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蔚 羅 茜 陳小異
(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暨應用心理學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331)
空巢老人是指身邊無子女共同居住,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其中包括單人空巢老人和夫婦兩個的空巢老人〔1〕。隨著我國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日漸增高,其心理問題不斷出現(xiàn),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前瞻性意義,學術界逐漸開始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但多數(shù)研究多關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和原因〔2~4〕。已有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相對于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更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5,6〕,對老年人孤獨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現(xiàn)狀和影響方面〔2~5〕,對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干預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如Savikko等〔7〕研究顯示團體輔導能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但國內(nèi)相關的干預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進行團體輔導干預和對其效果進行分析, 為相關的工作提供心理學的研究參考和依據(jù)。
1.1團體輔導方案設計依據(jù) 理論依據(jù)主要來源于存在主義心理學。存在主義一直認為:人一輩子最終都是孤獨的,只有自己能給予生存意義,還決定了以后生活的方式及決定自己是存在還是死亡。當意識到自己是孤獨的,這也是十分令人恐懼的,因而有些人試圖將自己隨意的拋入到喧鬧中來逃避孤獨,但是試圖去體驗自己的孤獨,并嘗試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方向也是不錯的。而這些,對于生理老化、活動能力下降、社會功能損傷的老人群體來說,尤其是對于空巢老人來說,對生存尋找和定位顯得非常重要。存在主義的基本在于關注現(xiàn)在。因此,輔導者主要關注是什么困擾了被試的現(xiàn)狀,并通過對個體進行的輔導而使這些關鍵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或緩解,喚起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和追求,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2團體輔導方案設計目標 通過規(guī)范團體輔導的開展和嘗試,降低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的水平,進而為制定改善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提供具體和可借鑒的方法,通過干預治療,讓老年人學會自己進行孤獨感的排遣。
根據(jù)老年人這一年齡段的身心和社會特征,孤獨感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及現(xiàn)實應對中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研究者的訪談調(diào)查,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團體活動的目標。
通過對影響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這一情緒體驗有關的問題(例如安全感的問題、與家人和朋友關系的相處及自身身體老化、疾病、死亡的態(tài)度和感受等)探討,幫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矯正對自己不良的認知,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及體驗與人交往的樂趣,并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而達到降低孤獨感體驗的目的。
1.3團體的構(gòu)成 首先遵循自愿報名的原則招募參與人員,然后用《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問卷》〔8〕篩選團體輔導的合適人選,對于參與團體輔導的人員面談說明團體目的、征詢參加動機后決定最終人選。《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問卷》有社交性孤獨感、自我性孤獨感、情感性孤獨感3個維度,共26個題目,采用四點計分,從“經(jīng)常這樣”到“從不這樣”計為1~4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獨感越強。該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4,分半信度為0.829,量表的模型擬合指標合理。對50名被試在孤獨感量表上的得分進行高低排序,在實驗中選取孤獨感水平較高(分數(shù)較高)的18名被試作為實驗對象,進行規(guī)范的孤獨感的團體干預。團體名稱為“快樂夕陽紅”,性質(zhì)為同質(zhì)的、封閉型、成長性和支持性團體。團體成員為60歲以上的城市空巢老人(考慮到安全問題,選擇主城區(qū)80歲以下的老人作為被試),成員性格友善坦誠,能和他人和睦相處,較少極端性情表現(xiàn),盡量平衡了成員的性別和職業(yè)。
1.4團體輔導方案簡介 團體輔導的技術和應用主要體現(xiàn)為:有目的的詢問技術;成員提供正向的標簽;觀察的任務。在團體輔導過程中,領導者的帶領作用以有目的的詢問,幫助成員建立組員間的相互信任和彼此的接納,讓成員之間增加吸引力,引導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每次團體的暖身活動結(jié)束前以鼓勵來增強成員的行動力;跟成員互相討論家庭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可以判定成員通過團體輔導的心理走向。
本活動設計為進行為期5次的團體輔導,1.5 h/次,1次/w。本次團體輔導共分為5個單元,主要分為3個階段:(1)形成階段:包括第一單元“相見”,好的活動氣氛是團體持續(xù)發(fā)展與成長的首要條件,是每個團體心理輔導必須達到的。(2)成長階段:包括第二單元“熟知”,第三單元“了解”,第四單元“回憶”,本階段的目的在引導和培養(yǎng)老人熱愛生活,通過對以前生活的回顧,重新審視過去,幫助老年朋友重新認識自己,充分感受生活。引導老年人積極看待自己的存在,進而提高自信,從而降低由老化帶來的孤獨體驗。(3)團體結(jié)束階段:包括第五單元“快樂屬于我”,幫助老人提升對生活的熱愛和信心。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15.0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表1可見,本團體在自我性孤獨感、社交性孤獨感和情感性孤獨感以及孤獨感總均分與前測差異極其顯著(P<0.000),其中自我性孤獨感、社交性孤獨感和孤獨感總均分均由較高水平的孤獨感降低到中等或更低水平,而情感性孤獨維度由原來的中等水平上升到較高的水平。
表1 團體輔導前后孤獨感比較±s,n=8)
根據(jù)量表維度的意義,“社交性孤獨感”是涉及與生活中的朋友,他人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孤獨體驗,“自我性孤獨感”涉及老年人在這一特定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社會生活內(nèi)容,社會價值等方面的孤獨體驗;“情感性孤獨感”主要涉及由于伴侶、家人、親戚等關系的缺乏??傮w來看,本團體輔導方案對城市空巢老人總體孤獨感的降低或緩解是有效的。其中出現(xiàn)了感性孤獨維度不降反升,由原來的中等水平上升到較高的水平,可能原因是城市空巢老人通過團體輔導活動結(jié)識了更多老年人朋友,也在輔導者的引導下進行了諸多的緩解其孤獨感的活動,有效地緩解了“社交性孤獨感”和“自我性孤獨感”,但面對具體的失去伴侶、家人和親友或不能與其較多的交往等無法改變的情境,從“社交性孤獨感”和“自我性孤獨感”減輕中獲得的愉快和歡樂更容易催生“情感性孤獨感”。如何有效改變這個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在團輔方案的設計方面、其他咨詢技術的綜合運用方面加以考慮。
團體輔導和個別輔導相比,是在團體的情境下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方式,由咨詢師根據(jù)被輔導者問題的相似性,組成團體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的發(fā)展問題或心理問題。在本研究中之所以選擇團體輔導的方式,主要基于團體輔導相對于個別咨詢的優(yōu)勢和本研究特定的研究內(nèi)容等方面的考慮。
團體輔導本身有很多自己的優(yōu)勢。首先,團體輔導感染力強,影響廣泛。團體輔導是多向溝通過程,對每一個成員來說,都存在多個影響源。成員之間可以互相援助,這種參與的關系有利于增進彼此之間的關系。此外,在團體情境下,團體成員可以從觀察別人的行為,從多個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行為,從而更有利于個體問題的解決。而且團體過程中成員之間互相支持和集思廣益,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了對領導者的依賴,同時也加強了成員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團體輔導的效果比較容易鞏固。團體輔導的基本原理給成員提供了一種生活經(jīng)驗,參加者能將之應用到日常與他人的互動中。團體輔導中的很多環(huán)節(jié)為被試提供了真實的場景,為參加者提供了社交的機會。在具有良好信任的團體中通過其他成員信息的回饋,成員可以嘗試改變一些行為,并在活動的基礎上將這種改變延續(xù)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使團體輔導的效果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從研究內(nèi)容來看,團體輔導的方式最適合此研究。產(chǎn)生孤獨感的主要原因是關系的缺乏,利用團體輔導來建立成員間健康和諧的交往關系,緩解空巢老人的孤獨體驗顯得十分重要。從整體來看,本團體輔導方案對于城市空巢老人孤獨感的緩解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可以加以推廣。
4 參考文獻
1趙 黑.關注空巢:老年醫(yī)學專家支招〔J〕.家庭醫(yī)藥,2004;2:4-7.
2李金宴,張文謙,王偉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1):112-3.
3張 騎,王玲鳳.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6):2334-6.
4王玲鳳.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2):2932-5.
5劉 靚,徐慧蘭,宋 爽 . 老年人孤獨感與親子支持、孝順期待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5):636-8.
6Russell D. Living arrangements,social integration,and loneliness in later life: the case of physical disability 〔J〕. J Health Soc Beha,2009;50(4):460-75.
7Savikko N,Routasalo P,Tilvis R,etal. Psychosocial group rehabilitation for lonely older people: favorable processes and mediating factors of the intervention leading to alleviated loneliness〔J〕. Int J Older People Nurs,2010;5(1):16-24.
8羅 茜. 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及其團體輔導干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