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駿 馮繼寧
健康體檢人群中18106例肺部CT檢查結果分析
胡駿 馮繼寧
目的 探討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合理應用。方法 分析體檢中心2013年全年體檢資料中18106例肺部CT檢查結果, 按照年齡、性別進行分組, 分別記錄正常、陳舊性病變及陽性發(fā)現(xiàn)例數(shù), 計算陽性檢出率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 總陽性檢出率為23.46%, 男性組與女性組的陽性檢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年齡增長, 陽性檢出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40歲以上受檢者的總陽性檢出率27.44%明顯高于40歲以下者9.77% (P<0.05)。結論 在健康體檢中應建議40歲以上的受檢者進行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達到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的目的。
低劑量螺旋CT;肺腫瘤;健康體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 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所帶來的空氣污染不斷加劇, 以及人群吸煙率的居高不下, 肺部疾病, 尤其是肺癌的發(fā)病率在近20余年來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的趨勢[1]。2010年我國惡性腫瘤統(tǒng)計結果顯示[2], 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一位, 新發(fā)病例約60萬, 死亡病例約達49萬。
20世紀90年代Naildich等[3]提出了使用低劑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T, LDSCT)作為肺癌篩查的新方法。美國肺癌篩查實驗(NLST)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4], LDSCT篩查比胸部X線攝片(CXR)篩查能夠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因此, 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對于健康體檢人群肺癌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能起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改善預后的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體檢中心2013年全年健康體檢人群中的肺部LDSCT檢查結果的分析, 觀察在健康體檢人群中肺部病變(尤其是肺癌相關表現(xiàn))的檢出情況, 探討肺部LDSCT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合理應用。
1.1 一般資料 從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到本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中, 選擇進行肺部LDSCT檢查者。
1.2 檢查方法 使用西門子64排128層螺旋CT對受檢者進行胸部低劑量橫斷面平掃及冠狀位重建(120 kV, 25 mAs, 層厚層距3 mm)。
1.3 分組方法 根據(jù)檢查結論分為正常、陳舊性病變及陽性發(fā)現(xiàn)組。正常組為在CT表現(xiàn)上氣管、支氣管、兩肺、胸膜均完全正常者。陳舊性病變組為存在肺部局部纖維灶、鈣化灶、索條影、陳舊性肺結核、炎癥后遺灶、胸膜局部增厚、鈣化等陳舊性改變、無需進一步檢查及治療者。陽性發(fā)現(xiàn)組包含腫塊(>3 cm)、磨玻璃樣結節(jié)(ground-glass nodule, GGN)、孤立性實質樣結節(jié)以及其他:支氣管擴張、炎癥、肺氣腫、肺大泡、肺不張、肺纖維化、合并肺內其他異常病變的肺結節(jié)、胸膜、氣管病變等建議進一步檢查及治療者。CT結論中存在胸壁、乳房、肋骨、縱隔、心血管、脊柱、橫膈等及附見腹部、頸部其他臟器異常表現(xiàn)者未列入本研究統(tǒng)計范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按照性別及年齡每隔10歲進行分組,使用SAS8.1 For Window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出率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計算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013年全年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中共有18106例接受了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其中男13223例, 年齡17~97歲, 女4883例, 年齡20~97歲。正常組8392例(46.35%), 陳舊性病變組5467例(30.19%), 陽性發(fā)現(xiàn)組4247例(23.46%)。不同性別各年齡組肺部CT檢查結果分布情況見表1。其中, 男性組與女性組的陽性結果檢出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各年齡組陽性結果檢出情況 各年齡組總陽性檢出率比較中, 除20歲以下與21~30歲組以及81~90歲與90歲以上組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P>0.05), 其余各組之間的陽性檢出率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隨著年齡增長, 陽性檢出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見表2。
2.3 對比40歲以下(含40歲)與40歲以上組陽性結果檢出情況 40歲以下受檢者的總陽性檢出率(9.77%)明顯低于40歲以上者(27.44%)(P<0.01)。其中, 兩組間肺部腫塊、GGN及其他陽性的檢出率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間孤立性實質樣結節(jié)的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8)。見表3。
2.4 在40歲以下(含40歲)組中, 男性與女性受檢者的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男性:10.03%, 女性:9.02%, P=0.340)。在40歲以上組中, 男性的總陽性檢出率(31.08%)明顯高于女性(17.73%)(P<0.01)。其中, 男性的肺部腫塊及其他陽性率明顯高于女性(P<0.05), 而女性的GGN與孤立性實質樣結節(jié)陽性率均明顯高于男性(P<0.01)。見表4。
表1 不同性別各年齡組肺部CT檢查結果[n (%)]
表2 各年齡組陽性結果分布[n (%)]
表3 40歲以下與40歲以上組陽性結果分布[n (%)]
表4 40歲以上不同性別組陽性結果分布[n (%)]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5], 2008年全球有新發(fā)肺癌病例約161萬例, 死亡138萬例, 分別占當年所有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的12.7%和18.2%, 高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而我國2010年的惡性腫瘤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亦顯示[2], 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為第一位。早期肺癌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 大部分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時才去就診, 此時基本已為中晚期肺癌。確診肺癌病例的5年生存率很低[6], 預后差。
吸煙是目前已經被公認的肺癌發(fā)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控煙是肺癌一級預防的重要內容, 但目前我國的控煙效果并不理想, 短時間內煙草流行率并不會明顯下降。同時, 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空氣污染亦日益加重。因此, 作為肺癌的二級預防措施, 肺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對于改善肺癌預后、降低肺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在各種篩查方法中, X線胸片檢查的靈敏度很低[7],且美國前列腺、肺、結直腸和卵巢癌篩查試驗(PLCO)結果顯示:年度性胸片篩查并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8]。痰細胞學檢查受腫瘤分型、分期、送檢次數(shù)及痰標本取材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臨床上很少單獨用于篩查肺癌[9]。另外,肺癌相關血清腫瘤標志物也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但尚缺乏前瞻性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的驗證, 尚不能應用于人群的篩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 利用LDSCT進行肺癌篩查的研究廣泛展開。有研究表明, 低劑量螺旋CT的篩查陽性率為X線胸片的3倍, 檢出肺癌的能力為X線胸片的4倍,檢出I期肺癌的能力為X線胸片的6倍[10]。而美國肺癌篩查實驗的統(tǒng)計結果則顯示, LDSCT篩查比X線胸片篩查能夠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4], 這是首次發(fā)現(xiàn)的LDSCT篩查能夠降低肺癌死亡率的證據(jù)。
然而, 目前由于多種原因, 在我國尚未開展大規(guī)模的對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但在健康體檢中合理應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可有助于對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診斷, 從而達到早期治療、改善肺癌預后的目的。在本研究中, 自30歲以后開始檢出有肺部腫塊者;40歲以上受檢者的總陽性檢出率(27.44%)明顯高于40歲以下者(9.77%), 其中40歲以上者的肺部腫塊與GGN檢出率也明顯高于40歲以下者。因此, 在健康體檢中應建議40歲以上的受檢者進行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達到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的目的。
綜上所述, 在40歲以上的受檢者中男性肺部腫塊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女性, 而女性肺部GGN與孤立性實質樣結節(jié)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男性, 提示女性早期肺癌表現(xiàn)可能更不典型, 更應加強跟蹤隨訪。
[1] 陳萬青, 鄭榮壽, 曾紅梅, 等.1989~2008年中國惡性腫瘤發(fā)病趨勢分析.中華腫瘤雜志, 2012, 34(7):517-524.
[2] 陳萬青, 張思維, 曾紅梅, 等.中國2010年惡性腫瘤發(fā)病與死亡.中國腫瘤, 2014, 23(1):1-10.
[3] Naidich DP, Marshall CH, Gribbin C, et al.Low-dose CT of the lungs: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Radiology, 1990, 175(3):729-731.
[4]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Adams AM, et al.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N Engl J Med, 2011, 365(5):395-409.
[5] Ferlay J, Shin HR, Bray F, 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 GLOBOCAN 2008.Int J Cancer, 2010, 127(12): 2893-2917.
[6] 朱健, 張永輝, 陳永勝, 等.啟東市2001年-2007年肺癌生存率分析.中國肺癌雜志, 2011, 14(1):23-27.
[7] 蔣梅花, 楊拴盈, 周丹菲, 等.X線胸片對高危人群肺癌篩查價值的系統(tǒng)評價.國際呼吸雜志, 2011, 31(22):1694-1699.
[8] Oken MM, Hocking WG, Kvale PA, et al.Screening by chest radiograph and lung cancer mortality: the 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PLCO) randomized trial.JAMA, 2011, 306(17):1865-1873.
[9] 席雯, 穆新林.肺癌篩查方法與早期診斷.中國臨床醫(yī)生, 2013, 41(9):7-9.
Analysis of 18,106 low-dose spiral CT results in health examination
HU jun, FENG Ji-ning.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Hospital, Shanghai 20005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chest low-dose spiral CT in health examination.Methods A total of 18,106 cases of CT results in the health examination data in 2013 were grouped by gender and age.The results of normal, old changes and positive detection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23.46%.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as different and strongly related to age,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age growing, and that of the group above 40-year-old (27.44%)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below the age of 40 (9.77%) (P<0.05).Conclusion The chest low-dose spiral CT should be suggested for the participants above the age of 40 in
200050 上海電力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
馮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