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義
一、火 光
光,甲骨文的造型 由兩部分構(gòu)成,上面是熊熊燃燒的火炬 ,下面是蹲跪著的奴隸 ,手舉著火把為主人照明。光字的本義是指火光?!肮狻钡摹肮饷鳌薄肮廨x”之義,一直沿用到今。
光給我們最突出的感覺是明亮,使我們能在黑暗中看見物體,陽光、月光、燈光等是最常見的光。
二、陽 光
地球是光的世界。沒有光,就看不到色彩。太陽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個世界姹紫嫣紅,五彩繽紛:
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
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
早晨,我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
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大家的。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讀著《陽光》,讓我們感受到了陽光的功勞,它給萬物帶來了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真是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
三、月光與螢光
月光是柔美的、迷人的,給每一個人的童年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當代作家孫友田在《月光啟蒙》中寫道: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在迷人的夏夜,不能不提螢火蟲。螢火蟲又名夜光,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fā)出螢光,故名為螢火蟲:
夜里,
靜靜的原野,
螢火蟲在草原,
提著燈籠捉迷藏,
天上的星星,
低頭一看,詫異地說:
我們的同伴什么時候掉下去了。
晉朝時,有個小孩叫車胤(yìn),自幼聰穎好學,因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夏天的夜晚,車胤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他利用螢火蟲光刻苦學習,最后官拜吏部尚書,成為了一位有大學問的人。
請同學們認真書寫“火光”,寫的時候請注意:
火:點畫相對分高低,撇畫上直捺舒展。
光:上窄下寬扁,彎鉤伸展尖向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