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出于對雨果的敬意,就來到雨果家,要為雨果塑像。雨果一聽,連連搖頭:“你饒了我吧!我已經(jīng)80歲了,你讓我一連半個多月每天坐著不動好幾個小時,我可禁不起這樣折騰了?!绷_丹說:“雨果先生,您完全可以按照您原來的生活習(xí)慣,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一點也不會打擾您。即使你去散步和會客,我也不會妨礙您,我只會在邊上觀察?!庇旯娏_丹態(tài)度誠懇,又不增加自己的麻煩,就答應(yīng)了。
羅丹每天準(zhǔn)時到雨果家里去,不論雨果是伏案寫作,凝神思考,還是在庭院散步,到客廳同朋友談話,他都是靜靜地在一旁觀察,用鉛筆在速記本上畫草圖。有時靈感來了,趕緊奔回家中,用粘土把它固定下來。經(jīng)過幾個月的辛勤工作,雕像終于完成了。
人們都對這件超凡的藝術(shù)品贊嘆不已。塑像不但惟妙惟肖,而且顯露出作家深邃的思想。雨果看完也十分感動。這件羅丹生平的杰作之一,后來被陳列在法國的國家美術(shù)館里。
羅丹為什么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精妙的杰作呢?除了他具有高超的雕塑技藝外,靠的是對人物細致入微的觀察。寫作其實與雕塑是一個道理。要想使文章言之有物,形象逼真,就要注意觀察。留心周圍的人和事物,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仔細看,要看清事物的情況,看清環(huán)境的變化,看清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
要多看,不但要做到范圍廣,內(nèi)容多,還要看得細致;
要重點地看,選擇主要觀察對象,選擇具有特點的人和事仔細觀察。
我們仔細地看了,想了,觀察到的人和事物的形象就會在腦海里活起來,寫出的文章才能生動具體、真實可信。