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春婷 圖片/施鶴皋
(接上期)
1.木管號(cornett),文藝復興時期木制管和有指孔的號類樂器。木管號在16、17世紀的管弦樂隊中受到普遍關注。木管號由銅管樂器的吹嘴和木管樂器的指孔相結合,共有3種類型:直管木管號、彎管木管號和柔音木管號,這三種木管號又有不同的型號。其中,彎管木管號最為流行,是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最為喜愛的木管樂器。彎管木管號的吹嘴是另外裝上去的,其音質嘹亮輝煌,所有木管號都是G調,音域為2個八度。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曲家蒙泰韋爾迪·克勞迪奧(Monteverdi Claudio)曾將木管號用于其歌劇《奧爾菲斯》(Orfeo)和《晚禱》(Vespers)中(圖26)。
2.蛇形大號(serpent),木管號家族的低音木管樂器。由于其形似蛇形,故名蛇形大號。蛇形大號最早見于16世紀末的法國,用于教堂中重復男聲聲部,后來流行于軍樂隊,成為軍樂木管樂器。郵票中的這件蛇形大號即是17、18世紀法國蛇形大號,其上有6個指孔,沒有閥鍵。直到19世紀中葉,教堂、軍隊和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中還有蛇形大號的蹤跡,之后就難覓其蹤了 (圖27) 。
圖26.木管號
3.弗拉佐萊(Flageolet)是一種哨嘴笛,豎吹笛類樂器,有兩種基本形式:法國的有4個指孔和2個拇指孔,英國的則有6個指孔。雙管弗拉佐萊(Double Flageolet) 盛行于19世紀的英國,它擁有一個吹嘴,這個吹嘴通兩個吹管,由此可以同時吹出不同的音(圖28)。
圖27.法國蛇形大號(17~18世紀)
圖28.雙管弗拉佐萊
4.短笛(Piccolo),其音高較管弦樂隊用長笛高八度,其長度也較管弦樂隊用長笛短得多。它也常常作為樂隊獨奏樂器,與長笛或小提琴旋律疊奏。郵票中的短笛,也加入了指鍵,只是沒有現(xiàn)在管弦樂隊中短笛的指鍵加入數量多,材質也是木質的(圖29)。
圖29.短笛
圖30.克魯姆管
5.克魯姆雙簧管(Crumhorn),此名稱原意為“彎管號”,形狀特征如魚鉤。這種樂器的名稱最早出現(xiàn)于1 4 8 9年的德累斯頓,意指一種管風琴音栓??唆斈冯p簧管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為普遍使用的簧罩樂器(reed-cap instrument)??唆斈冯p簧管一般有7個指孔,有3個用于低音的加長鍵。其家族樂器有:中音、次中音、低音克魯姆雙簧管,高音克魯姆雙簧管較為少見(圖30)。
6.抒情雙簧管(Oboe D'Amore),原意為“愛的雙簧管”,其音高比普通雙簧管低小三度。其擁有“球莖”形的管口、一條稍短的銅質彎嘴管,梨形的喇叭口,賦予其柔美而獨特的音色。抒情雙簧管整體尺寸在雙簧管和英國管之間。這種樂器曾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喜愛,但卻被后人所忽視。20世紀后,又被許多著名的作曲家所使用,如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將抒情雙簧管運用到其《家庭交響曲》(S y m p h o n i a Domestica)中,拉威爾將抒情雙簧管運用到其《包列羅》(Boléro)中等等(圖31)。
圖31.雙簧管
7.英國管(English Horn),英文的原意是“英國圓號”,而實際上,它是一種中音雙簧管,1760年由意大利貝加莫(Bergamo)的弗蘭迪斯發(fā)明的①。英國管比常規(guī)雙簧管低五度,屬于移調樂器,記譜則比實際音高高五度。17、18世紀的英國管管體是彎曲的,其簧片正好裝在這一向后彎曲的管體上。19世紀的作曲家如瓦格納、西貝柳斯都曾在各自的作品中使用英國管,并作為獨奏段落(圖32)。
8.拉凱特雙簧管(Rackett),文藝復興時期的木管樂器,“為大管的前身”②拉凱特雙簧管出現(xiàn)在16世紀的德國,它擁有“9道并行的細圓柱形管膛通道,是在一個木質或象牙圓柱體中鉆成的,交替上下循環(huán)通連”。③拉凱特雙簧管有次中音、低音、五度低音、最低音4種型號。17世紀,低音拉凱特雙簧管采用更粗的展開的圓錐形管腔,側面又插入接管(Crook),喇叭口中部改為球形,還重新安排了指孔位置,由此變成了一種細管膛的大管,又被稱為“巴洛克拉凱特雙簧管”④(圖33)。
圖32.英國管
圖33.低音拉凱特雙簧管
圖34
9.1977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發(fā)行了一套“馬克奈克爾希音樂博物館珍藏的樂器”的郵票,其中一張展現(xiàn)了3件18世紀后期、19世紀前期的木管樂器:1817年的長笛、1785年的雙簧管和1830年的單簧管,樂器主體為木質材料(圖34)。
1817年的長笛,是19世紀初的單鍵長笛,它擁有1個吹孔和6個指孔,1個指鍵。
1785年的雙簧管,從其“球莖”形的管口、直嘴管、梨形喇叭口可以發(fā)聲,它與18世紀初的狩獵雙簧管(oboe dacaccia)十分相似,其與抒情雙簧管也僅僅在吹嘴上有區(qū)別(后者為彎嘴管)。
1830年的單簧管,從外形上與現(xiàn)代管弦樂隊中的單簧管基本一致,包括吹嘴形狀、管口、管體以及大喇叭口等方面。而且這支單簧管也加入了指鍵,與現(xiàn)代管弦樂隊所用的單簧管的不同在于:指鍵數量較少。
10.薩克斯管(saxophone),是由比利時樂器制作家薩克斯·阿道爾夫(Sax Andlphe)于1840年發(fā)明的木管樂器,這種樂器的管體是金屬的。薩克斯管與單簧管一樣,是單片拍簧吹奏的,卻和雙簧管一樣擁有圓錐形的管膛。薩克斯管家族一共有8個族系成員,其中最常用的是中音和次中音薩克斯管。郵票中的薩克斯管是次中音薩克斯管(saxophone tenor),bB調。這張郵票是比利時于1973年為紀念薩克斯管的發(fā)明人薩克斯·阿道爾夫而發(fā)行的。次中音薩克斯管的特征是:上端有一段稍向下的彎管,下端有一段向上彎曲的喇叭口。而高音的薩克斯管則擁有直的圓錐管。薩克斯管在爵士音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獨特的聲音非常適合爵士音樂的特點。然而,在20世紀以后的交響音樂中,也應用較為廣泛。如在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家庭交響曲》(Symphonia Domestica)中,沃恩·威廉斯·拉爾夫(Vaughan Williams Ralph)的第6、9交響曲中(圖35)。
圖35.薩克斯管和發(fā)明人薩克斯
11.薩克斯號(saxhorn),屬銅管樂器,其管膛較粗,部分是圓錐形,吹嘴為杯形,有閥鍵。1845年,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創(chuàng)制出來的從低音到高音的成套銅管樂器,共有7種。西班牙于2010年發(fā)行的這張郵票中的薩克斯號(bombardino)應該是bE調次中音薩克斯號(圖36)。
再如,美國于1976年發(fā)行了一張郵票,其中有三支薩克斯號,從低音到高音排列(圖37)。
圖36
圖37.薩克斯號
12.巴松(bassoon),又稱大管。是17世紀由雙簧管樂器庫塔爾(curtal)發(fā)展而成的低音木管樂器。它擁有兩節(jié)獨立的管,并行插接在低端一節(jié)“U”字形管上面。音域從大字一組bB向上3個半八度。其管身木制,它的吹嘴被裝在一個較長的似“S”形的金屬管上,可以按要求調節(jié)。樂手演奏時,用掛帶將巴松掛在演奏者的頸部或者肩上(圖38)。
圖38.bE調次中音薩克斯號
注釋:
①關肇元:《銅管樂器的演進與種類》(三),載《樂器》,2002年第7期,P.222。
②關肇元:《銅管樂器的演進與種類》(三),載《樂器》,2002年第7期,P.774。
③關肇元:《銅管樂器的演進與種類》(三),載《樂器》,2002年第7期, P.774。
④同上,P.775。
(待 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