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宇 劉亞輝 郭文新 王超紅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河北 豐潤 064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68例療效觀察
張鳳宇 劉亞輝 郭文新 王超紅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河北 豐潤 064000)
麻杏石甘湯;哮喘;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的氣管炎性疾病,屬于中醫(yī)學哮病范疇。該病具有遇到誘因一觸即發(fā),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流行病學顯示,全球約有3億哮喘患者,各國哮喘患病率從1%~30%不等,我國約為0.5%~5.0%,且呈逐年上升趨勢[1]。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防治該病成為相關工作人員和人們所關注的問題。2008-05—2012-12,我們采用麻杏石甘湯加味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34例,并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34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68例均為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13歲,平均(43.5±9.8)歲;病程2~36年,平均(22.8±7.3)年。對照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15歲,平均(42.3±10.5)歲;病程1~34年,平均(20.9±7.6)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西醫(yī)診斷符合2008年“哮喘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中醫(yī)診斷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中“哮病”的診斷及辨證標準。除外合并心、肺等重要臟器疾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常規(guī)吸氧;β2受體激動劑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42)5 mg,12 h 1次吸入;注射用多索茶堿(山西普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09)0.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2次靜脈滴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10)1 mg,12 h 1次吸入。重者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天津天安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047)80~16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合并感染者加用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051741)2.0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12 h 1次靜脈滴注治療。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麻杏石甘湯加味。藥物組成:麻黃6 g,杏仁15 g,炙甘草6 g,石膏15 g。痰多者加枇杷葉15 g;喘重者加紫蘇子10 g;喘憋者加葶藶子15 g。每日1劑,濃煎取汁100 mL,分早、晚2次服用。
1.3.3 療程 2組均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臨床療效;檢測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肺通氣功能指標變化:第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峰流速值(PEF);檢測治療前后血嗜酸性粒細胞(EOS)計數、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計數變化。
1.5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4]評定臨床療效。臨床控制:臨床哮喘癥狀完全緩解,F(xiàn)EV1增加量>35%;顯效:臨床哮喘癥狀發(fā)作程度較治療前明顯緩解,F(xiàn)EV1增加量為25%~35%;好轉:臨床哮喘癥狀有不同程度的緩解,F(xiàn)EV1增加量為15%~24%,仍需要采用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無效:臨床哮喘癥狀和FEV1數值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2.1 2組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比較 見表1。
表2 2組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比較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FEV1、PEF變化均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組升高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 2組治療前后IgE、EOS變化比較 見表2。
治療組(n=34)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4)治療前治療后IgE(mg/L)1.63±0.160.75±0.71?△1.66±0.131.11±0.11?EOS(×109/L)0.98±0.070.09±0.02?△0.96±0.080.23±0.02?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3可見,2組治療后IgE、EOS指標均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3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中醫(yī)學認為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生多因宿痰伏肺,感邪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痰氣搏結,壅塞氣道,肺氣上逆,肺失宣降,痰隨氣動,故致痰鳴如吼,氣息喘促。哮病發(fā)作期分為寒哮、熱哮、濁哮、風哮[5],本組患者均為熱哮患者。本病急性發(fā)作時主張采用宣肺平喘、降逆化痰等藥物治療。麻杏石甘湯根據病情加味,方中以麻黃為君,宣肺開表以使里熱得以外達,是“火郁發(fā)之”之義,兼散表邪;麻黃性溫,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為臣,清泄肺胃,兼透熱生津,此君臣相合,溫寒相制,共成辛涼宣泄之功;杏仁降氣,佐麻黃宣降肺氣以止咳平喘;炙甘草益氣和中,與麻黃相配,使宣散肺邪而無耗氣之憂,與石膏相合,清熱生津而無傷中之弊,兼能調和佐使;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治咳、喘、痰多甚效;枇杷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清化痰熱,下氣止咳,抑制流感病毒,消炎殺菌,止咳平喘。中西結合用藥,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達到“補虛益損”、“扶正固本”固護正氣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麻杏石甘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療效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肺通氣功能,能顯著降低患者IgE、EOS水平,既能治標又能治本,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推廣。
[1]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8.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62.
[4]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臨床分期和嚴重程度分級[J].疑難病雜志,2006,5(3):180.
[5] 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7-70.
(本文編輯:李珊珊)
·信息·
40萬貧困地區(qū)兒童受益營養(yǎng)改善項目
從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2月10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截至2013年12月底,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改善項目范圍已經擴大到21個省的300個縣,受益兒童數量達到40萬。
我國兒童營養(yǎng)狀況存在明顯的城鄉(xiāng)差異和地區(qū)差異,特別是貧困地區(qū)的農村兒童營養(yǎng)問題更為突出。農村地區(qū)兒童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為城市地區(qū)的3倍~4倍,貧困地區(qū)農村又為一般農村的2倍,2010年貧困地區(qū)尚有20%的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6月齡~12月齡農村兒童貧血患病率達28.2%,13月齡~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為20.5%。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婦幼健康司司長張世琨介紹,從2012年10月開始,相關部門優(yōu)先選擇8個貧困片區(qū)10個省的100個縣作為試點,實施“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改善項目”,由中央財政提供項目經費1億元,為6個月~2歲的嬰幼兒每天提供1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yǎng)包,同時開展兒童營養(yǎng)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努力改善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健康狀況。2013年,項目范圍已經擴大到21個省的300個縣,中央財政專項補助經費也增加到3億元。
張鳳宇(1970—),女,主任醫(yī)師,學士。從事呼吸科臨床工作。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R562.250.58
A
1002-2619(2014)02-0234-02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