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程 彭維海 金洪娟 榮 莉 張 舵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整形美容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黃色瘤是一種脂質代謝障礙異常引起的良性腫瘤,是由于脂質的組織聚集形成的皮膚黃色丘疹。瞼黃瘤是一種較常見的黃色瘤,常對稱地好發(fā)于兩上瞼的內(nèi)眥處,多發(fā)或單發(fā),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1〕,好發(fā)于老年人。較小的瞼黃瘤治療方法有激光法、冰凍法等。對較大的瞼黃瘤,手術切除較為理想,直徑超過10 mm的瞼黃瘤手術切除后創(chuàng)面很難直接閉合,即使閉合亦會出現(xiàn)眼瞼閉合不全或眼瞼畸形,治療起來非常棘手〔2〕。本文采用眼輪匝肌皮瓣修復老年人上瞼較大瞼黃瘤切除后的創(chuàng)面,并同時行上瞼松弛重瞼術,效果滿意。
1.1臨床資料 選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該方法共治療10例中老年患者,男2例,女8例,年齡60~72(平均66)歲。雙眼發(fā)病者7例,單眼發(fā)病者3例。上瞼瞼黃瘤均位于瞼內(nèi)側,腫瘤面積為11 mm×15 mm~15 mm×21 mm。
1.2手術方法
1.2.1手術設計 患者取仰臥位,將上瞼皮膚平展后,于上瞼緣上方5~7 mm處設計重瞼線的第1條弧線。然后,根據(jù)上瞼皮膚的松弛度設計去除的皮膚量,畫出第2條切除線。利用兩線之間擬去除的皮膚量設計眼輪匝肌皮瓣〔3〕。見圖1。
1.2.2手術方法 常規(guī)面部消毒鋪巾后,行局部浸潤麻醉。將重瞼線全層切開,深達瞼板筋膜淺層。將上瞼瞼黃瘤沿眼輪匝肌表面去除。切開重瞼線上方的第2條切除線,在擬去除的皮膚組織中選擇一部分為眼輪匝肌肌皮瓣。其余的皮膚及肌肉去除,皮瓣以內(nèi)側眼輪匝肌為蒂,旋轉180°,適當修剪轉移后的皮瓣形狀,與切除瞼黃瘤后的創(chuàng)面形狀一致。外眥部重瞼上切口,做廣尾式切除多余的皮膚,矯正外側松弛皮膚。適當去除重瞼線下緣眼輪匝肌,去除多余的眶膈脂肪。眼輪匝肌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的切口邊緣用6-0絲線直接全層間斷縫合。用7-0絲線按重瞼成形術縫合上瞼〔4〕。見圖2,圖3。
圖1 術前設計
圖2 眼輪匝肌皮瓣
圖3 以眼輪匝肌為蒂旋轉后
圖4 術后即可
1.2.3術后處理 術后表面涂抹紅霉素眼膏,適當加壓包扎,次日常規(guī)換藥,觀察皮瓣血運情況,術后7 d拆線。見圖4。
本組患者均以超出腫瘤1 mm畫出切除范圍,避免腫瘤復發(fā)。制備的皮瓣最大面積為12 mm× 22 mm,最小為10 mm×15 mm。手術均同期行重瞼術。術后皮瓣色澤良好,所有病例術后均I期愈合,隨診6~12個月,皮瓣無攣縮,完全成活,上瞼內(nèi)眥側未見成角畸形,眼瞼形態(tài)自然,效果滿意。術后無腫瘤復發(fā)。
瞼黃瘤常見于中老年女性患者,黃色扁平隆起,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患者常由于影響美觀而就診〔5〕。瞼黃瘤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冷凍,微波,電灼法及手術治療〔6〕。 局部藥物注射需要多次反復治療,并且治療后易復發(fā),冷凍或激光對能量及深度要求較高,操作不當同樣會復發(fā)或局部色素脫失,病變范圍較小可行非手術治療,病變范圍較大需行手術治療。當直徑≥10 mm時,直接閉合比較困難,即使勉強縫合也會導致眼瞼閉合不全或眼角畸形,這時需要皮瓣修復或游離植皮。
對于黃色瘤貼近瞼緣的患者,運用z型眼輪匝肌皮瓣修復切除后的皮膚缺損,其下方距瞼緣間可以利用的皮膚組織較少,主張運用眼輪匝肌皮瓣修復。游離植皮的皮片薄,顏色與眼瞼周圍皮膚差距較大,修復后可能出現(xiàn)局部凹陷,且皮片收縮還可能導致眼瞼外翻。
眼輪匝肌肌皮瓣因其血供豐富,毗鄰受區(qū),制備簡單方便,皮膚質地、色澤、彈性與受區(qū)一致,因此是一個非常好的供區(qū)選擇〔7〕。老年患者上瞼皮膚多較松馳,行重瞼術的同時多余的上瞼皮膚往往祛除,如果將祛除的皮膚組織設計成眼輪匝肌肌皮瓣,修復瞼黃瘤切除后殘留的創(chuàng)面,不僅達到美容眼瞼的效果,同時達到祛除瞼黃瘤的治病效果,可謂一舉雙得。
手術的缺點:(1)眼輪匝肌肌皮瓣往往受到轉移距離的限制,修復的過程需聯(lián)合上瞼皮膚松弛矯正術,設計不當可引起上瞼繼發(fā)畸形。(2)轉移時,蒂部肌肉重疊,可引起上瞼重疊部臃腫,重瞼內(nèi)眥部連續(xù)性不好。但長期隨訪中,臃腫逐漸減輕,重瞼線形態(tài)良好〔8〕。
總之,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上瞼皮膚松弛重瞼術修復上瞼巨大瞼黃瘤,充分利用了中老年患者上瞼皮膚松弛的特點,既保證美容眼瞼的效果,同時達到去除瞼黃瘤的目的,在治療老年人上瞼巨大瞼黃瘤的手術中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可進一步推廣。
4 參考文獻
1朱華鋒,王 健,胡玉萍.應用皮下蒂旋轉皮瓣修復老年型瞼黃瘤切除后的缺損〔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1):7-9.
2宋儒耀.美容整形外科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367.
3鄭永生,孫 強,馬 濤.上瞼眼輪匝肌蒂島狀皮瓣修復上瞼黃色瘤切除后缺損并同期行重瞼成形術〔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3;9(2):69-71.
4郭恩覃.現(xiàn)代整形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478-9.
5Beergman R.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xanthelasma palpebrarum〔J〕.J Am Acad Dermatol,1994;30(2-1):236-42.
6孫 鑫,李華英.瞼黃瘤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醫(yī)學〔M〕.2009;18(3):419-20.
7周莉萍,李福琴.應慎用非手術方法治療上瞼內(nèi)眥部黃色瘤〔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0;16(2):101.
8連志鴻,劉 陽,程開祥.上瞼皮下蒂旋轉皮瓣在瞼黃瘤切除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應用〔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08;4(3):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