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壓力和應對措施
劉瓊
目的 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產生壓力的原因, 探討其應對措施。方法 對本院心血管內科40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并隨機抽取其他科室的40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將兩組調查結果進行對比, 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的隱患進行查找。結果 心血管內科的護理工作內容廣泛, 包括控制用藥劑量, 勘察患者基本情況, 控制患者的飲食和鍛煉程序, 給予患者心理呵護。因此, 心內科護士面臨更多學習內容, 加上繁重的工作, 使得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結論 對護士的職業(yè)壓力予以有效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護理質量, 減少護患糾紛。
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 我國老年人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數(shù)也在不斷加大。對心血管疾病護理的要求和內容也不斷提高, 使得護理工作的強度有所提高, 導致心血管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大大增加[1]。關注心血管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況, 提出相應措施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為此,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人民醫(yī)院對心血管護理人員的壓力和應對措施進行探索,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40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和隨機抽取的40位其他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將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定為觀察組, 其他科室護理人員定為對照組。接受調查的護理人員年齡在21~28歲, 平均年齡為24.5歲。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本院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和其他科室護理人員的壓力進行了解, 從群眾的角度對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計數(shù)資料使用百分數(shù)表示, 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表示, 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問卷調查, 對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相關記錄,在對其進行心理調整后對兩組護理人員的漢密爾頓抑郁量(HAMD)和漢密爾頓生活滿意度(HAMA)進行對比[2]。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調整前后兩組護理人員的HAMD和HAMA評分比較( x-±s)
經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 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風險壓力、職業(yè)壓力和環(huán)境壓力, 風險壓力是指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職業(yè)壓力是指工作中醫(yī)患人際關系復雜及護理工作負荷過重等, 環(huán)境壓力則是由于身處藥物、患者的環(huán)境中, 忽視的敏感度會有所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患者和家屬不良情緒的影響[3]。
針對上述幾種情況, 本院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第一,促進醫(yī)院內外部環(huán)境的和諧, 首先, 需加強醫(yī)患溝通, 在事先對相關治療方案和治療后的效果進行解釋, 在各種治療和護理操作中, 護士需履行告知義務,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適當真實告知。其次, 與家屬建立良好溝通方式, 為增強護理效果,需提醒家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要點。再次, 處理好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 對待同時需有愛、諒解、寬容, 在生活中可交往親密朋友, 可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使不良情緒得到宣泄, 另外, 注意心態(tài)的調整, 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同時注意娛樂和心態(tài)的重要性。第二, 充分發(fā)揮院方的作用。加強護士的培訓學習,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建立心理健康中心, 幫助護士調節(jié)心態(tài), 有效預防職業(yè)倦怠;配置足夠的護理人力資源, 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護士的工作質量;提升護士的福利待遇, 通過物質激勵激發(fā)護士工作的積極。
綜上所述, 由于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繁雜, 工作環(huán)境復雜且風險較大, 護理人員會產生心理壓力, 這種心理問題既不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患關系的緊張。為此, 可從護士自身和院方兩個角度采取措施,對護理人員的心態(tài)進行調整, 解決職業(yè)壓力帶來的各種問題。
[1] 周柳嫦.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 11(16):198-199.
[2] 余菊芬,陳旭.護士職業(yè)壓力及應對方式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32(52):152-153.
[3] 劉少玲,李薇,李小紅.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探索.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0,15(11):148-149.
442200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