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漢秋
(河南省焦作市中醫(yī)院腦病科,河南 焦作 454000)
通心絡膠囊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的療效觀察
宋漢秋
(河南省焦作市中醫(yī)院腦病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腦梗死;中藥療法;膠囊;心血管藥物(中藥)
腦梗死有著高復發(fā)率的特點,反復發(fā)生的腦梗死進一步增加了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在腦梗死的預防中初級預防和二級預防都有著重要的價值。目前的二級預防用藥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和他汀藥。2008-06—2009-06,我們在臨床中對通心絡膠囊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的作用進行了觀察,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參照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確診[1]。
1.1.2 納入病例 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證實;年齡40~70歲。
1.1.3 排除病例 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癡呆患者;嚴重的胃潰瘍、胃炎患者;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不能耐受腸溶阿司匹林者;治療過程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正常上限2倍者;各種原因未能完成整個臨床觀察過程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162例均為我院腦病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齡42~69歲,平均(58.48±7.79)歲;病程15~89 d,平均(42.80±19.12) d。對照組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齡41~69歲,平均(57.12±7.40)歲;病程17~91 d,平均(44.75±19.59) 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阿司匹林腸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6500)100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10 mg,每日1次口服。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繼續(xù)服用相關藥物治療。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0015)3粒,每日3次口服。胃腸道不適者飯后服,必要時短時間服用雷尼替丁膠囊(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80)150 mg,每日2次口服。連服1周后停服,仍不能耐受者退出治療組。
1.3.3 療程 2組均連續(xù)服藥6個月后統(tǒng)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 腦梗死復發(fā)率;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5 療效標準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2]。病情判定標準:輕度,分值≤5分;中度,分值>5分,≤10分;中重度,分值>10分,≤15分;重度,分值>15分。NIHSS評分改善<2分為無效,分值減少2~5分為有效,分值減少>6分為顯效。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86例,有效72例,無效14例,有效率83.72%;對照組76例,有效69例,無效7例,有效率90.79%。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臨床療效相當。
2.2 2組復發(fā)率比較 見表1。
表1 2組復發(fā)率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
2.3 2組不良反應事件分析 不良反應事件共23例,其中治療組13例,對照組10例。治療組胃腸道不良反應10例,8例不能耐受而退出觀察;3例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低于正常上限2倍,繼續(xù)用藥后復查均恢復正常。對照組有10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6例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5例不能耐受退出觀察;有5例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其中1例ALT升高>正常上限2倍,退出觀察;4例ALT升高<正常上限2倍,繼續(xù)用藥后復查均恢復正常。
腦梗死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病機為內傷積損,正虛邪實,氣血逆亂,化風上擾。由于病程長,病理因素復雜,中風多具有“久病入絡”的特點,臨床上表現(xiàn)為易于復發(fā),不易治愈等特性。吳以嶺在論述中風病因病機時指出:“當腦之脈絡完全性阻塞或閉塞則導致腦之脈絡末端所進行的供血供氣、津液互換、營養(yǎng)代謝功能失常,從而引發(fā)腦之氣絡失氧、腦神失用”[3]。
通心絡膠囊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腦梗死急性期治療的有效中成藥,其根據(jù)絡病理論研制而成。通心絡膠囊由人參、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降香等組成,方中水蛭、土鱉蟲破血逐瘀;全蝎、蜈蚣搜風通絡解痙止痛;人參、降香益氣通絡。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二級預防針對的中風患者體質表現(xiàn)為正虛邪實2個方面并重,通心絡的組方設計與之契合。
趙語等[4]應用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技術對未經溶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服用通心絡膠囊15 d前后局部腦血流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通心絡膠囊起到增加缺血區(qū)及半影區(qū)局部腦血流,防止缺血及半影區(qū)神經元和(或)遲發(fā)性損害,有效地改善神經功能損害的作用[4]。藥理研究表明,通心絡膠囊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減少血小板釋放血管因子,因此可改善血流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耐缺氧能力,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緩解血管痙攣,擴展血管增加腦血流量[5]。
腦梗死的高復發(fā)率,意味著目前的二級預防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此項臨床觀察研究的目的旨在找到更有效的降低腦梗死復發(fā)率的藥物。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心絡膠囊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能有效降低其復發(fā)率。治療組胃腸道不良反應輕度增加,但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 Inouye M,Kishi Y,et al.prediction of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stroke rehabilitation[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0,79(6):513-518.
[3] 吳以嶺.絡病學基礎與臨床研究(7)[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1:13.
[4] 趙語,楊軍,董為偉.應用SPECT研究通心絡膠囊對腦梗死患者局部腦血流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6,35(4):355-356,358.
[5] 霍巖.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9,7(3):288.
(本文編輯:董軍杰)
宋漢秋(1970—),男,副主任中醫(yī)師,碩士。從事腦病急癥學的臨床研究工作。
R287;R743.330.531
A
1002-2619(2014)06-0890-02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