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玉
(井岡山大學護理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老年人的主要居住場所包括社區(qū)、養(yǎng)老院和老年病房,且主要為社區(qū)及家庭。為了“實現健康老齡化”和“科學為健康老齡化服務”這兩個目標〔1,2〕,本研究分析江西省吉安市社區(qū)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1.1對象 2012年10月到2013年1月對江西省吉安市社區(qū)采取整體抽樣,共抽取5個社區(qū)的428名老年人,共發(fā)放問卷428份,回收合格問卷415份。見表1。
1.2研究方法 使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3〕進行口頭或手寫問卷調查。調查表包括36個條目,8個分量表:軀體功能(PF)、軀體健康所致角色限制(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感(GH)、生命力(VT)、社交能力(SF)、情感問題所致角色限制(RE) 和心理健康(MH)。按各條目的權重,得到分量表的積分,再轉換為0~100的標準分。分數越高,表明該方面的功能狀況越好,生命質量越高。標準分=〔(實際初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或方差分析χ2檢驗。2個或以上變量間線性依存關系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1社區(qū)老人生命質量評分情況 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情況為:PF(41.94±23.29)分,RP(53.64±43.03)分,BP(80.24±20.25)分,GH(43.20±19.07)分,VT(60.40±15.67)分,SF(63.79±20.24)分,RE(71.13±37.16)分,MH(68.14±15.43)分,加權平均分為(64.06±17.49)分。
2.2不同性別組生命質量評分 男性生命質量加權平均分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的8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見表1。
2.3不同人口學因素對社區(qū)老人生命質量評分結果的影響 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從事家務或無業(yè)、喪偶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較年齡小、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從事專業(yè)技術等職業(yè)、在婚老年人差(P<0.05)。見表2。
2.2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因素逐步回歸分析 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以前從事的職業(yè)、婚姻以及滿意度作自變量,各維度得分作應變量,多分類無序自變量和多分類有序自變量分別以亞變量形式和連續(xù)性變量進行處理。結果顯示:影響社區(qū)老人生命質量程度前5位的因素依次為:每天外出散步、孤獨感、疾病、對生活滿意度、喪偶。見表3。
表1 不同性別、年齡對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分的影響(分,
表2 不同文化程度、婚姻、職業(yè)及收入水平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分
表3 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因素逐步回歸分析(標化回歸系數)
本研究發(fā)現,在養(yǎng)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8個維度中,總體健康感和軀體功能這兩個維度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低,加權平均分,比尤佳愷等〔4〕報道的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分低,這可能與各地區(qū)的傳統(tǒng)習俗,經濟發(fā)展水平、文化背景以及采用的調查方法等不同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增加,老人的生命質量降低,這可能是由于年齡的增長,老人機體各部分的功能都減弱,生命質量也隨之降低〔5〕;收入的高低與生命質量加權平均分呈正比,提示經濟狀況差的老年人其生活狀況、營養(yǎng)水平較低,從而間接影響人的身體以及MH,最終導致收入低的老人的生命質量低于收入高的老人〔6〕;文盲生命質量加權平均分比較低,可能的原因為文盲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低,娛樂能力較差,導致生命質量較差〔7〕;從事家務或無業(yè)的老人加權平均分比較低,干部文教衛(wèi)生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比較高,可能與文化程度高低有關;在婚老人加權平均分比較高,喪偶比較低,可能的原因為喪偶的老人比較孤獨,缺少情感交流,從而影響到生命質量〔8〕。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人的生命質量與性別有相關性,這與國外研究〔9〕結果一致。但有研究發(fā)現,男性的軀體健康評分高于女性,而MH評分卻低于女性〔10〕,說明了性別差異會影響健康水平。其原因可能是不同性別人群中收入水平、生活行為方式、性別以及文化程度的分布不同引起的〔11〕。
體育鍛煉狀況主要影響PF,當然,身體狀況也會反過來影響體育鍛煉的程度;孤獨感主要影響情感角色和MH;社區(qū)老人大部分患有各種慢性疾病,患病對生命質量的影響主要反映在GH和BP;對生活滿意度主要影響SF、RE和MH;喪偶主要影響RE和MH〔12〕。
社區(qū)應該加強業(yè)務管理,做好老年人的生活護理和醫(yī)療護理工作,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建立各種設施如棋牌室、閱覽室、健身房等,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郝曉寧, 胡鞍鋼. 中國人口老齡化: 健康不安全及應對政策〔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 2(3): 73-8.
2湯軍克, 李惠英, 陳林利, 等. 社區(qū)老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J〕.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9; 18(5): 447-50.
3朱燕波, 王 琦, 陳柯帆, 等. 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醫(yī)體質類型與健康狀況關系的分層分析〔J〕. 中西醫(yī)結合學報, 2011; 9(4): 382-9.
4尤佳愷, 湯軍克, 丁錦春, 等. 上海市某區(qū)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yī)學, 2010; 37(9): 1694-7.
5馬紀林, 趙學軍, 李玉麗, 等. 松江區(qū)方松街道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 2013; 27(2): 5-8.
6宋 潔, 石作榮, 崔 寧. 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心理, 社會相關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 30(12): 1727-9.
7韓羽楠, 倫施斯, 陸超楠, 等. 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價研究進展〔J〕.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12; 19(8): 1276-8.
8陳 娜, 李寧秀, 高 博, 等. 成都市社區(qū)老年人口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15): 3904-7.
9Mohammadkhani P, Dobson KS, Massah Choolaby O,etal. Determine the rule of gender in relation between sexual desi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J〕. J Rehabil, 2011; 12(1): 27-33.
10肖亞洲, 陳立章, 謝 知, 等. 衡陽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0; 20(3): 438-41.
11陳正英, 楚 婷, 薛桂娥. 民族地區(qū)農村留守老人生存質量調查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 30(1): 84-6.
12劉 飛, 王欣欣. 慢性疾病影響老年人QOL的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21): 4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