)作歌手、金牌制作人、唱片公司推手、音樂學校掌門人等多個角色,他就是李泉。
提起李泉,圈外的人想到的是這樣一個人:大多數(shù)人對他的記憶是從《走鋼索的人》或《島中央》開始的,儒雅的外表,在音樂、表演上卻有著另外一種激情。他與范曉萱合作的范曉萱轉型之作《我要我們在一起》,讓歌迷認識了“音樂小魔女”之外的范曉萱。以楊宗緯幫唱嘉賓身份參加湖南衛(wèi)視《我是歌手》決賽演唱《我要我們在一起》,參加中央電視臺年度節(jié)目《夢想星搭檔》和古巨基以一曲《李香蘭》比賽中奪得首輪冠軍。
確定約到采訪的時候,著實是讓人雀躍不已,因為在很多人追逐流行樂的成長路程上,李泉和他的音樂的出現(xiàn),讓那時候的我們得以從一個不同的洞孔之中窺見博大音樂世界中不一樣的一些風景。而真的坐到面對面開始一次對話的時候,卻讓人沒有了追逐偶像的狂熱、躁動、不安。取而代之的是面對一位紳士時,被他感染而不由自主轉變的沉穩(wěn)、認真。
說到李泉,除了《走鋼索的人》或《島中央》等這些家喻戶曉的作品,其實早在“魔巖三杰”最紅火的年代,李泉就已經(jīng)以新人的姿態(tài)簽入滾石旗下的魔巖唱片。作為魔巖當時在內地繼“中國火”之后另一音樂品牌“中國海”力推的創(chuàng)作新人,李泉當時出過《新世界》、《上海夢》等三張專輯。盡管這三張唱片在當時并不像魔巖出品的眾多專輯一樣廣為公眾熟知,但其獨特的音樂風格,以及在滾石為林憶蓮、杜德偉制作的經(jīng)歷,都為他之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992年還在上大二的李泉,被當時魔巖唱片的老總張培仁一眼看中并收入麾下,成為魔巖當時在內地樂壇繼“魔巖三杰”之外著力打造的創(chuàng)作新人。對這位引路人,李泉印象深刻。其實這也算是一個蠻湊巧的機緣,因為李泉在差不多上高三的時候就有一個經(jīng)理人,他在高三的時候就開始做自己的樂隊,后來是這個經(jīng)紀人把李泉推薦給了當時的魔巖總監(jiān)張培仁。兩個人在李泉大二的時候見了面,那時候的李泉還在外打工,在一個酒吧里面彈鋼琴、唱歌,張培仁第一次進去看完他唱歌以后,兩個人就談了,談了以后就簽了,就是這樣。然而就是張培仁,日后給了李泉“把音樂當作理想”的堅持。除了自己的伯樂張培仁,李泉對當年曾經(jīng)在滾石幫助過他已經(jīng)一起工作過的“老滾石人”依然有著很深刻的記憶。在提到當年在為第一張唱片《上海夢》創(chuàng)作的那些日子,李泉笑著回憶起當時他的制作人賈敏恕為了工作要求他每天不理身邊被“軟禁”的生活。李泉說,正因為當時集合了這么多對音樂充滿熱情、創(chuàng)意,有趣的年輕人,形成了這樣一個真正專業(yè)的團隊,才讓滾石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的經(jīng)典。
2014年,李泉嘗試拋棄舊有音樂印象,他將弦樂與電子合成器音效切入到鋼琴搖滾旋律之中,呈現(xiàn)出一份簡潔而又飽滿的質感。在上一張專輯《天才與塵?!分?,對人生與理想做了一次完整的梳理過后,被譽為“鋼琴詩人”的李泉推出了這張久違兩年的全新專輯《再見憂傷》——這是在這個夏天爆發(fā)的一次突破,他用有別于以往的聲音呈現(xiàn)來跟樂迷分享,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美麗與哀愁。在這張李泉潛心創(chuàng)作兩年的新專輯里面,他除了身兼創(chuàng)作人、制作人、以及是歌手等角色外,過去一直善于透過音樂表達自己思考與感受的他,這一次沉浸在鋼琴前長達七百多天,用時間與歷練繪畫出李泉式音樂的全新篇章,用極為生活化的故事、或記錄,來取代自己以往交托在鋼琴旋律中對于人生的思考。如果,曾經(jīng)聽過的李泉是理性的,那么或許這次從他的全新專輯里面,會發(fā)現(xiàn)到一個全新的他。新專輯里,他以全新的音樂面向來呈現(xiàn)出屬于自己內心最為知性與感性的一面,也算是已作為一位倍受肯定級的全能唱作人的李泉,已經(jīng)踏入四十不惑年齡而在音樂上對于創(chuàng)作與理念的一種思想上的轉變。
或許,從這張專輯中聽見的李泉會稍微地有點陌生,但從他一開腔,就能聽到他并沒有過的深情、平和,他拋棄了自己昔日學院式的謙遜與高調、以及是極端商業(yè)潮流的時尚質感,以鋼琴、或吉他奏響那些溫婉、平緩的樂章,在濃郁的情感與都市氣息中,呈現(xiàn)出一幕幕屬于的全新音樂印象。李泉就仿佛成了一位說故事的人,從旋律奏響開始,透過他所唱開的那些從生命歷程提煉而來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讓聽眾戀上這一個別樣的李泉。而這,應該只是一個拉開帷幕的序章吧,這個章節(jié)代表著我們的音樂紳士踏上了他新的征程!
對話李泉
BOSS:從您這幾年連續(xù)地參加上海的爵士音樂節(jié)的情況來看,您覺得爵士樂在內地的發(fā)展呈現(xiàn)怎樣的趨勢?
李泉:如果說爵士樂在全國的影響力,我覺得還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說一些大城市、一些人群的話,已經(jīng)在漸漸開始接觸這類型的音樂了,并且數(shù)量還是在不斷增加的。目前比較成功的可能就是上海的爵士音樂節(jié),也聽說別的城市有朋友在做,但是還在成長中。
BOSS:您跟兩岸三地很多歌手合作過,覺得讓您印象深刻的合作有哪些?
李泉:挺多的,就舉兩個例子吧。一個是范曉萱,因為跟她的合作是很自然而然的、純音樂上的吸引吧,而不是那種大家一般知道的經(jīng)紀公司、唱片公司所促成的合作。那時候范曉萱來上海,而我自己有個樂隊定點在酒吧演出,她來到酒吧聽完我們的演出后就來后臺找我說:“你能不能幫我寫歌?”就是這么自然,而且合作下來以后變成了好朋友。我覺得這足夠說明,音樂是能拉近人和人之間除了功利以外的距離的。另一個例子我想說劉德華,因為跟他的合作改變了我原來的很多看法。在跟華仔的合作之前我也幫很多藝人寫過歌,但是我真正去了解一個明星的生活是從他開始的。那時候我不僅幫他寫歌,還是他專輯的制作。劉德華的工作排的非常滿,除了錄專輯還有拍電影,一天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幾乎每天如此。跟他比較,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太輕松了。所以從他身上我學到的是那種敬業(yè)的精神、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
BOSS:在音樂上近期有什么計劃嗎?
李泉:其實在這兩三年當中,算是寫了不少東西有兩張唱片然后還有一個音樂劇,而最近這些東西都處于一個表演期,不管是自己音樂的演出還是音樂劇的公演。
BOSS:去年的微電影《艷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對大銀幕有什么發(fā)展打算嗎?
李泉:沒有。其實我自己去演微電影這樣的東西,我自己還是覺得很奇怪的。因為導演是我的朋友,當時我就答應了,但這并不在我自己的規(guī)劃或者工作日程當中的。我覺得我自己不是一個好演員,不太擅長表演。
BOSS:2013年您前后參加了幾個大型的綜藝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中有哪些吸引您的元素嗎?
李泉:首先就是我剛完成一定程度上封閉性的創(chuàng)作,剛剛從一個黑屋子里出來,想透透氣,想把自己一些唱歌的感覺可以在節(jié)目當中呈現(xiàn)。而且這幾年的電視音樂節(jié)目確實比前幾年的做得要好,然后參加這樣的節(jié)目讓大家多了解一些我的音樂吧。
BOSS:說到綜藝節(jié)目,您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娛樂精神的人嗎?
李泉:其實我從小就是個挺頑皮的孩子吧,畢業(yè)出來做音樂了,反而被大家界定為比較“學院”吧,但是這不是我的個性,其實我還是比較貪玩的。
BOSS:除了音樂等方面的工作,還有別的事業(yè)嗎?
李泉:其實我一直都不滿足于做一個所謂的唱作人、藝人的身份吧,所以我在八年前離開唱片公司,也沒有再發(fā)唱片,在這其間我跟一些基金合作開始去做一些公司方面的事,當然也是跟音樂有關系的,然后去開辦自己的音樂學校。那段時間是忙一些跟自己之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樣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