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鐵人
由于匯率的原因,現在1歐元可以兌換8元人民幣,所以到了歐洲以后買什么東西都喜歡按照1:8換算一下。不換算還好,一換算竟然覺得什么東西都出奇地貴,甚至一度還認為歐洲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呢。仔細一想,不是歐洲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是按照1:8的比率把人民幣換成歐元以后自己反倒有一種水深火熱的感覺。經過在歐洲兩個多月的“流浪”生活以后,我最終得到了一個較為有用(或者說有趣)的發(fā)現,即要比較中國與歐洲兩地生活水平的真實差距,并不需要把兩種貨幣換算來換算去,只要以1:1的比率來算一算各自的收入與支出,就能夠看出兩地百姓在生活水平上的真實差距了。
其實在比較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了結果,即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與歐洲人之間肯定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畢竟歐洲基本上都是發(fā)達國家,而目前的中國還是一個正在成長的發(fā)展中大國。我們知道和別人有差距,那么這種差距又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就以自己淺薄的認識來做個形象而有趣的比較。
首先,我們假設一個中國人的收入是1000元人民幣,這個收入是目前北京這類城市中的較低收入。我們也假設一個歐洲人的收入剛好也是1000歐元,大體上來講1000歐元也是西歐發(fā)達國家中的較低水平 (例如:法國官方規(guī)定的稅后最低收入為1080歐元)。OK,我們現在就來比較。
一,住。在北京,如果一個人的收入水平是1000人民幣的話,那么最少也要花400元才能租到位置較差、環(huán)境較差、房屋質量也不大好的簡陋居室容身。而在歐洲的許多城市里,租一個地方讓自己容身的話,基本上最便宜的房子也要400歐元左右。但是因為歐洲的城市都不大,即使400歐元租的房子也不會離市中心太遠,況且,在歐洲越是市中心的老城區(qū)(尤其是環(huán)境較差的地段)往往越是便宜,相反,近郊區(qū)則多是豪宅的所在地。好了,在不考慮房屋以及環(huán)境質量的情況下,在住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算是打了個平手吧。
二,吃。在中國,1000元收入的人在北京估計平時就多以面條或者蓋飯打發(fā)了,最便宜的一餐飯差不多就算6塊錢好了。而歐洲的大多數地方最便宜的快餐當數土耳其烤肉(面包或餅夾各種蔬菜和烤肉),價格基本上是4歐元,只是土耳其烤肉只能站著吃或者邊走邊吃了??紤]到土耳其烤肉畢竟有肉,而且量還不少,所以在最基本的吃的方面咱們比人家稍遜一籌。如果以麥當勞作參考的話差距或許還要拉大一些,在歐洲一份巨無霸套餐是7歐元左右,而在中國則是21塊左右。也正因此,麥當勞在歐洲幾乎就是窮人的食堂。如果比較生日蛋糕的話中國比歐洲就有些貴得離譜了——一個8寸左右的奶油生日蛋糕在歐洲基本上都在15歐元以下,而在中國則都在百元左右了。
三,穿。在北京,便宜的服裝很容易找到。一條褲子或是一件質量一般的上衣用50塊錢總還是買得到的,而如果在批發(fā)市場的話估計還可以再便宜個十塊八塊。那么歐洲呢?如果要花50歐元的話基本上可以買一件正價的耐克或者阿迪達斯了,商店里普通牌子的衣服多是二三十歐元,而要是在小攤上5歐元就能買條能穿得出去的褲子,10歐元也能買得到一件沒什么品位的上衣湊合。在穿的方面中國1000元收入的購買力顯然與歐洲存在著差距,但這種差距并不是那種跳起來都夠不著的差距,畢竟中國是一個制衣大國,如果起個大早去趟早市的話,十來塊錢說不定也能淘到一件能上身的物件。
四,用。在歐洲,一大瓶名牌洗發(fā)水的價格基本上也就是四五歐元,一瓶國際名牌香水的價格多在30~60歐元,世界頂級化妝品的價格不外乎100歐元左右。如果說國內銷售的香水和化妝品因為有進口關稅,價格上比歐洲貴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在中國本地生產的洗發(fā)水動輒三四十塊人民幣就有些不大公平了。
五,行。在北京,無論你收入有多少,坐一次地鐵的花費都是兩塊錢,歐洲則基本上是一歐元以上,但買磁卡的話坐一趟公交車只需0.4元,這一點比歐洲要便宜一些(相對來講上海則要比歐洲貴一些,在維也納只要花上5歐元就可以在一天之內無限制乘坐各種公交車輛了)。但是,在乘坐火車和飛機的時候,咱們與人家的差距就大了。譬如說從巴黎到法國南部的圖魯茲,花80歐元就可以買張臥鋪夕發(fā)朝至;而大體同等的路程,在中國的話就需要200元左右,值得欣慰的是咱中國的臥鋪車廂與歐洲比并不遜色。倒是坐飛機的差距比較大,歐洲的廉價航空讓你花40歐元就可以從巴黎飛到羅馬,而同樣的距離在中國即使是特價機票也需要300歐元。不過考慮到中國的航空公司是按照國際價格購買的燃油,當然,飛機也是按照國際價格購買的飛機,所以咱們的機票相對較貴是吃了匯率的虧——300多塊的打折機票剛好相當于40歐元。
六,泡吧。這一項的差距就太大了。在歐洲的酒吧,如果不是旅游熱點區(qū)域的話,一杯散裝啤酒的價格也就是兩三歐元,即使在旅游熱點區(qū)域——譬如說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那兒散裝啤酒的價格就漲到了七八歐元一杯。相對于北京三里屯和上海的衡山路動輒四五十元的價格來說,歐洲泡吧的價格是相當便宜的。也正因為如此,即便是1000歐元的收入在歐洲也能泡得起酒吧。在中國酒吧顯然要“貴族”許多——我在水城威尼斯稍微偏僻的地段就曾花一歐元在酒吧里點了一杯紅酒(站著喝的價格),要是在北京的話那杯紅酒無論如何敢要我40塊人民幣。
七,理發(fā)。和國內的情況類似,在歐洲理發(fā)的價格也有貴賤之分,從5歐元到30歐元都有,名發(fā)型師的價格更是普通人無法接受的,但基本以10來塊歐元的為多。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兩地沒有太大分別,只是歐洲的理發(fā)館比較小但富有藝術氣息,中國的發(fā)廊大但多沒什么品位。
八,看病買藥。其實關于看病我沒有多大的發(fā)言權,因為無論在歐洲還是中國,我基本上都沒去過醫(yī)院。只是聽說歐洲人基本上全靠保險公司支付醫(yī)療費用,而中國,相當一部分人則只能靠自己了。我在歐洲旅行期間發(fā)過一次燒,在法國的藥店里買了一盒藥花了4歐元,類似的藥品在北京花4塊錢也能買到,但服務員卻拼命地向你推薦貴的。
九,咖啡館。在歐洲,尤其在意大利,如果站著喝杯咖啡的話最便宜的是0.7歐元,即便在巴黎最著名的有很多歷史名人都曾經常光顧的花神咖啡館,一杯卡布其諾的價格不外乎7歐元,而德國柏林街頭的流動咖啡車賣的卡布其諾則只需要1歐元。為國內所熟悉的星巴克在歐洲大多數城市的價格也都在3~5歐元之間,而在北京的話要想喝杯咖啡怎么也要20多塊。不過說句公平的話,國內的咖啡館基本上比歐洲的咖啡館舒適得多,很多還提供免費的無線上網,而在歐洲找一個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的咖啡館也不是不可能,難!歐洲的咖啡館雖然便宜但不能久留,想用一杯咖啡待一下午恐怕會遭到白眼——歐洲人一般不會在同一家咖啡館待得太久,除非不停地消費。
十,看電影。在歐洲的大城市看場電影的價格多在8歐元左右,所以即使收入只有1000歐元的人也可以時不時地看回最新的大片。而北京的電影院就算團購最便宜的也得25元,掙1000塊錢的人估計連電影院的門沖哪兒開都不知道吧。
十一,旅館。(在歐洲,即使是窮學生也能出外旅行——甚至是出國旅行。歐洲有一種面向歐洲籍學生的鐵路優(yōu)惠票,300歐元左右就可以買一張火車聯票,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允許無限制地乘坐20幾個國家的火車旅行。)旅行的話就必須要住旅館。在歐洲,最便宜的旅館是宿營地,有的宿營地10來歐元就可以住一晚,宿營地里還能夠洗個熱水澡。歐洲青年出外游玩喜歡住青年旅館,盡管是6人間甚至8人間的上下鋪但條件還是不錯的,還可以免費使用廚房做飯以減少開銷。住在同一個房間里的人說話時都是輕聲細語,為了不影響他人連走路和關門都是躡手躡腳。所以即使住在多人間也不用擔心熟睡之后被吵醒。當然,如果不喜歡住多人間的話,在歐洲(除了旅游熱點區(qū)域)的城市里很容易找到40歐元左右的廉價旅館——雖然是廉價旅館,但在衛(wèi)生條件和舒適程度上基本上不亞于北京兩三百塊左右的旅館。但是掙1000塊人民幣的人恐怕是舍不得住300塊錢的旅館吧?可以說,在旅行的花費與舒適度上咱們與人家的差距是相當大的。
十二,景點門票。國內的旅游景點門票超級貴,100塊200塊的景點門票太多了。歐洲旅游景點的門票相對來說要便宜很多,很多著名的旅游景點甚至都是免費的。像巴黎的盧浮宮門票只要10歐元,學生還可以免費或者半價。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只需要七八歐元,如果不坐電梯還可以打折。巴塞羅那的著名建筑設計師高迪設計的桂爾公園已經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這個有圍墻有大門的公園卻向全世界的旅游者免費開放。比較之后我們發(fā)現中國的旅游景點是專門宰人的地方。有人說中國人多,旅游景點的票價要是太便宜的話會造成人滿為患的現象。殊不知,巴黎埃菲爾鐵塔下排隊參觀的人從早上七八點一直排到夜里十一二點呢,可門票價格依然就是歐洲當地一頓普通快餐的價格。
十三,房價。僅以房價較為便宜的柏林為例。柏林全市的平均房價是1000歐元一平米,一個月收入1000歐元的人剛好可以用一個月的收入購買一平米的住宅,大體上十年的收入可以買一套100平米的住宅。北京五環(huán)以內的房價都在二萬以上,一個月收入1000元人民幣的人20個月的收入剛夠買一平米,要想買套100平米的住宅則需要近200年的時間,有趣的是那住宅的使用期限卻只有70年而已。
十四,藝術觀賞。維也納金色大廳在中國家喻戶曉,平時在那里看一場音樂演出的門票最便宜的是30多歐元(站票5歐元),所以月收入1000歐元的人也可以不時地高雅高雅。北京一場音樂會的價格動輒幾百塊上千塊,相應地也變成了有錢人去的地方,當然偶爾也有超級粉絲靠砸鍋賣鐵買張票高雅一下。不過說句公道話,國家大劇院的價格還是照顧到了低收入者的。
十五,汽車和家電。歐洲較便宜的汽車接近1萬歐元,而中國最便宜的汽車是3萬多,只是在質量上還無法達到歐洲經濟型轎車目前的水平??紤]到制造汽車的原材料價格基本上都與國際接軌了,所以咱中國的經濟型汽車價格是相當低的,但高檔轎車的價格則遠遠地高過歐洲。在歐洲,一臺液晶電視的價格基本上是從100多到1000多歐元,榨汁機的價格多是從十幾到幾十歐元,這方面來看咱們的差距就相對大了點。
……
經過近30年的經濟高速發(fā)展,中國在解決老百姓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普通人的基本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縮小著與歐洲的差距,而且我們之間的差距實際上要遠遠地小于人均GDP所體現出來的差距,這也就是為什么國際上還有另一種替代人均GDP的比較方法——即購買力平價法來計算不同貨幣地區(qū)的差距??陀^上看,我們在享受型消費方面還需要有一個較大的提升,或者換句話來說,我們在基本實現了小康的基礎上,應該力求降低享受型消費的價格,以使老百姓過上更舒適的生活。實際上兩地最大的差別也就是在這些方面吧。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