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杰
在日前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xí)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了自己的文藝生活,談到了文藝對自身成長的影響。今年2月,他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到了對閱讀的喜愛,“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從健康角度來看,“近書者壽”,還真不是一句空話。
很多時候,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忙于現(xiàn)實的工作、應(yīng)酬,沉湎俗世,本身則是對自己的放縱。有調(diào)查表明,近年來國人平均每年的讀書量還不到1本,而到家國多難的猶太人那里,這個數(shù)字是64本!墨香既遠,心靈浮躁在所難免,于是,地鐵中少見了捧書研讀的專注,多發(fā)了雞毛蒜皮的爭執(zhí)。辦公室的勾心斗角,生意場的爾虞我詐,甚至院士造假、為官貪墨這樣極端事件的發(fā)生,亦不能不說與書籍慰安的缺失有關(guān)。
不少人寧可破費幾百元吃頓大餐,也不愿花幾十元買本好書。這賬算得委實不英明。拿本人舉例,由于婚后口腹之欲的放縱,一度增重到大腹便便,體檢時項項指標(biāo)亮起了紅燈。直到那天,書中一句詰問,“控制不住體重,何以控制人生?”始才醒悟。短短三個月,近美文、遠美食,甩掉贅肉30余斤。書,不會令人自動瘦身。但,觸動心靈的文字,乃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做更好的自己”的健康觀。
拋棄身上“三桶金龍魚”,看得到,也摸得著。而看不到、似乎也摸不著的,是內(nèi)心里塵埃的飄落?!梆B(yǎng)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這是名將鄭成功的自勉聯(lián)。千年以后,思之依舊氣魄慷慨。
讀書健心。舍友本是工科生,家貧,入文字行當(dāng)后,愈加發(fā)憤讀書,哪怕下夜班困苦不堪,哪怕收入微薄寒酸,三載通讀《資治通鑒》《二十四史》,至今文章境界大開,已成為獨當(dāng)一面的評論員。
讀書,更可健天下。當(dāng)年,“飲酒讀書四十年”的晚明名臣楊繼盛,錚錚鐵骨,雖筋骨寸斷,仍敢力抗權(quán)臣、踐行忠義?!白x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就義之后的衣帶詔,正氣浩蕩千古,實乃讀書人的最高境界。
開卷有益,與思想者們對話,不僅有助于擴展胸襟,更可明事理、明得失。一個人,離開書卷的熏染,難成大事;一個民族,離開熱愛讀書的習(xí)慣,失去從書中汲取智慧與道德的勇氣,亦難以立足。
當(dāng)然,書本中性,不可隨意閱覽。當(dāng)下,很多暢銷書良莠不齊,一些所謂的成功學(xué)、勵志讀物,花言巧語,到頭來勸人走上了傳銷的邪路。還有不少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靈異、玄幻、色情充斥,非但不能益身心、健天下,反而可能致使人墮落。思想控制行為,書籍引導(dǎo)抉擇。自古就有人讀書讀歪了、讀瘋了,單從健康觀之,亦不能不鑒。
讀書,“令人心曠神怡的體操”,不妨常常練習(xí)。一本好書,對身心健康的滋養(yǎng),可謂醇厚、扎實、雋永。其實,我們?nèi)钡牟⒉皇菚r間,而是拾起讀書習(xí)慣的那份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