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 張錦英
(遼寧醫(yī)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內鏡胰膽管造影術(ERCP)為胰膽管疾病常用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1〕,但在麻醉操作過程中的刺激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老年患者由于機體生理功能下降,對于不適感的反應更為靈敏,可引起嚴重的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2〕。因此,如何在保證老年患者呼吸和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前提下,維持滿意的麻醉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在ERC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擇期行ERCP的年齡≥60歲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聯(lián)合給藥組和單藥組,每組30例。聯(lián)合給藥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0~79〔平均(69.28±6.51)〕歲,體重50~69 kg,平均(60.14±5.72)kg,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9例、Ⅱ級13例、Ⅲ級8例。單藥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0~81〔平均(70.05±7.34)〕歲,體重49~69 kg,平均(60.25±6.07)kg,ASA分級Ⅰ級10例、Ⅱ級12例、Ⅲ級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體質情況和對手術危險性分級等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內分泌失調、有麻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入選患者家屬均簽署本院倫理委員會擬定的知情同意書。
1.2麻醉方法 手術前20 min肌肉注射0.4 mg阿托品,進入手術室后監(jiān)測心電圖(ECG)、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呼吸幅度和頻率(R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利用體外循環(huán)機常規(guī)建立體外循環(huán)(CPB),轉流量維持在23~25 L·m-2·min-1,患者取側俯臥位,鼻導管連續(xù)給氧2 L/min。聯(lián)合給藥組麻醉誘導:泵入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n),同時靜脈注射丙泊酚1.5~2 mg/kg;微量麻醉泵間斷性每小時靜脈輸注4~6 mg/kg丙泊酚維持麻醉。單藥組麻醉誘導:靜脈注射2~2.5 mg/kg丙泊酚,微量麻醉泵間斷性每小時靜脈輸注5~9 mg/kg丙泊酚維持麻醉。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麻醉誘導前(T0)、麻醉誘導后(T1)、手術進鏡時(T2)、術中(T3)、手術退鏡時(T4)、患者蘇醒時(T5)的MAP、HR、RR、SpO2水平;記錄患者蘇醒時間(自停止給藥到可睜開眼正常呼吸時的時間)、丙泊酚用量;記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惡心、嘔吐、體動等。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和丙泊酚維持用量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蘇醒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聯(lián)合給藥組丙泊酚維持用量明顯低于單藥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麻醉各時間段呼吸、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聯(lián)合給藥組患者在T1時MAP明顯高于單藥組,RR明顯快于單藥組(P<0.05);兩組患者麻醉不同時間點HR、SpO2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麻醉誘導前T0相比,單藥組T1時MAP、RR明顯降低(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聯(lián)合給藥組患者麻醉期間呼吸抑制和體動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單藥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和丙泊酚維持用量對比
表2 兩組患者麻醉各時間段呼吸、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n=30〕
ERCP由于手術操作時間長,患者多采用側俯臥體位,老年患者常合并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3〕,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進行麻醉對于麻醉師是一個挑戰(zhàn)。研究〔4〕顯示,對于接受ERCP的老年患者在進行監(jiān)護麻醉時,由于鎮(zhèn)靜過度而導致呼吸抑制是醫(yī)療事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丙泊酚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靜脈麻醉藥之一,對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誘導麻醉后可引起MAP和RR降低。因此,降低丙泊酚的用量是預防呼吸抑制和血壓降低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接受麻醉的老年患者顯得更為重要。
右美托咪定是高特異性的α2受體激動藥,通過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α2受體最為密集的腦干藍斑區(qū)域進行刺激,引發(fā)并維持催眠狀態(tài),進而起到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該狀態(tài)下患者可被語言或刺激喚醒,有助于確保麻醉時的安全性,并且還可減少其余種類鎮(zhèn)靜藥物的使用劑量〔5〕。老年患者多伴有心律失常、高血壓、肺動脈高壓,使用右美托咪定不會使肺動脈壓增高,可保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避免出現(xiàn)心肌缺血。
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在保證較好的麻醉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了丙泊酚的使用量,進而有助于避免高劑量丙泊酚導致的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過度抑制。研究〔6〕顯示,麻醉誘導10 min內是血壓和呼吸異常發(fā)生率最高的時間段。本次研究說明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對于患者MAP和RR的影響較小,可有效避免血壓迅速降低和呼吸抑制,提高了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較好,同時對患者的刺激較輕,老年患者具有較高的舒適性和依從性。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在行ERCP的老年患者中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血流動力學更平穩(wěn),術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4 參考文獻
1陳洪流.老年重癥急性膽管炎患者的治療方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37-8.
2李渭敏,梁幸甜,楊承祥,等.丙泊酚不同靶濃度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用于老年人ERCP檢查術麻醉效果的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1;32(10):1338-40.
3高永平,魏 建,鄭雅梅,等.ERCP術后感染的病因病原學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02-3.
4陸衛(wèi)升.瑞芬太尼與丙泊酚誘導后補注對圍插管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5):543-5.
5丁 穎.瑞芬太尼與丙泊酚在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麻醉中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8):826.
6楊麗華,王 敏,范志寧,等.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在老年人治療性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2;31(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