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杰 程秀麗 趙 勇 趙英凱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高干病房,吉林 長春 130000)
老年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病,具有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等特點。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jīng)精神癥狀,對患者社交、職業(yè)與生活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1〕。AD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特征性病理改變?yōu)棣碌矸蹣拥鞍壮练e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jīng)細胞內(nèi)神經(jīng)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jīng)元丟失伴膠質(zhì)細胞增生等〔2〕。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發(fā)展,老年AD患者發(fā)病率顯著升高,成為影響我國人群生活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之一〔3〕。因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在臨床治療方面尚存在較大的困難。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最近觀察發(fā)現(xiàn)非藥物治療在臨床中也具有一定的價值〔4〕,本研究旨在探討認知功能訓練聯(lián)合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治療老年癡呆的臨床效果。
1.1資料 入選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并確診為AD患者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60~72歲,診斷標準:符合美國神經(jīng)病語言障礙和卒中研究所關于AD的診斷標準,排除其他類型的老年癡呆及其他精神障礙性疾病,并在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如肝腎功能、顱腦CT等相關檢查,患者患病均在2年以上,其入院前精神癥狀已經(jīng)得到良好控制,并且可以進行正常訓練。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力減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語言能力降低等。文化水平分別為小學13例,初中25例,高中17例,大專7例。
1.2方法
1.2.1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由專門受過訓練的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患者存在的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進行訓練及生活能力訓練,每天上午、下午各進行2 h,共持續(xù)6個月,主要包括:記憶力訓練、智力訓練、語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記憶力訓練:主要是瞬時記憶力,告訴患者數(shù)字,主要為星期數(shù)、日期等,再請患者重復上述數(shù)字,并進行多次訓練;將不同的東西按順序給患者看,并要求患者記憶,5 min后請患者回憶出上述東西;智力訓練:對患者進行數(shù)數(shù)字、下象棋、撲克等其他相關智力類游戲,特意培養(yǎng)患者的各項智力水平;推理能力:向患者講述相關知識,并由患者進行下一步內(nèi)容,如告訴患者今天是星期幾,2 d以后是星期幾;語言能力:帶患者讀報紙等,要求患者吐字清晰,語言流暢等。日常生活訓練:指導患者自身進行洗臉、刷牙、穿衣服、整理床鋪等基本生活措施。
1.2.2評價標準 訓練前后由專門護士對患者進行評分,包括智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同時由兩名副主任以上醫(yī)師采用簡易智能狀態(tài)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對患者訓練效果進行評價。
2.1所有患者訓練前后各項能力改善情況 所有患者經(jīng)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后,智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較訓練前顯著改善(P<0.05)。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訓練前后各項能力改善情況
2.2所有患者訓練前后MMSE和ADL比較 患者訓練前MMSE及ADL評分分別為14.9±4.9、35.2±13.2與訓練后16.7±5.2、31.7±9.8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AD是目前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智力水平和各項生活技能顯著降低。隨著年齡結構老齡化發(fā)展,AD患者比例呈顯著上升趨勢,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5,6〕。尤其是AD,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因而治療方案也不完善,目前其治療的主要措施為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患者預后相對較差,生活質(zhì)量顯著降低,給我國社會和經(jīng)濟帶來嚴重負擔〔7,8〕。因此尋找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主要熱點問題之一。老年癡呆患者其疾病發(fā)展過程為開始出現(xiàn)精神障礙至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主要特點為漸進性、緩慢發(fā)展至認知功能衰退并呈現(xiàn)不可逆性,因此這類疾病與其他疾病具有相似點,即進行早期并采取有效地治療手段對于延緩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非常顯著的臨床意義〔9,10〕。目前對于這類患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但是其臨床效果有限,并且患者用藥依從性較低〔11,12〕。有研究〔13,14〕顯示,對這類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對于恢復患者部分智力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提示,藥物治療無效或者輔助藥物治療情況下,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延緩病情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作用。老年癡呆患者出現(xiàn)智力、推理能力等各項能力顯著下降,最后出現(xiàn)全面能力下降〔15,16〕,對其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操作簡單、易行,并且能達到相應的目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颊呓?jīng)過日常生活訓練后,其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高,能自己進行洗臉、刷牙、整理自身,不僅提高患者自身人格水平,也減輕了子女的負擔,除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外,還具有非常顯著的社會意義。通過訓練,患者自身各項能力得到了提高,與周圍人群的溝通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溝通增加,患者類似于進行自身訓練,其能力進一步升高,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綜上,老年癡呆是我國即將面臨的一種社會問題,對于這類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能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4 參考文獻
1李 嵐,沈 君.老年癡呆患者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09;24(3):179.
2謝麗君,張仁剛,殷俊先,等.康復訓練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2011;(6):120-1.
3王曉明,徐忠信,莽 靖,等.慢性腦缺血致認知功能障礙大鼠皮層Rho激酶表達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8):944.
4于鳳芹,彭 海,楊艷飛,等.RhoA/Rho激酶信號通路對小鼠抗衰老Klotho蛋白表達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10;17(1):3-5,22.
5嚴 斌,孫 芳,段立暉,等.法舒地爾聯(lián)合尼莫地平對老年性癡呆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3):92-3.
6康海華,馬 莉.認知功能訓練對老年性癡呆病人康復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08;8(9):33-5.
7湯 哲,張欣卿,吳曉光,等.北京城鄉(xiāng)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2):116-8.
8Ho AJ,Raji CA,Becker JT,etal.Obesity is linked with lower brain volume in 700 AD and MCI patients〔J〕.Neurobiol Aging,2010;31(8):1326-39.
9呂述鵬,郭宏敏.ApoE 基因多態(tài)性在老年癡呆非老年癡呆臨床分型及中醫(yī)辨證與健康人群中的比較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2):35-7.
10楊 禮,秦琴保.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3):2303-4.
11Terekeci HM,Kucukardali Y,Onem Y,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aemia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elderly people〔J〕.Eur J Intern Med,2010;21(2):87-90.
12蘆 霜,盧 昕.認知功能訓練對早期老年癡呆患者智能和生活能力影響的探討〔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10):2039-40.
13侯紅波.護理干預對改善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8;6(7):39-40.
14Royall DR,Palmer R,Chiodo LK,etal.Depressive symptoms predict longitudinal change in executive control but not memory〔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2;27(1):89-96.
15王玉璧,郭 蕾,竇志芳,等.關于老年癡呆病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4):743-5.
16吳玉芙,呂繼輝,王維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性癡呆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0;28(6):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