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芬
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小細胞肺癌33例的臨床療效分析
劉月芬
目的 探討伊立替康聯合順鉑在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和毒副反應。方法 選取本院腫瘤科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方案(IP)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患者33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療效和毒副反應, 并同本院腫瘤科同一時期內采用依托泊苷聯合順鉑方案(EP)治療的小細胞肺癌患者32例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IP組客觀緩解率(OR)為66.67%, EP組客觀緩解率為(OR)為65.63%, 兩組OR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常見的毒副反應為骨髓抑制、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瀉)和血液學毒性, IP組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低于EP組(P<0.05), 而消化道癥狀發(fā)生率高于EP組(P<0.05)。兩組均未發(fā)生毒性相關死亡病例。結論 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方案臨床療效高、毒副反應較低, 值得作為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進行臨床推廣。
小細胞肺癌;伊立替康;依托泊苷;順鉑;聯合化療
據統(tǒng)計, 肺癌中約兩成為小細胞肺癌(SCLC), 其擴散速度快, 轉移早, 初次治療緩解率普遍較高, 但是極易復發(fā)。近年來化療已經被公認為是治療小細胞肺癌的主導治療手段,而伊立替康聯合順鉑在治療小細胞肺癌中因優(yōu)勢突出, 療效顯著, 用藥劑量患者可耐受[1], 所以在業(yè)界內受到廣泛關注。本院經過對采用IP方案治療SCLC的臨床觀察, 確定將其視為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方案, 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IP組:選取33例本院腫瘤科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IP方案治療的SCLC患者, 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 且均為初治病例, KPS評分70分以上, PS評分未超過2分。其中男20例, 女13例, 年齡29~70歲,中位年齡60歲, 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 有客觀可測量病灶,血常規(guī)、電解質、心電圖、肝腎功能等無明顯異常, 且未見慢性腸功能障礙和青光眼等伴發(fā)癥狀。EP組的32例患者采用同樣的選取方式,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IP組 伊立替康85 mg/m2, 第1、8天靜脈滴注;順鉑30 mg/m2, 第1、3天靜脈滴注。EP組 依托泊苷
100 mg/m2, 順鉑25 mg/m2, 均為第1~3天靜脈滴注。1個治療周期21 d, 連治4個周期。隨訪1年。
1.3 評價標準 療效判定按照WHO實體腫瘤療效評定標準將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 以CR+PR為客觀緩解(OR)。毒副反應判定按照WHO抗癌藥物毒性反應標準。完成治療4個周期后可以評價療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組間比較行t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所有患者均完成預定的4個周期化療和療效評價, IP組中CR7例, PR15例, SD7例, PD4例,客觀緩解率(OR)為66.67%(22/33), EP組中CR6例, PR15例, SD6例, PD5例, 客觀緩解率(OR)為65.63%(21/32), 兩組OR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毒副反應比較:所有患者均進行了毒副反應評價, 且均未發(fā)生毒性相關死亡病例。IP組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低于EP組(P<0.05),而消化道癥狀發(fā)生率高于EP組(P<0.05)。兩組心電圖改變發(fā)生率、肝腎功能異常、貧血乏力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 小細胞肺癌(SCLC)已經成為肺癌中增加最快的細胞學類型, 它所獨具的生物學特性致使其對化療藥物較為敏感, 因此聯合化療方案有效率較高。20世紀90年代以后,依托泊苷聯合鉑劑(順鉑或卡鉑)成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的標準一線方案, 但是其療效有限。伊立替康是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 是喜樹堿的衍生物, 其在體內的主要活性成分為7-乙基-10羥基喜樹堿(SN-38), 可以干擾拓樸異構酶I的DNA鏈斷裂-再連接反應, 導致DNA鏈的單鏈斷裂。2002年日本臨床腫瘤學組織進行的JCOG9511研究也表明伊立替康聯合順鉑與依托泊苷聯合順鉑相比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并降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從而為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指出方向。此外, 伊立替康也是有效的SCLC二線化療藥物, Ichiki報道, 伊立替康對復發(fā)的SCLC治療也非常有效。本項研究表明, 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SCLC療效確切, 且毒副反應降低, 用藥劑量患者尚可耐受, 為SCLC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案, 值得進一步深入推廣研究
[1] 王彩玲, 王俊生.IP方案聯合沙利度胺二線治療晚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實用癌癥雜志, 2011, 26(1):89-90.
2014-02-26]
457001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