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偉
2014年6月5日下午,山東省棗莊市某中學高三學生集體撕書。紙屑在空中飛舞,落在教學樓前的空地以及自行車上,白花花一片。與之相隨的,是響徹整個校園的高聲歡呼以及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這樣的場景非今年獨有,也非該校獨有。
集體撕書之所以會出現(xiàn)并為高三學生喜歡,一個原因在于這一行為被認為能幫助學生“有效減壓”。眾所周知,高三學生的精神壓力很大,尤其是高考前夕,壓力可以說達到了峰值。而過大的壓力是一種讓人感到痛苦的負能量,只有釋放出去,身心才能保持健康。對學生來說,一切壓力的產(chǎn)生都與讀書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不管是來自父母的壓力,還是來自教師的壓力,都是通過書本作用于自己的:“孩子們,要好好讀書!”由此,撕書就成了釋放精神壓力的重要途徑。在激烈的撕書以及大聲的歡呼中,學生可以肆意地宣泄十年寒窗所承受的巨大壓力。這和通過大喊大叫、哭泣以及擊打橡皮人宣泄壓力的道理是一樣的。
宣泄壓力沒有問題,但以撕書的方式宣泄壓力是一個問題。在學校教育三要素中,教師與學生被視為主體,與之相比,書的地位似乎是最低的。若從人作為“能動性”范疇,書作為“客觀性”范疇來說,有這樣的認識也不為過。但從學校教育中教師“教什么”與學生“學什么”來說,書卻是最根本的:沒有了書,學校里教師的教授、學生的學習便無從談起。從學??缛肷鐣瑫緦θ藖碚f同樣重要,“活到老,學到老”,這里面要學的知識必然包含書本知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必須愛護書本。愛護書本,也就是尊重教育,尊重人自身;反之,則意味著對教育與人自身的褻瀆。正是看到了書本之于教育和人的重要性,在中國的傳統(tǒng)里,學生被視為“讀書人”,教師被視為“教書人”。讀書人和教書人必須“愛書”“尊書”,不能隨意毀損書本。當然,對于那些因種種原因而被毀損的書,讀書人和教書人會用從小就練就的修書本領小心翼翼去修復。
學生撕書的激烈以及撕書中的歡呼,顯示了學生對書本的態(tài)度。書本的生命之所以能留存到畢業(yè)前夕,不是因為學生多么愛它,而是因為書本作為應付高考的必備工具還沒有完成它的使命而已。撕書,也許僅僅是撕毀一個先前總是束縛自己的、現(xiàn)在已不需要的工具而已,但它實際體現(xiàn)出來的卻是對書本所承載的文化知識的不尊重,對學生自身生命的不尊重。不管是書本,還是生命,在根本上,都不可以作為“工具”和“手段”來對待。如果我們不反思撕書的邏輯,到頭來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人生的悲哀:高三畢業(yè)撕書,撕毀不堪回首的過去,去迎接未來;同樣,大學畢業(yè)撕書,撕毀不堪回首的過去,去迎接明天。年老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生竟然是“撕裂的一生”,是“碎片化的一生”。
也許會有人說,好書才值得珍惜,而教科書算不上好書。姑且不談中國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所學習的書本知識是最基礎的,僅就中國學生讀書時的付出來說,教科書也應該珍惜。進而可以說,高中生可以認為自己學習的書本很糟糕,但必須承認的是,他們畢竟學習過,并且很認真地學習過,書本上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筆記不就見證著他們曾經(jīng)留下的汗水甚至是淚水嗎?而這些印跡成了他們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重要部分。每一個階段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書本作為高中三年的見證亦值得愛護。撕書,是在銷毀生命的記憶。問題是,若是銷毀了過往的記憶,現(xiàn)在的你、未來的你又是誰?我們不可以帶著一個空白的過去生活,那是非常糟糕的。成龍有一部電影《我是誰》不就說明了這一問題嗎?不管過去是好還是壞,我們都需要記憶和面對。當然,我們也需要通過對過去的反思調整自己,進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目前書本“無用”狀況,讓書本變得更有教育意義。勇敢地面對自己好或者壞的過去,是一個人成人的根本,否則就會發(fā)生自我認同危機。
撕書,是否只是學生之過呢?我看不是。包括家長在內(nèi)的教育者實際負有更多的責任。面對撕書狂歡的流行,教育者應該反思并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想想看,當教育者強調和倡導為考試而讀書的觀念和實踐時,當整個書本知識都是圍繞著考試而展開時,學生怎能不承受巨大的壓力?這樣,學生怎能擺脫工具主義的讀書觀呢?于是,當書本完成了應考的目的時,就在學生釋放壓力的撕毀中結束了自己。所以,努力改變這種錯誤的為考試而讀書的教育觀念,讓學生意識到生命整全的觀念以及讀書自身所存在的內(nèi)在意義,同時從生命健康成長的角度編寫具有教育性的教科書,并改善傳授書本知識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是我們目前的重要任務。否則,即使阻止了撕書行為,也無法改變學生對書本的態(tài)度。
對學生的壓力,學校只能疏不能堵。能否在學校里設置某類教育性的狂歡節(jié),以釋放和緩解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呢?和古希臘的酒神節(jié)相比,中國的節(jié)日大都比較嚴肅,狂歡往往被視為不符合禮儀而被禁止,所以國人的人性常常被壓抑?;谶@一點,可以在我們的學校中,開展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狂歡節(jié)以取代撕書狂歡。譬如,我們可以開展與西方萬圣節(jié)相似的活動,讓學生動手設計服裝和道具,然后在遵守大家都認同的規(guī)則的基礎上,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釋放自己的壓力。這既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制定、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又可有效釋放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蛘?,以班級為單位,集體過某一年齡段的生日,邀請父母也參與,一起狂歡,學生可以以表白、唱歌和跳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壓力和困惑,這也是頗有教育意義的。■
責任編輯/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